细观红楼梦,《 解读黛玉临终前说, 宝玉, 你好...是什么意思?》

.....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她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小女儿贾敏,爱屋及乌一并也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

她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内圈地位应在三春之上。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 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

闻听宝玉结婚, 黛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了却了一段心事。

其实, 黛玉是个识大体的女孩, 她对人生的看法与世俗不同, "质本洁来还洁去。" 应该是她追求的生命归宿点, 这有一点点像现在的"宁缺毋滥"一词的意思. 但不同的是, 她根本不是追求宁缺, 她注重的是事物的真, 也就是质。

"来的时候什么样子, 走的时候就什么样子, 只不过走时加上人生旅途的影子而已。"

这是对她的名言,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最好诠释。

黛玉在宝玉大婚的喜乐中坦然地去了!

至于她在死前说, “宝玉,你好……”没等说完就咽气了,这类的疑题应该是"高鹗先生"著书的高超技巧而已。

下面我们来看看原著摘录: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 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 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 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

到了晚间, 黛玉去又缓过来了, 微微睁开眼, 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 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

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

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

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 明知是回光反照的光景, 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 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

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 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 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 ....." 说着, 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

紫鹃见他攥着不肯松手, 自己也不敢挪动, 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 听了这话, 又寒了半截。

半天, 黛玉又说道: "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 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

那手却渐渐紧了, 喘成一处, 只是出气大入气小, 已经促疾的很了。

紫鹃忙了, 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

紫鹃见了, 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 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

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

三个人才见了, 不及说话.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 不作声了。

紫鹃等急忙扶住, 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 只见黛玉两眼一翻, 呜呼, 香魂一缕随风散, 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 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

黛玉究竟想说什么?

当然,我们不是黛玉,也不是雪芹大师, 高鹗先生也回答不了!

其实, 按曹公原意, 黛玉只是"红楼梦"一书中的过客, 她的死明白地告诉我们 (喜欢研究红楼梦的人群) 真实的爱情才是最"罗曼蒂克"的。

"人人都说神仙好, 唯有.........(Ν种) 丢不了! " 实际上是"红楼梦"一书最终要表现的东东 。

......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若有异议, 请联系我删除.....

以上是渡度的原创dd8 在头条首发, 喜欢此文的可以通过点评交流, 本人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