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巧之数“七”,为何说七是神秘之数,又为何说七夕禁止结婚

据说,“七”的起源与“五”有直接的关系

“五”的文化观念起自东、西、南、北四方加上中央的空间感,在此基础上,如果把空间再扩大至“上”“下”,就是“七”了。

“七”是一个主体的全方位,因此它在观念上就很容易与“世界”“宇宙”“万物”相联系。

人们赋予了“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的色彩,常常用“七”来规范人的道德和行为。如“七情”(喜、怒、哀、思、悲、恐、惊)、“七教”(指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和宾客七种伦理关系)、“七感”(生机、感情、语言、味觉、视觉、听觉、嗅觉)、人应该有的“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谦和、毅力、谨慎和节制)……

据说,女子的生长周期就是以“七”为基数的,女婴七个月开始长牙,七岁换牙,十四岁(二七)时月经初潮,四十九岁(七七)时进入绝经期。

此外,相对于人们生拉硬扯地把“四”同“死”并举,在传统文化里,倒是“七”同人的生死关系更为紧密一些。在悼念死者的时候,生死之间,“七”的影子随处可见。

在传统文化里,人自咽气开始,每七天为一个祭日,也叫“祭七”或者“过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直到第七个七天叫“尽七”,其中“三七”“五七”“尽七”比较隆重。

为什么要“过七”呢?

传说是因为人死后的灵魂,在阴间每隔七天就要到阎王那里去过堂、受审。常言道,“阎王好见,小鬼难见”“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每隔七天人们就要上坟烧纸“送钱”,意为买通小鬼、贿赂阎王,使亲人的阴魂免受灾难。

所以在民间,“七”就逐渐跟“死”相挂钩,也慢慢向着神秘和不吉祥发展。

所以在给人送礼时送七件或七样是不允许出现的;在饭桌上七盘菜是不会上的;在挑好日子时,逢七、十七或者二十七人们也是不会挑的。

民间习俗里,“七月”是恶月,农历的七月初七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据记载,这种习俗跟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一年相逢一次,这比两地分居还要痛苦,所以,忌七月七日婚嫁,自然在情理之中。

在古时,数字“七”的神秘,可能主要源于月亮周期,月初、上弦月、满月、下弦月都是以七日为周期。

古人不懂潮汐是由月亮引起的,但是他们发现了潮起潮落、月缺月圆之间的规律,知道了这两者之间是同步的,均为四个七天。由于没有用到十进制,古人还没有表示二十八的数字,故采用“七”这个数字。

数字“七”除了神秘,其实它还跟我们的生活存在着很多的关系。

如生活中的七件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

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音:哆来咪发唆拉西;

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

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肉欲、贪吃、贪婪和懒惰;

佛教七品修行阶次: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

……

俗话说:“凡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里的“数”,虽不单单指数字,但绝对与“数字”有关,如果对历史、对这些数字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