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疯疯癫癫大洋葱


清宣统年间,满清一共有九位总督,包括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那么清朝灭亡后,这最后的九位总督下场都是如何呢?这里我为大家一一揭晓。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满清东三省最后一位总督。他是汉军军正蓝旗人,清同治十三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一职。1903年成为湖南巡抚,正式步入满清封疆大吏的官途。1904年担任巡抚不到一年的赵尔巽被调往中央,署理户部尚书。1905年更是以汉八旗的身份担任了东三省的盛京将军,形同于后世的东三省总督。



1911年在清廷成立东三省总督一职后,不到数年后赵尔巽即被宣统正式任命为东三省总督,他也正式成为满清第一总督。但是不到数月,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全国各地有数省宣告脱离满清,主持革命。不过赵尔巽却是支持满清的死忠粉,他非但没有宣布独立,而是在东三省和张作霖等人成立了保安会,以此来阻止东三省革命的爆发,并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当然赵尔巽并不能阻挡历史的大势,最终在1912年清宣统帝被袁世凯逼迫退位,满清正式宣告灭亡。



不过满清虽灭亡,赵尔巽的官位还是依然坚挺,他被任命为奉天都督。但赵尔巽虽为民国官员,但确实反对革命之人,他不但发布“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甚至还依旧屠杀革命党人。不过民国终究还是存在,赵尔巽的所作所为最终激怒了革命党人,他最终辞去都督职。之后赵尔巽并来到了满清遗族聚集之地青岛,但辞官的赵尔巽并不安于现状,他与陆润庠、劳乃宣等人成立了“十老会”,幻想着再次恢复满清。



1914年袁世凯想借用满族遗老遗少们的支持来恢复帝制,于是他成立了一个清史馆,然后利用这个机构来拉拢这些满清王公贵族们。而作为曾经满清第一督的赵尔巽自然就是袁世凯着重拉拢的对象,而赵尔巽而想借修清史来感谢满清皇室曾经的培养,后就担任了清史馆的馆长。但是赵尔巽担任馆长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为他的弟弟赵尔丰“平反”,但事实上赵尔丰是大贪官无疑,不过袁世凯为了能够拉拢赵尔巽,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条件。后赵尔巽见条件已成,随即安心在清史馆修清史,最终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而在完成之后赵尔巽也在同年9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

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哥哥的老婆的弟弟,清光绪十八年的进士,就任六品户部官。1901年因追随慈禧逃难有功,回京后被恩赏四品衔,仍在农曹就职。1902年因袁世凯高升为直隶总督,随即张镇芳开始了凤凰腾达的一生,先是升天津河间兵备道,后升任长芦盐运使,之后更是升任二品京堂。



后1907年袁世凯被夺直隶总督职,后张镇芳并署理了直隶总督一职。直至1912年民国成立袁世凯担任总统后,张镇芳被委任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作为袁世凯的嫡系,张镇芳完全跟随着袁世凯的意志,他在河南全面恢复封建旧秩序,并完全取缔革命的国民党。后来在二次革命中,他为了镇压在河南的革命党,还组成了一个“军警联合会”,然后血腥的镇压了革命党。但是最终张镇芳的血腥镇压引起了全国百姓的反弹,后1914年袁世凯被迫将张镇芳撤掉,改有段祺瑞担任河南都督。

1917年张镇芳支持张勋复辟,并就任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后不到12天复辟失败,张镇芳先被判无期,后改判3个月。之后1928年张镇芳又在天津担任盐业银行董事长,直至1933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两江总督-张人骏

张人骏同治七年中进士,就任翰林院编修庶吉士。之后历任广西、广东、山东布政使,后于1900年升任漕运总督,之后又历任山东、河南、广东和山西巡抚。1907年7月,张人骏实授两广总督兼任南洋大臣,后又移两江总督。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人骏反抗失败被迫乘坐日本军舰逃亡上海,后移居青岛。1917年张勋复辟,张勋本想授他协办大学士之职,但张人骏不受,再不出仕。1927年张人骏因病去世,享年82岁。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是清朝严格意义上的最后一位两广总督,在他之后虽满清还任命了一位叫李准的,不过他没到任满清就灭亡了,所以不算。张鸣岐是光绪二十年的举人,最开始他并未为官,而是一直在广西布政使岑春煊处任幕僚,后又在广西巡抚李经羲处任幕僚,1904在李的保举下就任广西太平思顺道道员,开始正式步入官途。1906年又任广西布政使,并署理广西巡抚,次年又实授关系巡抚,正式成为满清为数不多的封疆大吏。



1911年被满清任命为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同年4月镇压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见革命之势不可为,张鸣岐不得已宣布广东独立,而因怕革命党的报复随拒绝接受临时都督一职,携带巨款逃亡日本。1913年,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后,从日本回国并被任命为广西民政长,1915年任广东巡按使,后因支持袁世凯称帝而被封为一等伯爵。护法战争后,张鸣岐辞去所有职务归隐上海法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沦落为日本人的走狗,并在伪华北政府任咨议委员。1945年9月15日张鸣岐因病去世,享年70岁。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清正白旗人,后以荫补升任郎中,并为陕西督粮道。光绪二十一年升为山东按察使,次年升江宁布政使。光绪二十四年升为江西巡抚,三年之后任江苏巡抚,不久改为河南巡抚,并加尚书衔。光绪二十八年升热河都统,并与次年升兵部尚书,后任工部尚书,次年升察哈尔都统。

1911年原闽浙总督丁振铎告老还乡,松寿得以晋升为闽浙总督,由此走向了生涯的鼎峰,成为满清九督之一。但是松寿在担任闽浙总督不足数月就爆发了武昌起义,而福建也被卷入到了此次动乱之中,在彭寿松等人的领导下11月8日松寿最终因誓死不降,而兵败吞金而死。



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是满洲上三旗中正黄旗人,也是末代湖广总督。少时瑞澄以荫补升为户部员外郎,1906年任江西九江道台,后调任上海道台。1908年升江西按察使,后又任江苏布政使。1909年升为江苏巡抚,1910年升湖广总督。

1911年8月19日,瑞澄因逮捕三十二位武汉革命党人,并诛杀彭刘杨三人,最后军心动荡,最终于20日爆发武昌起义,瑞澄不战而逃,先是逃亡上海,而又逃往日本。之后民国成立,瑞澄返回上海,后于1915年病逝,享年52岁。



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是满洲正黄旗人。光绪六年升伊犁副都统,光绪十四年任驻藏大臣,后因平定西藏有功升为伊犁将军,光绪二十二年兼任镶蓝旗汉军都统,宣统元年任陕甘总督。

1911年宣统退位,满清遂亡。后长庚将总督大印交给布政使赵惟熙后,辞官隐退从此不过问政事。1914年长庚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他捐官得授知县,1905年赵尔丰在时任山西巡抚锡良的保举下任建昌道,后任川滇边务大臣,之后锡良离任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1911年实授四川总督一职。

同年6月保路运动爆发,赵尔丰奉命镇压保路运动起义军,但最终镇压失败,四川一半被起义军占领。后赵尔丰因镇压不利被满清解职,改任边务大臣。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赵尔丰因被怀疑指挥了四川军队的哗变,而被四川都督尹昌衡所擒,12月22日被杀于皇城“明远楼”,享年66岁。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光绪五年以优贡的名义坐上了道台,1887年任四川永宁道,后任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1901年升广西巡抚,后调云南巡抚,1904年又调任广西巡抚。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

辛亥革命后被蔡锷赶下云贵总督的位置,后被赶出云南。1913年袁世凯任总统后,李经羲被任命为政治会议议长,1914年改任参政院参政,同年十月任审计院院长。1915年袁世凯去世后逃往天津,1916年李经羲被黎元洪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不过不到一周因张勋复辟,李经羲辞官归隐,成为民国最短命的总理。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5岁。



可以清末九个末代的总督大部分的结局都算好,至少都能善终。除了闽浙总督松寿是为满清尽忠吞金而死,四川总督赵尔丰被革命党人所杀之外,其余的七位末代总督全部得到善终,可以说结局都不错啊。


澳古说历史


直接盘点末代的九位总督吧,毕竟,题中所说的封疆大吏其实就是总督。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是最后设立总督的,而最后一任总督就是赵尔巽,进士出身也是一个东北人。在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想让赵尔巽当自己的顾问的,可是也许是因为还有一点骨气吧,所以赵尔巽就没有去,而袁世凯也没有过多的为难,让他去编写清史,可是还没写完,就留下一个稿子赵尔巽就因病去世了。



直隶总督张镇芳

原本的直隶总督是袁世凯,后来袁世凯退岗离职,于是他兄嫂的弟弟张镇芳就直接接他的班了。也是因为这关系,所以张镇芳在清朝灭亡之后就直接跟着袁世凯干了,后来袁世凯去世了,他就跟着张勋搞起了复辟,失败后被抓了判了个无期,之后破财消灾出了狱就去经商去了,享年七十岁,也算的上是结局好的了。



两江总督张勋

张勋可以说是清王朝最忠实的拥护者了,因为他对清王朝都至死不渝,不仅搞起了复辟,到死的时候都留着辫子,而且还让自己的手下都留着辫子,是个典型的保守派。在复辟失败后,他就逃到了天津,直到1923年去世,被运回老家江西安葬。他自称: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旗人,在清朝灭亡的时候,他尽力的去抵抗,甚至让妇女手持兵器。最后,秉持着国在人在,国亡人亡的念头,松寿吞金自杀,为大清殉葬去了。



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被称作是大清的掘墓人,因为正是因为瑞澄,武昌首义才这么快就爆发了,撇开调兵去四川不说,早在起义之前,瑞澄就得到了起义者的名单,可是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他竟然随便抓几个杀了就完事了,导致了起义者横下心直接提前起义了。都没有怎么反抗就直接逃到了上海后来再逃到日本,等到风头过去了又回到上海于1915年去世。



两广总督张鸣岐

因为在晚清时期,两广地区着实是是非之地,处于多事之秋,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来两广,后来张鸣岐通过走后门买通了袁世凯才来到两广当总督(难度也不怎么大)清朝灭亡之后,他就投奔袁世凯去了,尽极阿谀奉承鼓吹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袁世凯去世,他就逃到了天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就直接投奔日本人去了,也正因为此而为国人所诟病,直接被定性为汉奸,在1945年被骂死了。



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是蒙古镶黄旗人,原本就是陕甘总督,后来因为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而被强制退休了,后来在武昌起义时就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在上任之后,他就反攻西安,想为皇帝留下一条后路,可惜的是,西安还没打下来呢,大清就灭亡了。不过他还不死心,仍然与革命党对抗,还策划复辟帝制,为此,他还和日本人走的比较近,幻想着借助日本的力量复辟,不过,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就抑郁而终了。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算的上是末代总督中比较有作为的了,因为他在任期间率领军队去西藏镇压由英国人操纵的西藏叛乱军,并且将其打败,将西藏保留在了中国的版图中,不至于分裂出去。后来武昌起义之后,因为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屠杀革命党人士,所以赵尔丰被直接公审处决。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同时也是云南讲武堂的总办,结果用清朝的资源培养了一大批的革命人士。在武昌起义之后,蔡锷将其礼送出境,而李经羲则在去过上海遇挫之后直接去投奔了袁世凯,于1925年在上海去世。

呼,整理这些资料好累~


妙龄老翁谈历史


在清朝,所谓的封疆大吏就是总督。既然是封疆,自然是各管一片天地,分别是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云贵、四川、陕甘和东三省。他们的官阶一般都是正二品,并且多在六部兼任尚书之职,因此多是一品大员,不仅管的地方多,就连军务、政务都管。那么,清朝灭亡后,这些总督在的结局如何?

一、直隶总督张镇芳

是指现在的河北天津和北京一代,就在京师脚下,岗位极为重要。张镇芳是袁世凯兄嫂的弟弟,清朝倒台后跟随袁世凯到河南做了都督,袁世凯去世后被抓入狱,出狱开始经商。

二、两江总督张勋

可以说是最有钱、最顽固、最卖命的总督了,大清都亡了,他还留着辫子,而去还搞起了复辟,直到死去辫子都还留着,死于在1923年,安葬于其老家江西。

三、两广总督张鸣岐

他的总督是花钱跑路子得来的,武昌起义后,他带着钱财跑到了日本,后面回国给袁世凯做顾问;九一八事变后,给日本人当汉奸;日本战败后,据说是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四、湖广总督瑞澄

据说他是大清的掘墓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革命党人并没有要发动武昌起义,但因为失误让瑞澄拿到了起义者的名单,这才导致武昌起义的发生。可是谁也没想到会起义成功啊,功劳要归愚蠢而又贪生怕死的瑞澄,他带头逃跑啦,这样一来给各地的起义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先逃去上海,后逃到日本,最后有回到上海,死于1915年。

五、闽浙总督松寿

武昌起义时,松寿率军拼命抵抗,兵败后自杀身亡。

六、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是讲武堂的总办,培养了革命党人朱德、蔡锷等。武昌起义后被礼送出境,后投靠袁世凯,于1925年在上海去世。

七、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东三省末代总督赵尔巽的弟弟,当时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他率兵镇压,人称赵屠夫。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公审处死。

八、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也是一个老顽固派。武昌起义后他带兵攻打西安,准备把溥仪接到西安,可惜没等到那时,溥仪就退位了。之后仍反对革命党,还积极复辟,妄想通过日本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去世了。

九、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最后一个投降革命党的,因为东北革命党人势力小。投降后袁世凯就让他去做总编修清史去了,可惜的是,书还没编完,他就去世了。

九位封疆大吏有殉死的,有被杀的,当然有寿终正寝的,也有当汉奸的,结局各不相同,不是清政府没有人才,只是不能人尽其才而已。


悟空八卦历史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在冲击下土崩瓦解。清王朝安置在全国的“九大总督”,在时代的变局中迎来不同命运,有人殉死、有人逃亡、有人叛国……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湖广总督瑞澄,掌管湖南、湖北,这个家伙害惨朝廷,甚至可以说武昌起义是他瞎搞出来的。他把湖北清军调去四川,导致武昌革命党人有机会起义,更糟糕的是瑞澄事先掌握革命党人名单却不采取有力措施。结果,起义者提前起事,瑞澄没怎么抵抗就出逃,1915年死在上海。

那么,其他末代总督又是如何呢?不妨一个个来看……

末代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掌管奉天、吉林、黑龙江,他带着人马围剿奉天革命党人。民国成立之后,他被袁世凯叫去编写《清史稿》,可惜病死未能最终成稿。

末代直隶总督张镇芳,掌管直隶、河南、山东,是袁世凯的兄嫂的弟弟,自然是围着袁世凯转。袁世凯死后,他又跟张勋勾搭搞复辟,结果进了牢房。出狱后,他专心经商致富,一直活到70岁。

末代两江总督是“辫帅”张勋,掌管江苏、安徽、江西,一生对清朝忠心耿耿,他的部队民国后还扎着辫子。后来,他带着“辫子军”进京搞复辟,失败后逃到天津避难,死于1923年。

末代两广总督叫“张鸣岐”,掌管广西、广东、海南,他被迫宣布独立,后逃亡日本。抗战时期变身为大汉奸,1945年死于一片声讨之中,结束可耻的人生。


末代闽浙总督松寿,掌管福建、浙江,他亲率八旗兵(包括八旗妇女)激战福建起义的新军,战败选择自杀,为清朝殉葬。

末代陕甘总督叫“长庚”,掌管陕西、甘肃、伊犁。武昌革命后,原陕甘总督升允总理军务镇压革命党人。溥仪逊位旨下,长庚将官印交付布政使赵惟熙离开,4年之后辞世。

末代四川总督赵尔丰,掌管四川,是赵尔巽的弟弟,能力比较强。可惜,他后来血腥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直接导致湖北军队赶来支援。看到大势不妙,赵尔丰明里宣布独立,暗里策划兵变,结果被革命党抓住处决。

末代云贵总督李经羲,掌管云南、贵州,是李鸿章的侄子,热心于教育事业。他曾在云南办讲武堂,居然造就一批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被蔡锷礼送出境。随后,他北上投靠袁世凯,1925年在上海逝世。

晚清末代九大总督,在时代的大趋势下,做出不同选择,承受着各自的代价。对他们的遭遇,你有什么看法呢?


子屠龙


清朝九位封疆大吏即是清朝九大总督,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九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

直隶总督

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张镇芳,他是袁世凯兄嫂之弟,宣统三年十二月署理直隶总督一职,但仅十余天清朝就灭亡了,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委任张镇芳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袁世凯死后支持张勋复辟,复辟失败后被捕获无期徒刑,后被其子以保外就医为名从狱中救出,出狱后弃政从商,1933年因病去世,对了,他的儿子就是著名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张伯驹(其实张伯驹是张镇芳哥哥的儿子,后被过继给了张镇芳),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向政府捐献了大批珍贵文物,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两江总督

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最后一任两江总督是著名的辫子军首领张勋,武昌起义后被清政府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清朝灭亡后被袁世凯派往徐州,任长江巡阅使,1917年北洋政府发生府院之争,张勋以调停为名趁机率军进入北京强制解散国会,拥立宣统发动复辟,但仅十余天便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张勋逃亡天津德国租借,后北洋政府对张勋等复辟分子实行特赦,从此张勋退出政界进入商界,1923年张勋在天津因病去世。



四川总督

总管四川省的军民政务,最后一任四川总督是赵尔丰,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弟,到任后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赵尔丰不得已下令镇压,后造成“成都血案”,也因此川军不愿继续镇压,于是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入川,而湖北新军也趁机发动武昌起义,赵尔丰因此被免去四川总督职务,1911年12月被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尹昌衡所杀。

闽浙总督

总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军民政务,最后一任闽浙总督是松寿,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人彭寿松在福建发动起义,松寿率部誓死抵抗,后兵败吞金自杀。



云贵总督

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民政务,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是李经羲(李鸿章之侄),李经羲总督云贵时大力发展云南讲武堂,朱德元帅就是他破格录取的,而蔡锷也曾受到李经羲的资助,后来蔡锷在云南起义,李经羲誓死不降革命军,于是蔡锷便护送他离开云南,后出任袁世凯北洋政府,袁世凯逝世后避居天津,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

湖广总督

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最后一任湖广总督是三造共和的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急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后段祺瑞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迫卸去职务,曾四次出任北洋政府总理,1926年被冯玉祥驱逐下台,从此隐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来往并移居上海,1936年因病去世。

两广总督

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最后一任两广总督是张鸣岐,1910年因贿赂庆亲王奕劻而升任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在任期间坚决拥护帝制,1911年亲自指挥镇压黄花岗起义,后拥护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逃亡天津,九一八事变后勾结日本特务,抗日战争爆发后沦为汉奸,日本投降后不久在天津去世。


东山省总督

总管奉天(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政务,东三省总督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新设置的官职,所以这一职务在历史上一共只有三人担任过,而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最后一任四川总督赵尔丰之兄,武昌起义时镇压东三省革命党,清帝退位后赵尔巽隐居青岛,1914年受袁世凯之聘,出任清史馆馆长,主持编纂《清史稿》,1927年因病去世。


陕甘总督

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最后一任陕甘总督说起来比较复杂,宣统元年(1909年)陕甘总督升允因反对立宪而被革职,继任者是长庚,武昌起义爆发后,升允再次被起用,督办的陕甘军务,但此时陕甘总督之职还是长庚,清帝逊位后长庚将总督大印交给赵惟熙便离去了。那么这么来看的话陕甘总督的最后一任总督应该是长庚,长庚于1914年去世。


咸鱼闲聊


这九位封疆大臣,应该属于常委,到八x山那里找找,看那里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