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敬东:多维度的感知与对话



多维度的感知与对话

沈敬东的艺术不仅代表了一种在消费主义浪潮下所被激发的典型图式化艺术符号,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后波普”艺术的传承者,他始终用自己的创作构建起艺术多维度间相互感知与彼此对话的桥梁。



沈敬东将艺术创作“多维度”的把控做到了极致。这种多维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创作媒介的多维度,平面的“多维度”,以及观念的“多维度”。沈敬东的艺术创作曾以二维的平面艺术为主,在受到“八五新潮艺术”的影响下,沈敬东突破了以往的传统创作,向当代艺术迈进,并开始尝试打破艺术创作媒介的限制,开始由平面作品创作延伸至雕塑、装置、行为等多维度等艺术创作方式。通过多维度媒介的创作,沈敬东诙谐化的军人形象深入人心,视觉艺术在他的指挥下以一种极具渲染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芳草地画廊举办的“枪炮玫瑰”个展中,沈敬东将英雄主义与童趣相结合,以一种极具反差式的表现手段呈现了“小兵”、“小王子”等一系列最新作品,个展中不仅设置了平面绘画、摄影,同时也涵盖了雕塑,甚至是“小东售货亭”,这种具有年代感的木屋状展览衍生品商店也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综合性的展览,也带给了观众视觉上不同的审美体验。



涉及到主要的油画作品本身,沈敬东在二维的空间中也试图探索一种跳脱平面绘画的立体感。与三维的立体作品相比,二维的平面作品更利于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为观众保留一份想象的空间。在“枪炮玫瑰”个展中,无论是《小王子》、《小兵》、《列宁》,还是《戴圣诞帽的小米》,极为卡通式的人物都被嵌入单色的扁平式空间中,然而这种人物与背景用色的反差极具指向性,从而形成了一种二维空间内的三维表现方式。此外,在沈敬东的绘画语言中,陶瓷材质所呈现略带光泽性的处理效果也增强了所创作的艺术形象中“玩偶化”的讽刺感与立体度。这种处理手法不仅增强了沈敬东艺术体系中的喜剧性与幽默感,还成为沈敬东深化其作品内涵的手段,也造就了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艺术标签。



观念的多维度化在沈敬东的艺术体系中也极为重要,这一点可以在其在公共空间,特别是此次芳草地画廊的个展中有所体现。考虑到中国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消费主义阶段的到来,“后波普”风潮已成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沈敬东“幽默化”的卡通军人形象一改公众对于传统观念中军人严肃高大的形象特点,这种创作从社会的消费法则出发,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正在逐步打通精英艺术与世俗艺术之间的界限。“枪炮玫瑰”个展在芳草地画廊的举办阐述了当代艺术与商业,或者说经济浪潮下当代艺术的转变,以及沈敬东对于大型“多材质”雕塑在公共空间以及展览中“多维度”化的介入特质。可以说,无论沈敬东的作品符合新时代的需要,其作品不仅幽默诙谐,具有娱乐性的特质,并且符合了消费主义浪潮下中国艺术文化社会的内在属性,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内涵。





纽约时代广场

纽约时代广场



沈敬东:1965年 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1984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美术班,199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获刘海粟奖学金。毕业后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91-2009年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2010年入住宋庄艺术区。2014年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