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司马氏称帝的司马孚真是曹魏忠臣吗?

司马懿有个亲弟弟叫司马孚,日后司马炎篡位称帝,这位先生拉着废帝曹奂的手说,他要做“一世魏臣”,那么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曹魏的铁杆忠臣呢?


高平陵事件作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洗牌,其影响深远,下及两晋,乃至南北朝的政治版图都与此次洗牌不无关联。自高平陵事变起,可以说曹魏被司马家取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什么时候取完全看心情。

高平陵事件既然如此重要,以司马宣王的隐忍和谨慎,在谋划阶段只跟司马师商议,连司马昭都蒙在鼓里,直到头天晚上才告诉司马昭,吓得司马昭一晚上没睡好觉,司马师却神色如常。

鉴于司马懿目标太大,又一直托病,高平陵事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司马师完成的,他阴养死士三千,散落民间,在高平陵事件时一朝召集,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而他在高平陵事件时,会兵司马门,(注意这是个重要地点),指挥得当,置阵严整,司马懿亲口夸他,此子竟可也。司马懿是河南人,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鳖孙真中。

可以说,司马师是高平陵的重要策划人和执行者,他在高平陵中的作用是仅次于司马懿本人的。

而司马孚究竟在高平陵事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在他的传中有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及宣帝诛爽,孚与景帝屯司马门,以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

看似风轻云淡,但是联系我们之前的分析,司马师既然是这次事变的二号人物,他在这次事变中的任务自然是举足轻重的。而把司马孚和司马师共屯司马门,其地位可知。由此可见,司马孚不仅是参与了高平陵事变,而且是重中之重。

司马孚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当然知道,作为一名政治家,他要是连怎么站队,站到哪里的意义都搞不清,你未免太低估他了,而且从他之后加官进爵来看,他也是高平陵事变的最大受益人之一。

那么为什么安平献王司马孚还要说一生魏臣的话呢?政治这玩意儿,是很需要作秀的。三国的世家,在经历了东汉举孝廉秀才的表演艺术综合培训之后,由于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演技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安平献王作为一名老艺术家,始终保持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想来不过是影帝演技上身,对角色进行了一次深层次挖掘罢了。

至于司马家,虽然高平陵事变之后赢家通吃,形成了一个以司马家为首的世家联盟,但是吃相还是不能太难看,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两兄弟后来步步紧逼,还是需要一个人来给自己贴点金的。

安平献王当然就便宜占着,贞士的戏码演着,两不耽误啊。所以高贵乡公被弑,他说,我来晚了,陈留王被废,他说,我来晚了。可您老怎么老来晚哪?分蛋糕的时候怎没见你来晚?

安平献王的谥号是献,聪明睿智,博文多能,圣哲有谋,说到底,毕竟是个聪明人。

对于政治人物,还是要放在政治前提下考量,与其相信他们的节操,不如相信他们的嗅觉和智商,因为政治从来是不讲节操的。

魏晋名士,戳穿了其实难看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