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司马家族的发迹

这里说的司马家族是晋朝的皇族:河内温县司马家族。河内司马氏是魏晋武转文的豪族,跟颍川荀氏、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这些士族家族还是有些差距的。司马氏给自己定的祖先是楚汉相争时期的司马卬,西楚霸王项羽所封的十八王之一殷王,国都朝歌。后司马卬为刘邦所俘,投降,殷国变成了河内郡,司马卬也在后来的彭城之战中被楚军所杀。

魏晋南北朝:司马家族的发迹

河内郡温县

司马卬的后代就世代生活在河内郡(河南北部),直到司马卬的八世孙司马钧,司马氏才算出现第二个重要人物。司马钧做到了东汉的征西将军,征西将军是重号将军,东汉开国功臣冯异就是征西将军,曹操曾经的理想就是封侯做个征西将军。但是司马钧这个征西将军看起来比较水,史书也没有司马钧的传,只有他打败仗的几次记载,看起来军事才能一般,但是他傍上了邓骘这个大粗腿,所以吃了败仗依然能升官。司马钧才能一般但脾气不小,他的部下违命深入敌占区,结果中了羌人的埋伏,他赌气不去救援,部下三千多人全部战死,他因此被下狱,在狱中自杀。司马钧是司马家走上仕途开始发迹的第一人,从他开始他儿子司马量是豫章太守,孙子司马儁(隽)是颍川太守,虽然两人都是太守级别,但是都是文官了,司马家已经武转文转型了。尤其司马儁潇洒倜傥,好古博学,为乡党所附。

司马儁的儿子司马防(出土的残碑上为司马芳,可能为了避曹芳的讳吧)官至京兆尹,司马防生逢乱世,宦海沉浮先后屈服于董卓,李傕、郭汜等大恶魔,他的最大能力是明哲保身。他没有拨乱反正的能力,也没有这个野心;他最喜欢的事就是读名人列传,背的滚瓜乱熟;他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的保持家业,保住家族。司马防给司马家的最大贡献是生养了八个优秀的儿子,号称司马“八达”。他在家教方面很严格,即使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依然是他说站着没人敢坐着。司马防还做了一件让司马家受益匪浅的事,那就是举荐曹操做了洛阳北部尉(真伪难辨),这件事让司马家和曹家结缘。

魏晋南北朝:司马家族的发迹

司马防

司马八达,是司马家的黄金一代,老大司马朗,字伯达;老二司马懿,字仲达;老三司马孚,字叔达;老四司马馗,字季达;老五司马恂,字显达;老六司马进,字惠达;老七司马通,字雅达;老八司马敏,字幼达。八兄弟都很有名声,其中最优秀的是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

司马朗是司马家唯一在三国志中有传的一个人,同时也是司马家最有正能量的一个人,司马家道德节操最高的一个人。司马朗是个神童,九岁时有个客人直呼其父的名字,司马朗当面教育了那个客人,客人羞愧的直道歉;十二岁通过经文考试成为童子郎,进入最高学府太学。董卓之乱关东十八路诸侯云集讨伐,京畿附近民心骚乱,冀州刺史李邵不听司马朗劝告,强行从野王迁居到温县,导致当地民乱,温县也被劫掠。董卓害怕诸侯联军势大,挟天子准备迁都长安,司马防时任治书御史也要西迁,司马防看到战火四起,董卓必不能长久,就让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温县。但是这件事被当做叛逃让人告发了,董卓看着司马朗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伤感的质问:“你和我去世的儿子同岁,你为何仁心要背叛我!”司马朗灵机一动对董卓大肆吹捧了一番,把他比作伊尹和周公,董卓听得很高兴,也就没为难他,也没放他回乡。司马朗并不是书呆子他的思路很活,他贿赂董卓的手下,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但是家乡温县也不太平,诸侯联军内部难于统一,义军甚于强盗,荥阳和河内半数人民死于联军的劫掠。司马朗事先就想到董卓和诸侯之间开战会波及河内,所以劝说乡亲们投奔黎阳,但是大家都恋家不肯走,只有赵咨一家跟随。赵家因此和司马家关系很铁,赵咨的儿子赵酆在晋朝官至骠骑将军。后来诸侯联军解散,司马朗才带着家口回到温县,在这段岁月里司马朗代替父亲的职责,教育弟弟,安抚宗族,司马家在司马朗的操持下没有衰落,而是在孕育爆发。

魏晋南北朝:司马家族的发迹

司马朗

曹操发达后想起了司马防的推荐提拔之恩,任命三十二岁的司马朗为成皋县令,后又为堂阳县长,他主政宽仁,从不使用鞭刑、杖刑,百姓也都安分守己,对其爱戴有加。大乱之世有这样的父母官实在是当地百姓之福。后来司马朗升任丞相主簿,不久又迁任兖州刺史,在兖州任上,他实行了很多惠民政策,百姓一致称赞。司马朗不但政治能力强,个人作风上也是崇尚简朴,朴衣粗食,带动节俭之风。司马朗的文章辩论也是一流,曹丕就曾经让秘书监抄写司马朗的文章给自己看。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伐吴,部队不适应南方气候爆发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士兵的病情,为士兵请医就药,不幸自己也传染上了瘟疫而去世。一方刺史大员不顾生命危险去巡视患瘟疫的普通士兵,想想我们现在连和艾滋病人握手都不敢,司马朗是多么了不起。司马朗去世后兖州人民非常的怀念这位前刺史大人。

司马懿,司马家的第一大Boss,很早崔琰就对好友司马朗说他比不上他的弟弟司马懿。司马懿做事果断,英姿不凡,胸怀谋略。司马懿和曹丕关系很好,加上数一数二的能力,跟随曹丕后司马懿扶摇直上,登顶权利核心。政治才能上司马懿提议军屯,兴修水利等;人才上,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军事上,抵御孙吴、擒斩孟达、抵御蜀汉、平定辽东。正始十年70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自此掌握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计谋城府之深旷古难有,在那个家高于国,父大于君,孝先于忠的魏晋时期,司马懿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他是穷则独善其身,富还是独善其身;他猜忌残忍平定辽东时就大加诛戮,对政敌更是下手狠辣,都是诛三族,连出嫁了的女子都不放过。可怜的曹爽还信司马懿的承诺,想当个富家翁。司马懿费尽心机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他早期有没有取代曹魏的想法不得而知,但是曹叡死后,司马懿肯定是有想法的,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么大的事不可能是司马师自作主张,肯定是司马懿授意的,而且司马师自己也没这么大的能力。司马懿和司马师一直在阴谋取代曹魏。司马师甚至因为怕走漏消息而毒杀自己的正妻夏侯氏。 连晋明帝听王导说起司马家的起家史时都羞愧难当。中国人相信因果报应,始终认为司马懿缺德事干多了,所以都报应到他子孙头上了。

魏晋南北朝:司马家族的发迹

司马懿

司马孚,司马家族最难定性的一个人,有人认为他是曹魏大大的忠臣,有人则认为他是大奸似忠。司马孚能力也不差只是没有司马懿那么强罢了,他在司马家族的崛起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司马孚在曹叡时代担任度支尚书(财政部长),掌管经济。曹叡曾说:“我得到司马懿两兄弟,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曹叡是没什么可担忧的了,但是他的后代可倒霉了。高平陵之变司马孚和司马师驻军司马门,在司马家族掌权并不稳固的那几年,司马孚先是在寿春抵御吴国诸葛恪的进攻,后又镇守关中抵御姜维的侵扰。为司马家的权利稳固立下很多功劳。看起来司马孚应该是晋室代表,但是他又自称为魏的纯臣,有两件事证明:1、曹髦被杀身亡的时候,他把曹髦的尸体抱在自己的大腿上并且痛哭道:“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并上书要查明主谋。2、曹奂禅位于晋,司马孚拉着曹奂的手,哭的稀里哗啦的说:“我到死的那天,都是魏的纯臣”。司马孚似乎是夹在家族和国家之间左右为难,但是呢他对魏的忠都是表现在言语上,并没有实质的行动。陈泰因为曹髦之死坚决要求杀贾充谢天下,最终没能实现而气病身亡,司马孚如果是真的身陷忠孝难两全的矛盾和痛苦中的话,我想他应该活不到九十三岁,他一方面心安理的接受晋的爵位,封地,官职,另一方面又哭着喊着要做魏的忠臣。真是实惠和名声两不误。在我看来他是典型的当了婊子又想立牌坊。

魏晋南北朝:司马家族的发迹

司马孚

司马家族到了司马八达这一代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个过程充满了阴谋诡计、血腥屠杀。接下来就是司马家的后人怎么把这个家族企业做大做强。其实哪次改朝换代,权利的交替不是伴随着阴谋和杀戮,后世对司马家的诟病,无非是西晋实在是个让我华夏耻辱的王朝,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一个个耻辱的烙印烙在了司马家的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