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发现神秘军队归宿,学者鸣不平:他们并未消失,也未离开中国

唐朝是我国历史一个很有名气的王朝,有人说此王朝是“脏唐”,但该王朝曾经盛世及其霸气,后来的王朝与之相比的很少。但唐朝最后灭亡,还是逃不掉王朝由盛而衰的规律。唐朝最后灭亡时,有很多忠于唐朝的政权想重振唐朝,特别是历史上那支忠于唐朝,与唐朝一起消失军队,一直是历史上一个谜。

这支部部队就是沙州归义军,后人在研究归义军消失之谜时,一直认为归义军已经胡化,还有人认为沙州回鹘就是归义军。但近年来学者在研究敦煌遗留下来的书籍时,才发现这支忠于唐朝,为大唐卖命军队消失之谜。

处境艰难无人知。

在唐朝史料中对张议潮记载并不多。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归义军并不只是河西地区汉人组成的军队,它是河西地区各个民族为了反抗吐蕃势力而组成一支联军。因为吐蕃在沙州地区实行一种野蛮落后的喇嘛教统治,这就引起沙州各族的不满。

到唐宣宗时,唐朝虽然国势衰弱,但吐蕃势力也衰弱了,因此唐朝略占优势,张义潮正是此时结交当地豪杰,乘势起义反抗吐蕃,并迅速取得优势,一举拿下河西11州,唐朝封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等职,使张义潮归义军成为河西地区一个新政权。

历史记载,张义潮豪气冲天,能在吐蕃统治之下,快速组建一支忠唐军队并战胜了吐蕃,为唐朝重新打能通西域大门,是张议潮在历史上的光鲜的一面。但张议潮在河西孤军奋战,处境并不好。唐朝对他并不是十分不放心,最后张议潮直接去长安,把军队留给后代,继续巩固在河西地盘。

张义潮死后,归义军又经过两代人努力,最后失败了。但就在两代人奋战的过程中,唐朝也衰弱了,中原没有任何一支势力能支援张议潮。张义潮后人悲壮历史,很多学者为其鸣不平,清末学者罗振玉写的《补唐书·张义潮传》,为张议潮正名,也补全了唐朝没有记载这支军队的历史。

张议潮的归义军最后孤悬在外,中原无救兵,实际他们最后建立了一个五朝,历史上叫“西汉金山国”,从名字上目的地就是向世人表明,此国是地处西边汉人所建。

在唐朝史料中,我们只关注了唐朝衰弱的记载,但却不知道此时归义军处境非常难。归义军西邻是于阗国,东边是回鹘政权,南边是吐蕃,实际上与中原已经隔绝了交通。在这种情形下能坚持建国并继续守候这块汉人之地,着实不易。

无奈融入显胡风

归义军在河西地区,为了巩固政权,他们不仅有汉人,还融纳了沙州各个民族。因为单纯以汉人为主,显然势单力薄,无法实现统治。据资料记载,张议潮统治时,他采取“押衙”管理制度,统治沙州各个族群的大族势力。为了融洽好这种关系,归义军也鼓励当地汉人大族与各族的贵族联姻,这就增强了归义军与胡人首领关系,保证归义军不断对外发起战争。

由于沙州地区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汇合点,据史料记载,从西晋末年到五代十六国时,沙州人就是一个“胡风”很盛行的地方,根据敦煌石室发现的遗书《沙州图经》记录,沙州有很多“赛祆”的民俗活动,而赛袄是中亚人的一个习俗,可见当时沙州也有中亚人生活在此。张议潮归义军时期,也有“塞袄”活动记录,在沙州归义军政权已经融入沙州这种传统习俗。

沙州也是一个宗教的汇聚点,佛教、道教、拜火教等习俗,也都有所记载。民俗记录,表明沙州是中亚人的一个主要定居点,就算在张义潮时期,“赛祆”活动也有大量记录。这已经成为沙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敦煌遗书有汉文、吐蕃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残卷,表明这一地区居住着很多部族。

归义军政权在河西地区,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才被迫融入当地民族的宗教及习俗,但汉人东西他们也留着,终究还是胡风盛行。张议潮及他的后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被人篡权改旗帜

张义潮归义军在吐蕃时之所取得胜利,主要还是得到各族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但后期张义潮的归义军连年用兵,河西本来就是一个贫穷的地方,搁不住战争消耗,就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满。

当朱温篡唐时,归义军也乘势建国,此时张义潮孙子张承奉自封为“白衣天子”、“金山国圣文神武皇帝”,虽然建国了,名头也很大,但归义军势力已经减弱。911年,归义军被甘州回鹘打败。

最后归义军政权易手,曹议金成为归义军首领,从此张义潮的归义军不姓“张”了。而对于沙州曹氏,一些人认为曹氏可是中亚的粟特人,专家认为可能是沙州曹国人,也可能是中亚粟特的曹国人,曹国是昭武九姓之一,对于这个曹国,隋书和新唐书有记载。

曹议金取代张承奉后,便恢复了归义军称号。此时的瓜沙地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曹议金死后,他儿子孙继承,历经

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曹延恭、曹延禄等节度使,传了七代,到公元1002年,有90年时间。

曹氏归义军政权在统治中,吸取张承奉的教训,他们加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通过联姻,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于阗等少数部族政权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实现了共存。曹议金娶了甘州回鹘可汗的公主圣天公主,他的女儿也嫁给甘州回鹘可汗,另一个女儿嫁给李圣天。另外,曹氏也恢复与中原王朝隶属关系,接受中原王朝封号,奉中原王朝为正统,使曹氏政权在瓜沙地区地位更加巩固。

曹氏政权还允许瓜沙地区大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参与到归义军政权中,这就使归义军不仅被中原认可,也被周边部族所承认,使归义军在五代、北宋初年的战乱中有自己的生存环境,成为中原与西部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因此,归义军并未消失,只是融化在各个部落民族中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