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野史的价值——你今天写下的也许就是百年后的野史名著

很多人喜欢历史,也喜欢跟人讨论历史,这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同样一段历史,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看法。有时偶尔灵光乍现或者无意中知道了一些人所不敢道的真相,于是便有人捉笔成史,散布于民间流传。因为未曾得到官方的首肯,也没又按照官方修史的体裁和风格书写而不能广泛的出版流行,所以只能小范围的秘密地传播,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笑料,这类历史类文字材料都属于野史范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野史难道仅仅是用来差钱饭后消遣的谈资而已吗?它自身又有什么样的真实价值呢?

文化价值

史学家的鼻祖司马迁曾在《史记》自序中这样评价自己的修史行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三个独立的部分,连在一起就构成了司马迁关于一个人为什么要谈论历史,书写历史的根本动力——“那就是参悟天与人之间的奥秘,通透过去与现在的演变规律规律,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所以人们喜欢谈论历史,甚至自己书写历史的行为已经是一种文化创造行为了。

《易经》“贲卦”记载:“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关于“文化”一词就是出自这里,当然一个人有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并将它写成文字材料的做法,即是一个野史写作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创造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有无官方默认的野史材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文化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传统大众对历史认知的需要,同样也满足了现代大众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有人说他的历史知识来源于野史秘闻,也就不必觉得不登大雅之堂了。

史学价值

常识上讲野史的定位一般是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它是一种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野”有两层相对的含义:一层是与 “国”相对而言的,自周代就有国野之分,在人表现为贵贱;在文表现为正邪,国史为正史,得到官方承认,大家都可以读,野史为奇闻邪说,不被承认为史书;另一层则是与“朝”相对而言的,在庙堂之内为朝,在乡野小邑为野,经过精心编排,有一定章程的史学为官修,不遵守一定格式,的原始文字则为野史,不登大雅之堂。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稗官野史”一词, “稗”本来指的是到田里的杂草,这里是指喜好庸俗传闻的乡间小吏。《汉书·艺文志》引如淳所说,“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

历史的书写一个规律就是越是经过润色修改的,就越多的掺杂想象的成分,也就越远的离开历史真相。梁启超说“二十四史不过是帝王将相之家史”,即便以为梁启超说法基本正确,为帝王将相写下家史,那就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历史真相也就更加不明朗了,野史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写出来就不是为了给权贵做寿辞,也就没必要做过多的美化,所以历史上有相当多的野史的的确确弥补了正史记载有误带来的困难,野史的史学价值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文学价值

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一部好的史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相当多的杂剧作品就是取材于野史,例如《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烛影斧声》等等。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自爱垂名野史中,宁论抱困荒城侧。” 元代萨都剌 《上赵凉国公》诗:“如此声名满天下,人间野史亦堪传。” 这种闾巷风情、街谈巷说、遗闻佚事的纪录,一度成为文人墨客们的灵感源泉,京剧《单刀赴会》、《擒方腊》都是靠着正史与野史的互补才创作出来的。如鲁迅所多次称道的《明季稗史汇编》之类。

有很多朋友喜欢网络小说,尤其历史军事题材,与传统的说法完全不一样,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其实,有多少灵感都来自野史传闻,一方面带动了网络文学的热潮,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野史的文学价值。

野史佳作代表

有朝廷开馆修史的做法到唐朝才出现,如果按照私人修史的说法来判定野史的话,毫不客气的说所有私人撰写的史书都可以称之为野史,那么被称为史学楷模的“前四史”就可以被划进野史范围了,当然这样的做法是不专业的。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其实远比我们丰富,不信可以看一看他们的野史作品:

丘悦《三国典略》——记录了西魏及北周、东魏及北齐、梁及陈三方面的重要历史。

鱼豢《魏略》——是鱼豢私自撰著史, 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及郭太后议立高贵乡公事甚详。

刘肃《大唐新语》——唐代刘肃所撰笔记小说集,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于大历,多取材于《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仿《世说新语》体例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书中主要讲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传说事迹为主。其中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以及豪支、传书燕等事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

司马光《涑水纪闻》——北宋司马光私修史书,记载有赵匡胤离奇死亡真相甚详。

李肇《国史补》——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

潘永因《宋稗类钞》——是小说笔记类丛书,汇集有关宋代的“稗官野史”。作者是清初的李宗孔,一说是潘永因,共三十六卷,一说为八卷。

佚名《清稗类钞》——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馀条。

郑永安《中国野史》——另外作者是郑永安于2011年8月1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的《中国野史》,可以说是也是作品里比较出色的了,这本书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摒弃传统史学“为尊者饰、为贤者讳”的观念,采古今野史的精髓,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真相。将帝王将相的性格心理、轶闻趣事,统治阶级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治军事的丑恶内幕、血腥手段,历朝代的民间风情,数千年奇人异士的风流俊逸、洒脱风姿,三教九流、世相百态,立体、全方位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示真实鲜活的历史。很有阅读价值哦!

欢迎关注《性感文人札记》!如果您也喜欢我们,就请留下您的赞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