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说起喝酒,我们第一时间就能想到男人们呼朋唤友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清朝以后,绍兴酿酒进入了全盛时代,从府城到乡镇,酿酒业全面铺开,并且涌现出许多规模较大的专业酒坊。这一时期,优等绍酒就集中产于靠近鉴湖的东浦、湖塘一带。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一般的女人不喝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鉴湖女侠”秋瑾,就是这样一位不一般的女人。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辛亥女杰,民族英雄,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少年时代的秋瑾曾接受《女儿经》《闺训千字文》等封建礼教教育。那时的秋瑾也是位纯情的少女,留下的诗词体现出她的性格是那样温婉贤淑、秀雅柔情。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传统的礼教终究并没能把秋瑾陶冶成一位合格的“淑女”,相反的,大禹治水、卧薪尝胆以及王充、陆游等绍兴先贤的故事,却在她年少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影响着她日后的思想。她很早就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表明自己的壮志不弱于任何男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性情豪侠,喜欢喝酒,酷爱骑马射箭,常常骑马纵行于绍兴城的大街小巷。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1900年,秋瑾寓居北京,她接触到了当时诸多革命党人的思想著作,进步思想开始在她心中风起云涌。“何期一旦落君手, 右手把剑左把酒。酒酣耳热起舞时, 天矫如见龙蛇走”,秋瑾借咏剑来抒发心中豪气,托物寄志。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1904年,秋瑾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在此期间,她完全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完成了从一个离经叛道的封建妇女到近代新女性的蜕变。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在日本期间,秋瑾为人慷慨,举止潇洒,了无脂粉气息。她喜欢喝绍兴的枣酒,在日记里写道:“绍兴酒与日本清酒不同,绍兴枣酒,越浸越红,越甜越醇香;而日本清酒较淡,我喜欢绍兴酒,我常托王金发沈氏夫人从东浦云集酒坊捎带”。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爱佩刀、善饮酒,可刀与酒,终究不是女儿家善用之物,于是秋瑾索性为自己起了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竞雄”,并加入了由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她在诗中写道:“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生活中充满了激情。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1905年,秋瑾从日本回国,加入了由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组织的“光复会”,并开始主持大通学堂的校务,也就成为浙江方面革命活动的全权负责人。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期间,她写下了名篇《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短短四句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充溢着革命的豪情,闪烁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夺目光辉。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在大通学堂,秋瑾跋山涉水,联络各地会党,扩大革命势力,为武装起义做着组织上的积极准备。同样的,也是在这里,秋瑾或把酒论世,雄辩滔滔,或借酒泄愤,热血升腾,“英灵渴欲饮战血,也如块磊需酒浇”,以此抒述岁月易逝,人生坎坷,也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雄心壮志。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1907年7月15日,满身血污的秋瑾,在清兵的押持下,于绍兴轩亭口从容赴死,成为中国反封建战斗中用自己的头颅撞响封建体制丧钟的第一位女性。临刑前,她要来一碗绍兴酒一饮而尽,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千古名句。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在秋瑾32岁的短暂生命里,她以血为墨,书写了人生的华章;以身捐躯,喷射出生命的热力。位于绍兴闹市区轩亭口的这座石碑,永远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的伟大气节。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1939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视察绍兴,写下了“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的题词。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秋瑾的刚烈,是诗剑酒共同铸就的一种厚重,它基于绍兴家乡至柔至刚的鉴湖水,也基于至刚至柔的绍兴酒。绍兴酒虽酒精含量适中,但后劲强烈,韧性十足,喝下去使人情绪高昂,这也使得绍兴虽偏居江南一隅,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所以每逢国家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之秋,总有绍兴人拍案而起,挺身而出,甘洒热血写春秋。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如果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复仇雪耻代表了绍兴人的这种性格,那么辛亥革命无疑把绍兴人的这种气质推到了极致,无论是成立光复会的蔡元培,还是行刺封疆大吏的徐锡麟,无论是血洒轩亭口的秋瑾,还是杀身成仁的陶成章,乃至“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莫不如此。

「纪录绍兴」话说黄酒——貂裘换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