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古队打开其墓后,发现有“长明灯”

书生王子服野外游玩,见一女子,手中捏着一枝梅花,一见钟情,归家后竟思念成疾,日渐消瘦。直到打听到了女子的消息,方才吃得下饭,身体有所好转,之后王子服去到女子家中拜访,王子服一件女子,直了眼。女子总是大笑,看起来天真烂漫,笑容甜美,女子名为婴宁。王生受婴宁母亲的托付,将婴宁带回了家,可王生的母亲对婴宁的身份有所怀疑,一番查探之后,发现婴宁竟是狐狸之女,受鬼母的养育之恩。王子服丝毫不在意,两人最后成了婚,成就了一段佳话。

写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古队打开其墓后,发现有“长明灯”

这个故事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说起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毕竟不少人以前最喜欢的电视剧,便是小说改编的《聊斋志异》。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童子试,一举考了县、府、道德第一名,没想到之后就屡试不中,直到71岁,才成了贡生。长期不得志以及见惯了人间百态,蒲松龄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本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写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古队打开其墓后,发现有“长明灯”


蒲松龄墓

1715年正月,蒲松龄病逝,享年76岁,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评价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死后,葬于淄川区蒲家庄,墓中封土高2米,墓前有1725年立下的墓碑。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年代之前,蒲松龄都安好的沉睡在墓中,只不过到了近代,蒲松龄墓遭遇了一场重大浩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思想变革的年代,也就在那时候,一场运动,打破了蒲松龄两百多年的平静。


写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古队打开其墓后,发现有“长明灯”


“考古队”打开蒲松龄墓

1966年,一群人打着考古的名义,打开了蒲松龄的墓。他们想要知道,写出鬼神之说《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古墓中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群人拿着工具就这样光明正大地挖出了墓室。但令人惊讶的是,蒲松龄墓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豪华,相反还十分的简陋。廉价的三合土夯筑造,没有讲究的灌木,随葬品也都是平平常常的,古墓中更是没有什么鬼怪神仙,不见任何的金银珠宝。他们一阵嘘唏,便离去了,不过这样的兴师动众也引来了真正的考古家,蒲松龄墓已经遭到损坏,考古家只能清点其中的文物,在这些文物中,考古队有了一个新奇的发现。

写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古队打开其墓后,发现有“长明灯”


墓中发现“长明灯”

后来考古队清点了其中的文物,蒲松龄墓中一共挖出了4枚寿山石印章、宣德炉、铜镜、旱烟袋、灯台等等,最新奇的,便是这些文物中的“长明灯”。点长明灯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风俗,所谓“长明”,意思是一旦点燃,就不能将其吹灭,直到它自己燃尽。古代君王的陵墓中常常放置长明灯,希望可以像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通明,也有人将其称为“不熄之火”。古墓中点长明灯,也有为死者驱逐黑暗,照亮道路之意。

写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古队打开其墓后,发现有“长明灯”


至于蒲松龄墓中为什么会有长明灯,是否和鬼神有关,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后人也没想到,一个大作家的墓中居然如此简陋,什么值钱的宝贝也没有。蒲松龄的古墓已经被破坏了,考古学家只能重新修建一个新的墓,用来安放蒲松龄和他夫人的遗体。1979年,蒲松龄墓重新刻了墓碑,沈雁冰为其撰书,后来政府也为其重新修建了一个墓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