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命运之路就是光怪陆离。也许他年轻的时候敢作敢当,敢于和污秽的世界进行奋力抗争,但是最后却很有可能选择“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成为了自己当初所厌恶的模样。而唐朝诗人李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曾经写出《悯农》诗两首的他,最后却选择投靠“李党”,成为了一位鱼肉百姓、穷凶极奢的酷吏,那么他的命运之路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折?下面就跟随小编来看看李绅的堕落之路吧。

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公元772年,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9年,但是这场动乱带给大唐的影响还远未散去:不仅北方诸镇百姓流离失所,动荡不安,就连唐朝都城长安也经常遭到外族(吐蕃)的入侵。在如此动荡的时代之下,曾经繁盛的唐朝诗坛也如同凋零的樱花树一样,顿时变得黯淡无光。此时,一位名叫李绅的婴儿在湖州乌程县的一个官宦家庭呱呱坠地,当时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位婴儿,极大地影响了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和唐诗风格。

不过从当时的环境条件来看,李绅的生活处境是极其优越的:且不说他的祖先李敬玄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手下干过中书令(其地位相当于宰相),就算是他的父亲李晤,也曾经担任过乌程县的县令。由于“安史之乱”对南方百姓的生活波动比较小,因此可以说李绅的幼年生活是十分安逸的,虽然不能说锦衣玉食,但是起码不愁吃穿。

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但是命运注定要给李绅开一个玩笑,在李绅六岁的时候,他的县令父亲忽然去世,这对于李绅和他的母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失去了顶梁柱的李家只能四处漂泊为生,好在李绅的母亲也知道“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动荡的旅途之中,她也不曾忘记拿出李绅父亲留下的最后一点积蓄,让李绅在私塾完成了大部分的学业。

由于过度操劳,在李绅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积劳成疾,不幸辞世,好在此时的李绅已经拥有了过人的知识和一颗坚强无比的心。怀藏着自己的满腹经纶,李绅背负着自己的行囊向唐朝首都长安坚定不移的走去。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李绅终于得以高中进士,当时的唐宪宗见到他学识渊博,于是命他担任国子监助教,很快李绅就因为他的正直言行得以升迁至淮南节度使等职务。

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细细算来,从李绅15岁前往长安求学,到公元806年李绅高中进士,李绅在长安城之中至少待了将近20年的时间,那么在这20年的时光之中,李绅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实际上,除了日常的求学之外,李绅在闲暇之余也开始创作唐诗,其中以《悯农》诗两首最为有名。根据《旧唐书·吕渭传》等史料的相关考证,这两首诗的创作年代大致为公元799年。由于在唐德宗执政的兴元、贞元年间,“泾原兵变”等地方叛乱更加频繁,因此导致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青年时期的李绅看到这种场景,自然义愤填膺,于是这两首旷世绝伦的《悯农》才得以流传至今。

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不过有些人说,李绅写过3首《悯农》,最后一首内容以“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开头,实际上这纯属无稽之谈。根据相关考证,这首诗的实际名字为《苦辛吟》,其作者是晚唐诗人于濆(fén),虽然生卒年不可考,但是他中进士的年代是在公元862年,和李绅所处的年代完全不搭边,因此在这里郑重澄清一下,李绅实际上只写过两首《悯农》。

如果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李绅应该会成为一位为民着想的清官、好官,但是俗话说得好,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在公元815年,随着“武元衡刺杀案”的爆发,李绅也走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分岔路口。

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那么武元衡又是何许人也呢?在唐朝中期,他是出了名的“状元诗人”,和白居易的关系十分要好。唐宪宗在位期间,他治理蜀地七年,不但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更是朝廷之中的“缓冲剂”,当时的两位宰相李吉甫、李绛是死对头,经常在朝廷之上大声争吵,全靠武元衡从中斡旋,唐宪宗才得以安心。

但是就在公元815年,唐宪宗调任武元衡征讨蔡州叛军的时候,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由于之前和叛军有所勾结,为了阻止唐宪宗出兵,于是李师道决定派出刺客刺杀这位三朝老臣。6月3日,这位一心报国的三朝老臣刚刚准备步行上朝,却在途中被刺客射中后心,顿时伤重不治。至此,唐朝的朝廷局势变得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短短数年期间,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相继崛起,唐朝顿时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牛李党争”之中。

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此时被刚刚提拔为翰林学士的李绅正好站在了朝代的风口浪尖之上。由于牛党的主要成员都是新科进士,出身寒门,而李党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士族出身。而根据李绅的背景身份来分析,士族出身的他自然会选择倾向于李党。因此,李绅选择了投靠李党,很快就被李德裕提拔,成为了李党的重要门面人物之一,他也大踏步地迈向了属于自己的堕落之路。

在《云溪友议》之中,记载了发迹之后李绅身边出现的两大怪事:之前李绅在长安城求学的时候,他经常去一位名叫李元将的叔叔家做客,每次临走之前都毕恭毕敬地称呼李元将为“叔叔”。而在李绅投靠李党之后,李元将为了讨好李绅,不得不去李绅家中拜访,他对李绅的称呼也是一降再降,直到把自己的辈分降低为“孙子”的时候,李绅的脸上才泛起了一丝笑意。

写下《悯农》的李绅,最后为何沦为酷吏?看看他的堕落之路


对待自己的族人尚且如此,李绅在任上的时候那些贫苦百姓的命运可想而知。担任各地刺史期间,李绅为官横征暴敛,基本上不给普通老百姓活路,因此在他的残暴治理之下,当地老百姓不得不渡过长江,前往淮河一带另谋生路。过了一阵子,李绅的手下报告说:“禀告大人,本地百姓最近逃亡甚多,这样真的没问题吗?”对此李绅只是轻描淡写地做了一个比喻:“见过老百姓用手筛麦子吗?只需要让麦粒慢慢流下,那些稗子就会被随风吹走,这种小事以后不必报告给我。”可见此时李绅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铁石心肠的酷吏,和“悯农诗人”似乎丝毫挂不上边,这也许就是命运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