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马、五花八门、五花大绑、五花肉,诗意的名字,意思一样么

中国人的骨子里是浪漫的,取名字都倾向于充满诗情画意,菜名可以是阳春白雪,餐馆叫天上人间,地名叫百花深处,百度来自于“众里寻他千百度”,等等。那么,诗意的“五花”,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花马:骏马可以娇羞。

五花马俑

‖现泛指珍贵的马。

‖“五花”释义

※一种说法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社会上流行马的装饰,常把马的鬃毛剪成花瓣形状(就和现在有人把头发剃成各种图案一样),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剪成五瓣的叫五花马。后来泛指珍贵的马。

※另一种说法是,“五花马,谓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就是马的毛有五种颜色。

‖唐代李白的诗歌《将进酒》中有这样的句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元代 萨都剌 《偶成》诗之二有:明日醉骑五花马,吹箫踏月过 扬州 。

五花大绑 :绳结也有诗意。

‖现在指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五花”释义

※第一种说法,指捆缚者先把绳索做出五个套(花),分别套住被缚者的脖颈和双臂,然后收紧绳子进行捆绑。

※第二种说法,指从前面看被缚者有五处有绳索勒缚(喉一处、左右臂各两处)。

※第三种说法,指背后的捆绑绳子有分出来的五个绳端,最上面两个绳端是搭在两肩绕到前胸交叉捆绑或顺腋回绑,中间两个绳端是捆绑手上臂,最下面的则是吊住被缚人的手腕。

※第四种说法,这个五花的“花”字,就是“绳结”的意思,意即五种花样的绳扣。

‖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中写到:只见公人哗啷一声,掏出索来,五花大绑捆上了施生,拉着就走了。

五花八门:职业如花绽放。

‖现在形容花样繁多或者变幻多端。

‖“五花”释义

※第一种说法,“五花八门”为古代战术中的阵势。

“五花”,是五行阵;“八门”,是“八门阵”,也称八卦阵,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八八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测之中。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加之五行又代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唐代李靖《兵法》里说,各路军旗按所在方位作无色:赤,南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东方木;黄,中央土。整个阵势内含五行生克变化之理,变化无穷。

※第二种说法,在古代,“五花八门”也被具体指定为几种特定的人员和行业。

五花:

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

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

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

土牛花——比喻一些挑夫。

八门:

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挂、评、团、调、柳。

一门金(一说巾)——“金”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

二门皮——“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等。

三门彩——“彩”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门挂——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

五门评——说评书的。唱大鼓书的叫“使长家伙的”说评书的叫“使短家伙的”。

六门团——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

七门调——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一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死者。清末也一说为买鸦片毒品的。

八门柳——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调侃儿叫“柳海轰”的。有奉天调、乐亭调、西河调、梅花调、梨花调等。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五花肉:食物可以芬芳。

‖位于猪的腹部,是猪肋排上的肉,又叫肋条肉、三层肉。

‖“五花”释义

五花肉的结构是一层瘦一层肥的间隔着。

※第一层,猪皮。

※第二层,肥肉。

※第三层,薄薄的瘦肉。

※第四层,肥肉。

※第五层,瘦肉。

所以叫五花肉,不过,一般的五花肉貌似三层,传说中的极品五花肉是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