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能否扭转战局?

oO灰機Oo


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

第一魏军粮尽准备退军

晋人袁子讲: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 而据三国志魏国大军已经面临断粮了,钟会都准备退军了。三国志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钟会传: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姜维传:会(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阿斗死守成都的话,坚辟清野。魏国必然因断粮而退军,那时再追击可获大胜。成都是蜀汉首都,蜀汉经营五十年多年。是一座坚城,非魏国旦夕间能破。邓艾偷渡阴平七百野翻山越岭而来,必是轻装前进。

第二蜀汉实力尚存,召四方勤王

据三国志裴注蜀汉当时有将士十万两千。我个人推测汉中有两万多,当时汉城乐城南郑城等城池尚在。(据三国志汉城、乐城各五千人)钟会强攻不破只得留下人马围城,当时因阳安关守将之一蒋舒投降魏军。钟会于是率十余万直扑剑阁。姜维当时有三万人左右的精锐,张翼董厥各一万人跟姜维汇合一起守剑阁。剩下成都有一万人、永安近万人、南中和各郡备兵近两万。

魏国伐蜀时阿斗已召右大将军阎宇率军西还,留两千人给罗宪守永安。(没有记录这支军队到那里了,数目不详。个人猜测不下五千人)南中霍弋在魏国伐蜀时曾上书阿斗要率军入成都,阿斗不让他来。(可见阿斗还是有点昏的)个人猜测霍弋部队当在万人。如果阿斗能坚守成都召霍弋、阎宇(已经在路上)、各郡勤王。蜀汉大部分城池尚在、军队精锐尚在。损失的只是诸葛瞻部、阳安关守军、江油守军。姜维那里还有近五万的精锐。汉中诸城尚在,南中七郡、巴郡、巴西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建、蜀郡等还撑握在蜀汉手里。丢掉:阴平郡、武都郡、广汉郡(部分)汉中阳安关(汉中的乐城、汉城、南郑、黄金围等尚在蜀汉手里。) 这时诸葛瞻大败的消息传到姜维军中。诸葛瞻要是能坚守多几天不跟邓艾野战,魏军必因断粮而退军。姜维在剑阁听说阿斗可能奔吴和奔南中、和坚守成都。于是姜维率军经广汉,准备救成都。钟会率军直扑涪城,邓艾率军向成都。但这时阿斗投降了,投降的命令到达姜维军中时: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三国演义:吾等死战,何故先降)

(公元218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犍为郡有数万流民造反。李严只是动用五千郡兵就平定了。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战败,巴西郡征召五千郡兵让马忠送去前线。)

第三盟友救援

蜀汉把魏国伐蜀的消费告知东吴,东吴收到消息后兵分三路:1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2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3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但是一个月后阿斗就投降了。东吴的三路军只能取消计划了。这时东吴还是想真心救蜀,唇亡齿寒他们还是知道的。两路进攻魏国,一路准备进入蜀中支援。一旦援军到达蜀地,彼消彼涨。能很大程度的牵引魏军。



阿斗虽然有点昏但并不残暴,当了四十年皇帝很少杀害大臣的。当阿斗投降命令到达姜维军中,将士怒而拔刀砍石。蜀汉上下看在刘备诸葛亮份上也会死保蜀汉。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报知遇厚恩。为蜀汉战死的:赵广、诸葛瞻、傅佥、黄崇、李球等,都是因为父辈在蜀汉的待遇。一旦南中霍弋援军和各郡援军齐集成都。姜维率主力在外,东吴援军到达。魏军此时面临粮草问题,必不能持久。待魏军退却,诸军并出并力追击。即使不能把魏军全部留在蜀地,也能使魏军受到重创。


小鸿哥


不说扭转战局吧!至少邓艾的军队是肯定能被消灭或收编的,至于钟会,则会继续和姜维相持于剑阁,等着粮尽而退。

至于吴国方面丁封、孙异的援军,可靠性有多高就见仁见智了。


蜀汉只能靠自己,吴国不可靠

其实在当时的剑阁战场,姜维的敛兵聚谷策略已经奏效了,他已经将钟会的十万大军牵制在了剑阁。虽不能最终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但保护成都,逼迫钟会大军回军也是可以的。

成都方面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只有驻扎在江油的邓艾,和他的两万军队。这时候,剑阁的姜维是不能调动的,刘禅要想解围就必须从南方和东边调兵而来。

南方由霍峻之子霍戈镇守,有兵至少两万,并且长期处于混乱震动之地,绝对是精兵级别的。而东边永安的罗宪,他曾奉后主之命,率两千人去镇守永安,加上永安本地的驻军,人数大抵在五千人左右,而且因为防备的地区重要,罗宪的两千兵极有可能是蜀汉的中军虎步营军士,战斗力也是非比寻常的。

所以,成都的援军有至少一万五千(霍戈加罗宪),在加上成都城内的守军,人数和邓艾相当,而且只多不少。另外,刘禅方面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作为六十年统治中心的成都城了,只要霍戈、罗宪稳着打,完全可以耗死邓艾的。



至于说孙吴方面,坐山观虎斗,笑看狗咬狗是他们一贯的方针。在听到曹魏伐蜀的消息后,吴主孙休派丁奉进驻寿春,佯装北伐,吸引曹魏目标;派丁封、孙异率军入沔中,救援蜀汉。

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要帮助蜀汉,但孙休在做完这两手准备后,又派了留平去南郡见镇守南郡的施绩,商谈进军方向。这才是最后的部署,毕竟进军方向,可以是北方,同样也可以是西方。

《晋书》中所写:在听闻蜀汉灭亡后,吴国就派了将军盛曼西进,假一以救蜀,实际是要夺取罗宪的永安。盛曼是施绩部下,驻守在南郡,所以他的部队极有可能是跟在丁封、孙异后面的。如果蜀汉救援成功,那盛曼就不需动手,要是蜀汉救援不成,则盛曼的任务就变为袭取永安。

而除了盛曼之外,在益州因钟会、邓艾之争而大乱的时候,吴国又派了步协、陆抗连续两次,率数万大军攻击永安。多亏了罗宪守城有功,加上魏将胡烈进攻西陵,才解了永安之围。

所以吴国方面根本就靠不住,蜀汉只能靠霍戈、罗宪二人,尤其是罗宪,他的守城能力绝不容小觑。只要能解决邓艾,则曹魏、东吴方面自然退军,再安排姜维继续北伐,拿回汉中或者龟缩自保,延续多几年国祚不是大问题。


狐史首丘


那是不可能的!当时劝降刘禅的谯周分析得挺透彻的,谯周认为不是邓艾想灭蜀,而是蜀人自己想灭蜀。所谓是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死不远。

当时邓艾率兵三千进攻绵竹,与诸葛瞻的一万五千名蜀军作战后大败诸葛瞻,杀伤蜀军八千多人,在这里有诸葛瞻能力不行邓艾善战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呢,随后的5000名蜀军向2500名(伤亡了500人)投降却说明了蜀汉的根本问题是不得人心。

邓艾向成都进攻的时候,有大约8000名士兵跟十几万老百姓,但是呢,真正的魏军只有邓艾以及他的儿子邓忠带领的2500名,其他的则全是蜀汉人,这种仗还怎么打?完全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调炮往里揍。

其次,成都没有兵。早在绵竹大战的时候,诸葛瞻把所有蜀军全部都押上去了,那15000名兵是蜀汉所有的部队,诸葛瞻战败的时候只逃回了2000多人,靠2000多人去守那么大一个成都城完全是等于没人守城。尤其是绵竹城里有各种大型攻城器械,这些器械是随着诸葛瞻的战败落入邓艾手里了,现在这些器械被用来反打蜀汉,只要有攻城云梯那2000多魏军就可以爬上城墙攻下成都城了。


优己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如果刘禅还能坚守一两个月,蜀国还是有机会生存下去的。

一是虽然当时蜀国国力疲弱,但毕竟刘氏父子已经统治了几十年,尤其对大族和百姓还是比较仁慈,又是汉朝正统,具有一定的民心。

二是姜维虽然在汉中据守钟会,但姜维作为一个身经百战兼智勇双全的名将和诸葛亮的唯一传人,无论是钟会还是邓艾都不是其对手,虽然要全面进攻吞并魏国兵力确实太少,但是如何防守他还是会有办法的,而且姜维忠心可鉴,刘禅投降后姜维还在谋划如何复国就能说明姜一定会竭尽全力。

三是当时蜀国其实还有一些精锐部队和名将,比如镇守南中的霍峻就打仗很厉害,手下带着两三万能征惯战的部队,对刘禅也十分忠心,听到刘投降的消息后也不愿投降,还坚持了很久。

所以说古语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毕竟刘家在蜀地经营两代人几十年,加上诸葛亮治理清明,蜀中人大都还是感念的,根基也还是很深厚的。


正义来之不易


蜀汉自己在“作死”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先是姜维不能制黄皓,反为避祸而出成都屯田沓中,在邓艾偷渡阴平成功攻打绵竹的时候,刘禅不以张翼为将而用诸葛瞻,结果诸葛瞻不听黄崇死守剑阁的建议强行出兵,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被破,蜀门洞开,实际上成都形势已经非常危殆。



自魏国发生高平陵之变后,朝政大权便渐为司马氏一族所篡夺。齐王曹芳被废了,高贵乡公曹髦奋起反抗结果遭司马昭心腹贾允指使成济弑君,魏元帝曹奂即位后,经过连连宫变的魏国,朝政大权已尽入司马兄弟手中。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以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为将起兵15万大举伐蜀,后主以张翼、老将廖化、镇北将军董厥领兵据敌。姜维据守剑阁挡住钟会十余万大军,但不料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得手,于绵竹大败诸葛瞻 ,诸葛瞻父子战死,邓艾兵锋直指成都。



随着魏国大军压境,成都乱成了一锅粥,主战主降的吵吵嚷嚷,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主张投降。而刘禅之子北地王刘湛叩首上奏,谓言降者当斩,祖宗基业不可毁于一旦,坚决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刘湛先杀妻后在宗庙自杀殉国。刘禅最终听从谯周的建议开城投降,此时成都尚有5万守军,而城外的邓艾魏军,不过区区数千疲惫之师。



魏国大军来攻,蜀汉迁使入吴请援,吴主孙皓以丁奉为将驰援蜀汉,但兵未至蜀已有覆巢之危,实际上东吴援军已来不及救援西蜀。而姜维,死守剑阁抵挡钟会十几万大军,分身乏术的同时,剑阁也并非万无一失,他一旦离开剑阁回援成都,以钟会之智谋,剑阁必破。南中羌军,自张翼就任庲降都督以来,由于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实际上,坐等南军来助,完全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所以刘禅最后拒绝了南中监军霍弋驰援成都的请求。三路援军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刘禅知成都不能守,投降,尚能保全成都上下军民的性命,刘禅这是以一己之辱,保全蜀汉免灾战火荼毒。



刘禅知道自己国家无力抵抗,为百姓计,采取了投降的策略。投降,可免生灵涂炭,群臣免于受辱,唯一的赌注,是刘禅自己的性命。《三国志》中说刘禅投降时,没有把自己当作亡国之君,气节不失,为国为民计,投降,可能是蜀汉当时唯一的出路。


大国布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支持不住的。

不谈刘禅那些老弱残兵能否挡住邓艾3万精兵,就算暂时挡住了又能如何?

当时唯一可以救援的蜀军,就是退守剑阁的姜维。

但姜维几万军马,面对着正面钟会十多万大军。

如果姜维放弃剑阁撤退到成都,钟会大军必然尾随追击。以蜀军那点力量,也就勉强能够依靠险要山地挡住伪军。

现在进入成都平原以后,蜀军根本不可能打赢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摆明了也是一个死。

而且如果这样彻底拼命的下场就是毫无余地了,司马昭不可能接受蜀国的有条件投降,更不可能保持刘禅家族的地位。

与其都是败,如果干脆这时候投降,交出地盘和全部部队,换取比较好的投降条件。

其实,当时刘禅也没有能力守住成都。

整个蜀国人口只有90多万,能够使用的部队也就8万左右,敌人却有20万。

而部队的精锐几乎都在姜维手中对抗钟会十多万大军,其他地方蜀军兵力稀少,非常空虚。

刘禅依赖的诸葛瞻,受伤只有几千老弱残兵,被邓艾精兵一触即溃,诸葛瞻父子也送了命。

不是蜀国将军不拼命,实在是没法拼,拼了也是死。

当时刘禅手上基本没有机动兵力,连对付东吴的罗宪区区500人都用上了。

此时成都虽然还有1万兵力,但官兵士气低落,尤其蜀国老百姓因连连征战,厌恶蜀汉朝廷,反而支持晋军。军心士气如此,成都是守不住的,只能投降。

说来说去,蜀汉不具备和曹魏对抗的实力,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萨沙


何必呢,从上至下,有几个人还想抵抗的,正儿八经的抵抗怎么会灭国这么快。有些人知道自己不久的将来会灭亡但是不想等死,不到最后一步都不会放弃。而有些人就是想到明后天明后年就要灭亡,想想还是算了,早放弃早好。刘禅也算还行,哪怕是诸葛亮死后都还坚持了些年头。真的是蠢人,早都玩完了。从关羽丢荆州后,蜀制定的以荆益二州为大本营的战略就玩完了。不出兵夷陵,应该还有一点机会,损失多少将领精兵,马良张南死,黄权还带兵投降。最大的刘备都被搞死,这一玩就在没有光复汉室的可能了。要不是诸葛和姜维一直北伐拖住魏的步伐,早亡国了。诸葛在用人平衡派系手腕差太多,后主也没学到他爹的这个本事。刘备是我个人认为是三个人中最励志的。


名字很帅气488


没有如果。

姜维当时已经战败,东川(汉中)已失,借地形险要退守剑阁,而对手就是钟会的十三万兵马。如果支援成都,一离开,就会遭到一路追击,稍有不慎就自身难保。

蜀国灭亡的根源是,政治腐败+穷兵黩武。

邓艾偷渡阴平,本来没什么,益州当时若稍有战力,2000人翻过摩天岭,到盆地如同撒了一把芝麻,连星星点点都算不上。何况无马匹重甲、无粮草医药、无弓箭补充,简直是瓮中之鳖。

但蜀地的意志被腐败与战争掏空了,人心涣散。完全没有当年刘璋部下抵抗刘备入川的斗志。

《三国演义》中,江油城守将马邈在家与其妻说:“大事自有姜伯约掌握,干我甚事?”、“天子听信黄皓,溺于酒色,吾料祸不远矣。魏兵若到,降之为上,何必虑哉?”

由此话可以得知,马邈虽“怀不忠不义之心,枉受国家爵禄”,但至少把蜀汉内部腐朽与外部危机看得很清楚。

故邓艾如天降神兵,预感到蜀汉必亡的马邈毫无抵抗直接投降。

马邈的投降,不仅让身处死地的邓艾绝处逢生,还让他如虎添翼,马邈不仅给了邓艾马匹、粮草、武器补给,还献出了地图,给他当向导。

此时的邓艾仍不能说可以肯定成功,毕竟人数太少,每到一地,还不够让守军放乱箭射百十号人。但有足够的主动,进可取成都,退可夹剑门。

上天眷顾邓艾,益州真的疲敝了。邓艾的2000人深入盆地,没有陷入当地人的抵抗的汪洋大海之中,反而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成都。完全没有当年刘璋部下抵抗刘备入川的士气。

虽在绵竹,诸葛瞻打败了邓艾的先头部队,最后诸葛瞻被包围而战死(被不足2000人马包围了,要么诸葛瞻人马少得可怜,要么就是人马临阵脱逃。)

因"神兵天降",尽管成都兵力名义上是全师满员,但被昏庸政治和连年征战折腾得毫无斗志。蜀汉上至君臣,下至将校,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举国投降。

只有好战的姜维错误判断了形式!


碧水青山0


其实,真正实力再于人心向背,魏国安定多年,兵强马壮,军力强盛,而蜀国政治昏暗,民生调敝,兵寡将微。就算坚守援军挡住这一轮,但蜀国门户汉中已丢,魏军退守汉中,蜀国也很难挡住第二轮。说到底,这是姜维的整体国防政策失误,也是刘禅不理朝政的表现。如同足球场上,当一个弱队同时打三个强队时,姜维本应选铁桶防守反击阵形却选择改打全攻全守阵型。后卫诸葛瞻又不给力,大门被打烂,大比分输了比赛。



西川古城


简单的说,只要守将有决心,守住至少几个月没有问题。冷兵器时代攻城的难度极高,检查三国史,几乎没有坚城是被强攻下的,邺城和白门楼是自己人开了城门,失荆州是江陵、公安的守将直接投降,同样是成都,刘璋面对刘备守了超过一年,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诸葛亮数万大军围陈仓不足千人的防守二十余日不能下而只好退兵了。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的第一步就是关上城门,而带着几万禁军和皇帝的曹爽方的上策居然是带着天子去许昌而不是攻克洛阳。成都城建壁厚,有皇帝有禁军,防守的条件极好,但是没有郝昭。姜维得知成都被进攻,没有走直线从剑阁-涪城直奔成都,而是绕道巴西-今天的南充来回援,他的目的是想让统治者们好歹守个两天了解一下前线作战部队的辛苦,但是没想到后面直接投降了,以至于蜀汉将士得知消息后拔刀砍石—只要刘禅守住一个星期,师老兵疲孤军深入没有稳定后勤保障的邓艾就是盘菜了。至于说到剑阁外钟会的十几万大军,几千人就挡得住,哪个地形来多少人也展开不了,只增加吃饭的嘴而已。蜀汉不仅姜维错误的判断来后方守将的决心和能力,关羽得知荆州被袭后,一样认为自己后面的城没那么容易被攻克,半天没有从樊城退兵,其实这后方只要一个比郝昭还差的守将,能守住一个星期,回援的部队就能偷袭的全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