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铠甲”之父,大同浑源人孙威,孙拱

孙威

在北岳恒山下出过两位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一位是治理黄河被誉为“中国四大河神”之一的清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另一位是誉为“铠甲”之父的元代制作铠甲巧匠孙威。今天就聊聊浑源孙威极其他的家族。

有元一朝,孙氏家族功不可没,代表人物有孙威,孙拱。元代,孙氏家族擅长设计,制造甲胄,在历次战争中,卫兵将之首领,护兵将之腹心,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元史》有转。首先,由孙威献其能,元太宗窝阔台赐名孙威为“也可兀兰”(大巧匠之意),孙威去世后,由其子孙公亮继承,后来孙公亮去做他官。孙公亮长子孙拱继承,一门贵盛,功名显赫。

孙威(1180-1240)。十六、七岁已有志于功名。金代贞佑年间应募为兵,随其帅降蒙古。西京(大同)守将马侯知孙威胆略过人,便上表授孙威为义军千户。孙威擅长制造铠甲,创造出一种蹄筋翎根铠献给元太宗窝阔台,窝阔台亲自去射,箭不穿甲,窝阔台大喜,授孙威金符,在攻打邠(今陕西彬县)、乾(山西乾县)诸州时,孙威身穿“蹄筋翎根铠”,骁勇善战,从不避石矢。太宗对他说:“你这样不爱惜自己,是不对的,难道你也不知道你亲手制造铠甲的价值吗?”于是,命各位将领,一起穿上孙威制造的铠甲,并对他们说:“能够保护你们给国家立功的,难道不是孙威制造的铠甲吗?”,说罢,以锦衣赐给孙威,并授顺天、安平、怀州、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孙威五十八岁去世,追封为神川郡公。

孙拱

孙威的生平、功绩基本与《元史》记载吻合,但有两处有异。《元史.工艺》记载:“孙威,善为甲,尝以蹄筋翎根铠,以献太祖,亲射之,不能穿,大悦,赐也可兀兰,佩以金符授顺天、安平、怀州、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但,孙威墓地碑文镌刻却与《元史》记载不同,碑文记载是,孙威制造的蹄筋翎根铠是献给太宗窝阔台,而不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笔者认为,应以碑记为主。理由有二。第一,镌碑年代为元大德三年(1299),而《元史》成书为明洪武三年(1370),镌碑年代要比成书时间早71年。第二,镌碑立石者为孙威的儿子孙公亮,撰文,篆额者均为当时的达官显贵,不会将如此重大的事情弄错。

孙拱并非孙威的儿子,而是孙威的孙子。《元史》记载孙拱为孙威之子是完全错误的。碑文所刻,孙威只有一子孙公亮。孙威死后,子孙公亮袭父职,后任监察御史、山东提刑按察使、工部尚书。元正二年(1296)孙公亮年老归乡,子孙拱担任少中大夫大同路总管兼府尹并伺奉二老。大德四年卒于家乡浑源,葬于浑源西留乡祖莹。

大同浑源西留孙家祖莹

后来孙拱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死于山东益都路总管兼本路诸军奥鲁(蒙古语易为老赢)总管任上,死后归葬大同浑源西留乡祖莹。元朝廷追赠他为“大司农、神川郡公”,谥文庄。

孙家祖莹镌碑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首部诗集《鸣玉集》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