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领导就可以对年龄大的下属直呼其名吗?这符合传统礼仪吗?

沐农


阿里的所有员工都有一个花名,比如马云叫风清扬,张勇叫逍遥子,高晓松入职阿里的时候冥思苦想最后叫做“矮大紧”(和自己名字的每一个字是反义词)。

外企和一些高技术行业私企流行起英文名,这些高技术企业的高管一般是外企出身或者留学回来的,这样大家平时也都不需要称呼中文名和职位,Michael、Rose的叫就行了。

但是在国企领导对年龄大的下属的称呼就比较尴尬了。你说如果有一个叫高晓松的下属,40多岁了,领导30多岁,怎么称呼?直呼全名不大妥当,称呼“晓松”有点叫小了,叫老高人家该生气了,我还不老呢!叫呼“松哥”这领导还怎么当?

我原来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因为我们HR部门女生比较多,35+且从事着专员、主管岗位的也不少。领导比较年轻,刚上来的时候还是X姐、Y姐的叫,被领导的领导批评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领导还是这么叫,以体现一种大家互相之间是平等的意思。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领导本来和这些同事就比较熟悉,忽然做了领导保持谦逊的姿态,这样没有距离感的管理方式倒是让大家感觉比较舒服,没有不服管理的。

但如果是另外的一种情境下,这种叫法可能就不太适用了。试想如果是原本不太熟悉的人,相差3、4岁基本是看不太出来的,互相之间直接叫名字就挺舒服的,叫姐反而把对方叫老了。比如我之前有一个下属,比我小两三岁,我自己面试招进来的,一直就是按同龄人相处,互相之间都含名字(名字的后两个字)。

我们还有一种称呼方式是针对曾经担任过某中高层职位的老同志的,一般叫的就比较尊重了,比如X处、X总。还有就是喊X工,因为我们是研发性质的公司,工程师之间都叫X工,我们不是工程师的也经常跟着称呼X工。


职场三原色


按说当代社会人们对称谓应该是不太在乎的,只要其中不包含不尊敬的因素。譬如,我的一个同事比我小11岁,从他进单位,就一直直呼我的名字,现在已经20多年了。他没觉得不妥,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如果有人对你的称谓的变化包含着他或她心态的某些变化,就比较可恶了。我的另一位同事,是我的老同事的孩子,他是小孩子的时候,来单位管我叫叔叔;后来成为同事,他叫我张哥;关系越来越近,他称呼我为哥。再后来,和我平起平坐都是中层了,他对我的称呼变成了直呼其名,连官衔都不加,你说可恶不可恶?典型的小人得志!


蓬莱海市的旅游记忆


领导直呼年龄大下属的名字,在国外是很正常的,而且很多外国公司,不允许称呼职务,一律互相称呼名字。当然,这是人家的文化决定的。在中国,如果一个年轻领导直接称呼比自己年长下属的名字,就有点招人非议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尊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里的老,并不是特指自己家中的老人,而是包括所有年长于自己的人。尊老体现在言语和行为上。比如,见到比自己岁数大的人,不知道他姓什么,可以称呼一句“师傅”,岁数再大一点,可以叫一声“大爷”。如果是身边的老同事,可以亲切地称呼“王师傅”、“王工”、“王老师”等等。如果你直接叫“王镇江”,不但老同事跟你翻脸,其它同事也会给你白眼。

普通人如此尊老,领导难道有权力就可以不尊老吗?当然不是!作为一个领导,在下属的称呼上更要注意。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体现领导力的大学问。如果直呼其名,一是惹人反感,二是显得自己缺乏教养。那么,应该怎么称呼呢?要分三种情况。第一,如果下属与你年龄相差无几,而且关系处的很融洽,直接称呼名字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尽量还是要尊重一点,比如可以称呼“姓+工”。如果下属比你大十岁左右,可以称呼“姓+工”或者是“姓+师傅”。如果下属的年龄跟你相差将近一代人,一定要特别尊重,称呼王工、王师傅、王老师都可以。不是跟下属关系特别紧密,要避免称呼下属“老+姓”,比如“老王”,这样称呼,并不是尊重,有时往往给人一种轻视的感觉。

如果一个领导不注意下属称呼这些细节,随着自己的性子,直呼下属的大名,这是很没礼貌的行为。遇到较真的下属,往往会让自己下不来台。我在国企上班的时候,有个部门提拔了一个年轻中干,有一次他去车间,遇到一个老员工,他跟别人一样直呼其名。老同志不爱听了,说:“某某某是你叫的吗?我跟你老丈人是三十年的哥们!你敢叫我名字?没大没小的小兔羔子!”当时,弄得他很难堪。

1.如果喜欢,不妨关注和点赞一下,谢谢

2.更多职场和管理知识,阅读本号文章!


管理那点事


显然这种行为在职场中是非常不合适的,即便你是领导,面对年龄比自己大的员工,也应该予以足够的尊重。

可能有些人会说,在国外,职场上很多时候都是直呼姓名的,不管年龄大小。但是你也说了一个大前提,那是在国外,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连古人都知道入乡随俗,何况今人呢。



所谓的传统礼仪,既要在生活中传承,也要在职场中体现。

尊重别人是一种修养。我们暂且不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光是几千年流传下来文明历史,就足够让人感喟。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温、良、恭、俭、让。每个字都代表了中国的一个精神和文化传承,虽然这些信条,我们今人可能无法全部做到,但是它们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最底层的道德标准,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了这种意识,更不用说上学之后,学校更是讲授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所以即便你是领导,面对比自己大的下属,也不应该直呼姓名,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最差你也应该称张师傅或者李师傅,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领导只是职场中的一个层次划分,本质上你还是一个人,只要是人,就要遵守最起码的礼貌习俗。

做人要有自己的格局,作为领导更要谨小慎微,虽然客观上不可能有完人,但在主观上,应该向着完人的目标追求。

领导就要用领导的标准要求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总会被员工看在眼里。如果你起到正面效应了,就会被员工正面放大,反之,如果你起到了不好的影响,也会被员工放大。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尤其是不好的表现,更容易被员工捕捉到。所以作为领导,平时谨小慎微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些事情员工可以做,但你领导不能做,至少在明面上,你领导绝对不能做。直呼比你年龄大的员工姓名,不仅有损你自己的形象,也会被下属认为你极端不礼貌。至少在部分员工心中,你领导的素质不够高。

古人都说礼贤下士,把礼字放在了最前面,可见礼节的重要性。领导当然无法成为完美的人,但是也应该时刻告诉自己,在基本的层面上做到完美,事实上,礼貌也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尊重应该是相互的,除了小的要尊重老的,老的也要尊重小的,尊重不分年龄,只关乎有心无心。

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我们不应该用年龄性别和职业身份来界定是否给予尊重。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通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自己,让自己值得被别人尊重,这也是人的生活追求目标之一。

身份,权势,金钱,能固然能令人获得敬畏,艳慕,但这种敬畏都来自于外物,一旦失去这些,可能相应的敬畏便会随之而去。唯独尊重,需要实力去取得!旁人不尊重你,你认为那是旁人没有教养,而事实上,只是在对方眼里,你并不值得尊重而已!



所以让自己能承受起匹配的尊重,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案例,有些人自己做不好,甚至是在道德上失守,缺少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如此想获得他人的尊重,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你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一个有礼貌且能尊重他人的人,即便不一定能做到让所有人喜欢,但他一定可以做到让所有的人不讨厌。

欢迎【关注】梁军年的书桌,每天分享职场、个人成长类实战内容。您的点赞、收藏、转发、留言,都是对梁军年的鼓励,也是梁军年持续创作、分享的动力。谢谢!

职场分享会


当了领导之后,除了需要慑威镇老的批评需要直呼年长下属的姓名之外,建议别直呼年长下属的全名。因为这样会给自已在群众中贴上”不尊重老同志,自我澎胀,得意忘形”的标签。这是新官大忌。

对一般职工可称其老黄老张,对值得崇敬的老同志,将这”老黄老张”的顺序颠倒过来叫他就行了。

做为领导,尊重下属也是一种力量。什么力量?群众对你的支持力量。往往你在领导岗位上做的许多事情和许多决策,大部分群众由于智商和信息与你不对等的原因,根本分不清你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但日常中感受到了你对他们的尊重,心里就会认为你是位好领导。

所以说,领导尊重群众,也是获取群众支持的一种力量。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年轻的领导面对岁数大的下属如何称呼,很实际的一个问题,这下属甚至以前还是平级带过自己,不是大会表彰点名不要直呼其名,显得不尊重尊老爱幼是美德,你原来哥叔的叫着学徒时候情分大家都知道,当了领导直呼其名显得你翅膀硬了,即使你空降兵也是眼里没人,没里没面,开展工作很难推进,往往事倍功半,他心里不舒服,磨洋工也好,给你在下面挑挑毛病,散点小道消息,桶毛蛋,这队伍你怎么带,得不偿失。单位老人是财富,一般业务熟练、人缘好、即使有这样那样毛病,优点也不能无视,得尊重,遇到急难险重,你李师傅、王老兄、韩叔儿一张嘴,往往他能给你惊喜。至于平时么,抬着他,是你知分寸,压着他只是给自己找麻烦,张嘴闭嘴直呼其名,很没礼貌,你继续小的还把姓氏去掉呢,何况那么大岁数,平时叫老李、老刘让他们带队,困难来了,李叔儿、刘叔儿这事儿还得靠你们二老,这是情商,平时李四、刘五叫着,困难来了,再叫叔儿,搭理你才怪,不给你添麻烦就不错了。平时对岁数大的直呼其名,你觉得有威严、令行禁止,弊端在大家觉得你没里没面,处不出情分,只跟你就事论事,没有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不会太大,甚至小错漏洞,没人提醒你,你让他感觉只是单纯上下级关系。


读心24676558


传统礼仪对待他人的态度是温、良、恭、俭、让,也就是对人要温和、善良、恭敬、勤俭、谦让,说透了也就是严格自律下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老好人的思想。

如果一个人当了领导之后,就对年龄大的下属直呼其名,这和传统礼仪没有什么冲突的。试想一下一个单位里会有很多人,同姓人肯定也会不少,一个领导针对的是他全部的下属,如果不直呼其名谁知道是在叫谁呢?其次只因为有下属,所以当领导以后就不能亲疏有别,要一碗水端平,最起码公开场合是必须要这样做的,至于私底下的私人感情该怎么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是喊下属叫爷也没有人去干涉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领导把传统礼仪作为他的执行手段,和谁都温良恭俭让,那能够做到令行即止吗?恐怕他的指令别人会当他放了一个连臭味却闻不到的出溜子屁(没声),会没有人去理睬的。

其实,传统礼仪讲究的是人们在一般社交场合下人与人之间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态度,是对自身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自律,并不是指在职业场所上级和下级之间在执行制度措施的落实和完成任务时所采取的态度。按照传统的讲法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君与臣”之间的关系,领导必须要在下属面前树立起一定的威严才能够更好的把任务贯彻落实下来。

所以如果由一个直呼其名就感觉到奇怪或者是愤怒,不符合传统礼仪,这是对传统礼仪的一种歪解。如果是真的认为领导直呼其名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那么其中五味杂陈的心理因素可能只有本人才能够解释的清了。

(原创作品,完稿于2018-11-1)


冬青里的骆驼草


肯定不对啊,这个还用说吗?早在西周的时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平定天下,武王姬发还不是尊称姜尚为太公,或者换个说法,以前刘邦得到张良,比张良大了个辈分还不是一样尊称他为先生。


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举世无双,又信奉儒家学说,以仁德治天下才有现在的四海升平,你作为公司领导,自然会遇到很多年龄比你大的人,他们可能职位不如你,脑子潜力也不如你,但这恰恰是衡量,你是否能够担得起这个位置的试金石。

当今任何企业用人都讲究个德才兼备,倘若你为人放肆,德不匹位,没有修养,难免惹人闲话,工作里面也不好开展,随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和冲突,而且被上级看到了,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不如借题发挥,对下属员工保持尊重,有时候尊重弱者,老者,反而会让你的人格魅力无限放大,收买人心。


最后说一点,无论是不是在公司,是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只有你打心眼里尊重员工,不断给与认可,才能真正的得人得势和得意。

而且在目前国内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如果别人对你直呼其名,心里就会不由生出一种叛逆感,厌恶感。

这次的分享就先到这里,非常感谢你能够在百忙之中读完这篇问答,祝你生活愉快!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职场的心得,套路,干货,可以点波关注,我会持续更新,不要错过精彩哦,你们的支持就是我落笔的巨大动力!


风雨载人间


任何时候,保持谦虚谨慎的低调,是做人的第一修养,尤其是在官场、职场中。

不要以为你升官了,就可以颐指气使,目中无人,呼来喝去。那样的话死得更快,你怎么爬上去的还得怎么滚下来,现实中多少个活生生的例子。

越有涵养、越有学识、越有城府、越位高权重的人,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下属越有礼貌,越谦恭,那怕是明面儿上的虚情假意。

怎么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事下属老卓就不赘言了,自己学去。实在悟不到,去报个礼仪班或者参加几次领导力提升培训。但是如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分场合、毫无顾忌的对其直呼其名只能说你弱智,换句话说,你的德已经不配你的位。

晋升当领导了,说明你也有可取之处,不要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毁前程,到最后让人杠下来,弄个里外不是人。





老卓侃天下


对年龄的的下属直呼其名不是不可以,是不恰当,让人有一种不尊敬他人的感觉。同龄的平辈人可以直呼其名,单位领导对年长的下级直呼其名不礼貌 ,应在姓氏后加职务。

按照儒家礼仪,第一是要按宗族辈分,年龄小的长辈对年长的晚辈直呼其名也不可,叫其字或号才恰当。领导对年令大的下属直呼其名是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传统的。同时,单位与家庭中也不一样,按在日常生活中的辈分称呼也不恰当。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称呼。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演员,场合不同,身份也不同,称呼也不相同。

比如古代,皇后娘娘回娘家,娘家人要先行君臣之礼,然后再叙亲情。单位是公共场合,没有私情,对年令大的下属手工作中称哥,叔等都不可以,那是私下的称呼,应以职务相称,直呼其名不礼貌。

在清朝,皇上对满族大臣是习惯于直呼其名的,因为那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