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痴”马全才是村里真正的“文人”,50年如一日勤练书法……

高手在民间,这话一点。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 农民书法家,他逢年过节都给乡邻们写春联,其字真的很棒。虽然是业余的,但精神可嘉。

他叫马全才,河南鹤壁孟庄村人,在村里,他被村民们称之为“文人。

在淇滨区大赉店镇孟庄村其他村民的眼里,马全才的书法写得很好。不管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街坊邻居经常请他帮忙写上几副对联:“马叔,过年了,给俺家写一副春联吧!”“大爷,俺准备结婚了,帮忙写个婚帖吧!”……

据说,村民马全才20岁时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他回忆说,二十世纪60年代,村里建了一个展览馆,当时北师大的学生用隶书将村史书写成卷在馆内展览。20多岁的马全才看到这些书法作品后,便深深着了迷。

“我当时都看愣了,原来字还能这么写,真是漂亮!”在马全才的看来,这些黑色的字仿佛有了缤纷的色彩。

接下来,马全才一整天都待在馆里研究这些毛笔字,边看边用手一笔一画地描摹,晚上躺在床上手还忍不住乱挥。

后来,他便经常在废报纸、破纸箱、沙土地上练字,家里人都说他“着了魔”,鬼迷心窍了。

不过,让马全才感动的一点,家里人尽管不一定理解他,但却都很支持他。

尤其是妻子,一直在支持他。马全才回忆说:“我得谢谢俺老伴儿,家里家外的事都是她在张罗,虽说她嘴上埋怨我,但她知道我喜欢书法,行动上也一直支持我。”

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几个钱。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伴儿还是会拿出钱给他买笔墨纸砚。“我们赶集的时候,每当她看我盯着书摊上的书法杂志入迷时,便会一边摇头一边掏钱。”马全才说,那个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才六七块钱,有一半都花在了学习书法上。

文艺创作,既需要灵感、天赋,更离不开勤奋。

毕竟,勤能补拙嘛。刚写隶书那会儿,马全才简直是放下筷子就拿起毛笔练字。“隶书有‘蛇头燕尾’的特点,我练了两三年才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

马全才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写字天赋占一部分,但更多的要靠后天不断的练习。就这样,他自学而成,而每一处落笔都融入了他对书法的感受和理解,他的毛笔字有他自己的特色。

后来,马全才又自学了行书、印刷体等字体。或许,这就叫触类旁通吧。

除了书法,马全才还自学了绘画,创作了《鹤舞》《千里马》等“书画一体”的作品。对于书法的传承,马全才说自己嘴笨,会写不会教。但我们能感觉到他心中的那份遗憾。

前段时间,明星徐静蕾也开创了”书画一体“的作品。没想到,一个农民书法爱好者,竟然也有了这种觉醒与意识,真是难能可贵的。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遇见诗书画”公众号,

诗书画兴趣交流可添加小编wx:zuojiame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