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黄土高原土桥,大唐名将郭子仪,以少胜多,击退敌军30万

灵台西屯,郭子仪万人残军,大破回鹘吐蕃三十万

灵台西屯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黄土高原小镇,没有任何的惊人之处。假如有时光隧道,带我们回到公元765年,这里正上演着一个传奇。

郭子仪,力挽狂澜,拯救李唐江山的一代名将。在西屯,率领1万残军,击败30万回鹘、吐蕃联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

我们走进西屯,寻找被层层黄土淹没下的一段段往事。



上演传奇

从兰州出发,过平凉,穿泾川县城,就是通往灵台的公路了。刚出泾川县城,我们就发现公路猛然间升高了一截,一个大坡挡在我们面前,坡非常陡峭,以至于我们有些怀疑采访车的爬坡能力了。车子没有让我们失望,轻轻颤动了一下,猛地向前一窜,就冲到了半坡。

“上塬了!”司机何师傅说。塬是黄土高原上常见的地貌。千百年来,潺潺流水,将黄土高原割裂成一个个孤立的地理单元,这便是塬了。“四周陡峭,顶上平坦”是塬的特点。走在这些塬上,我们才体会到了时光和流水的力量。



冲上陡坡后,拐过一个弯,是一个漫长的缓坡,然后就是缓坡连着拐弯,绕了三四个大弯后,才算是到了塬上。塬上一马平川。公路两旁,一排排的防风林,一块块农田,整整齐齐,农用车、摩托车不时从我们身边而过。无疑,这些散落在黄土高原各个角落的塬,也是黄土地上最为富庶的地方。

我们要去的西屯在灵台什字塬上。一路上,几次下塬、上塬后,才算是抵达了什字塬。什字塬据说是因地处十字路口而得名,也是灵台县内最大的一个塬,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用一座土桥相连,分布着朝那、什字塬、西屯、梁原等乡镇。

这是个很寻常的乡镇,唯一的亮点是公路两边统一规划修建的二层小楼。顺着公路穿过镇子,走不多远就是土桥了。仔细观察一下,西屯算是这座土桥的桥头堡。

1200年前,名将郭子仪在这里,率领万名唐军同30万回鹘、吐蕃大军对峙,最后单人独骑入回鹘军大营,上演了一幕一人能抵百万兵的传奇。



一夫当关

出西屯后,公路宽阔平直。几分钟后,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广告牌。朋友曾说,看到了广告牌就到了土桥。下车步行,站在陡峭的公路边,我们才看清这座土桥的真正面目,眼前是深沟,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沟。沟底下雾气腾腾。四五十米长的土梁坚实而有力地跨过深沟,承载联络两边的重任。真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地方。

土桥自古就是连接什字塬东、西两部分的咽喉要道。765年,名将郭子仪充分利用了这里的地利,再加上他在回鹘人中的人和,完成了独骑退千军的传奇。至今这个战例依旧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时势造就英雄”,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从繁荣急剧地走向衰落,郭子仪、李光弼等拯救李唐江山的名将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安史之乱爆发不久,驻扎在陇右、河西、北庭等地的唐军大量东调平叛,吐蕃、羌人等少数民族乘机东进,占据河西、陇右,前锋直逼距离长安不足200里的大震关。763年,唐王朝下令将原州搬迁到灵台境内,元稹为此写道:“安远门外万里侯,而今只到行原州。”原本设在固原的原州,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这时却不得不搬迁到百里城(今灵台百里镇)。灵台就成为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唐中央王朝争夺的一个要地。



大战在忽然间拉开帷幕,缘起是仆固怀恩的叛变。仆固怀恩是朔方节度使,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的诸多重要战役,他骁勇善战,两次夺取洛阳,歼灭史思明部8万人,可算是一代名将,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叛变的人却叛变了。仆固怀恩叛变的原因是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安史之乱前,唐王朝异常信任安禄山等少数民族将领;安史之乱后,却又极端猜忌其他的少数民族将领。仆固怀恩害怕功成失势,就联络安史旧部自保,没曾想却引来了更多的猜忌。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起兵反唐,并联合回纥、吐蕃兵欲夺占长安。郭子仪临危受命担任了朔方节度使。此时,原本和仆固怀恩搅在一起的唐军,纷纷归附郭子仪,仆固怀恩率300人逃到灵武。765年,仆固怀恩造谣郭子仪已死,联络吐蕃、回鹘30万大军进犯,郭子仪率万名唐军驻守于此。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由此拉开帷幕。

审时度势

西屯的得名也和这场大战有关,起初这里的守将是白元光,后来郭子仪又亲自来此镇守。由于此地位于西塬,人们自然就把屯兵的地方叫做西屯。

在西屯镇我们曾找过一些老人,询问有关郭子仪的故事,但收获不大。一位姓杨的老人说,以前镇子上有座郭子仪祠,就是为了专门纪念他而修建的,后来这座祠堂又改名为栖阳宫。郭子仪祖籍山西汾阳,被封为汾阳郡王。我想,祠堂改名应该也是为了纪念他吧。后来,我们又看到了秦人写的题郭子仪祠的诗:铁骑云屯绕西原,遣将功成天地掀。当时盟誓皆万岁,至今遗址颂难谖。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大战。



郭子仪先展示了唐军的实力。他率领骁骑在阵前来回冲突,回鹘军首领药葛落看到郭子仪安然无恙大为惊奇,他们以为郭子仪早死了。郭子仪问回鹘军首领:“你们屡次助唐,这次为何叛唐呢?”药葛落无言可对,而鼓动他们造反的仆固怀恩此前已死在了半道上。郭子仪就约定时间到回鹘军营细谈。到那天,郭子仪单人独骑,行走了30里,来到了回鹘军营(今灵台上良塬),自然是一阵唇枪舌剑,郭子仪利用原有的关系成功说服了回鹘首领,双方对天盟誓,永不背叛。接着,郭子仪就鼓动回鹘参加对吐蕃的反攻。几天后,郭子仪部将白元光率军在西塬,击败吐蕃军队,十万吐蕃铁骑全军溃散,损失惨重。至此,由仆固怀恩叛变引发的危机终于消除了。郭子仪率1万多唐军,成功击败30万回鹘、吐蕃联军。



“一人能抵百万兵”,千年后,我们重新审视这场大战,发现其核心就是审时度势。能审时度势也正是郭子仪一生的写照,在威望如日中天时,交出兵权,在儿子与公主吵架后,他绑子上殿,演出了一幕《打金枝》。最终他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善始善终的名将。

我们沿土桥而行,一辆辆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卷起阵阵尘土。当年的铁骑早已不见了,只留下了掀开天地的豪气令人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