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样!扬州“广陵大桥东”将变身交通枢纽,过去都是土路

88路公交线路是连接扬州和江都的重要纽带,整条线路有36站。而“广陵大桥东”是文昌路上的重要站点,也是如今江广融合的重要枢纽点。过去,这里四周都曾是农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扬州通往远方的高铁站。随着88路公交车飞驰,“广陵大桥东”站开阔的道路,优美的行道树跃入眼帘。现在,除了88路公交车外,经过此处的公交车还有66路、71路、78路等公交线路。

现在的“广陵大桥东”交通四通八达 张卓君 摄

过去都是土路:去文昌阁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

夏桥村位于扬州城区最东部,东与江都市区隔河相望,西依廖家沟,南接邗江区的杭集镇,北靠扬江公路。如今看起来地势极佳,但在过去却是情况迥然。

提到二三十年前的出行,原夏桥村村委会主任肖保良记忆深刻,“那时候别提文昌路这么好的路了,到处都是土路。”因为道路不好,当地村民可没少闹笑话。肖保良讲述了当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个村民带着老母亲出行,老母亲坐在自行车后座,但道路十分颠簸,后来老母亲被颠得掉下车座,这个村民都不知道。

当时去趟市区的文昌阁都十分艰难。肖保良说,由于当时并没有直达市中心的道路,每次去文昌阁都只能先坐9路公交车,经过40-50分钟的车程,才能到达老的扬州汽车站(渡江桥附近),然后再从附近转车到达文昌阁,路上起码要花费1个多小时。

“还是现在交通方便,去哪里都四通八达。”肖保良感慨道。

曾经的夏桥村

村里都是牙刷作坊,交通不便,只能背出去叫卖

夏桥村有百年制刷工艺的传统,到2005年底,全村制刷产品已形成8个大类,128个不同品种,达到年产各类刷种2.5亿支的能力,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

提起几十年前夏桥村的产业,肖保良还是觉得很自豪的。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夏桥村几乎80%的家庭都做牙刷相关的产业。而扬州牙刷产业的发源地,也恰恰在此。

当全国各地的村民开始外出打工时,夏桥村的村民却极少外出,他们大多在村里经营着自己的家庭作坊,有的是做牙刷、鞋刷,有的则做起了转杆,有的则是专注于刷头,看似都是一个产业,但家家做的都不太一样。

在肖保良还是少年时,就曾外出卖过牙刷。“那个时候是土路,就背着一筐的牙刷一大早坐9路,然后再转车。”而当时的东圈门也曾异常繁华,是个重要的集贸之地。一根牙刷在当时的物价可以卖到1角、2角钱,一筐牙刷能挣个20多元钱,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当时,夏桥村村民过得还真算不错。

而当时的村民大多都曾有过背着牙刷进城售卖的经历,走很远的路,“坐9路公交车然后再转车”是他们逢集会的必要经历。村民老赵告诉记者,他们那会其实并不喜欢坐公交车,因为光从村里跑到站点,就需要十几分钟。

“最遗憾的,莫过于这里最终还是因为交通不够便捷,牙刷产业逐渐外迁。”肖保良说,随着家庭作坊的进一步发展,一部分牙刷作坊成为了大的牙刷企业,而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也使得不少大企业外迁。不少旅游用品企业开始外迁,成就了杭集镇的支柱产业。

高铁站即将落成,这里的交通将更加四通八达

“忘不了那时候的泥土地,所以更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肖保良介绍,广陵大桥东是如今的交通要塞,在这里到江都和扬州市区都是十几分钟的车程,可以用“超级便捷”来形容。从过去的自行车到如今家家都有小轿车,夏桥村的村民都感慨生活越过越好。

2015年,随着高铁站的规划,大批村民因拆迁而搬离此地,这里只剩下一个村支部小楼矗立着。“大家都已经搬离了这里,能够支援扬州高铁建设而作出牺牲,大家还是支持的。”老肖说,自己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要说没有感情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想到曾经的庄台变成了未来的高铁站,自己依然觉得很自豪。“小的时候去一趟文昌阁都是很麻烦的事情,以后这里却可以四通八达,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不久的将来,扬州人将在这里乘坐高铁通往更遥远的地方,扬州也将成为同时具备火车、汽车、飞机、高铁所有交通工具交通纵横的城市。

记者 陆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