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平:与孙争位的“断腕”太后

草原雄鹰耶律阿保机天生骁勇善战,建立辽国后,仍南征北战,在东征渤海国回师途中病死于扶余城,终年55岁,耶律阿保机下葬时,他的皇后述律平毅然砍掉了自己的右手腕为丈夫陪葬,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位辽国太后有这一番举动呢?这就要从她的生平开始讲起了。

述律平是回鹘人后代,她的母亲是阿保机的亲姑姑,述律平十四岁时嫁就给了二十岁的阿保机,亲上加亲,婚后她成了丈夫的贤内助,为他出谋划策,随着他四处征战。

公元907年,阿保机被契丹八部首领共推选为新任可汗,当时的族氏规定是可汗三年一选,由于阿保机继任可汗后,持续开疆辟土,因此连任了三届可汗职位。

当时受汉人谋士们的影响,阿保机就想打破传统,可汗之位由选举改为世袭制度,他的想法得到了述律平的大力支持,他没想到的是,首先出来反对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兄弟们为了争权夺利策划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当时看守大帐的述律平领兵同叛军英勇作战,夺回了象征可汗地位的旗鼓和和祖先的神帐。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本来还念及兄弟情谊的阿保机想释放一些参与了叛乱的亲戚,处事果断狠辣的述律平不同意,于是她帮丈夫下了斩草除根的决心。

随后,契丹八部落中的迭剌部进行了一场反对阿保机的战争,最终以上百位皇亲国戚,以及阿保机唯一的亲妹妹的生命,结束了这场血雨腥风的权利斗争,败下阵来的迭剌部也平静了下来,并表示了一番忠心。

虽有迭剌部的前车之鉴,但其余七个部落尚不死心,一心想要推翻阿保机,而述律平为了丈夫能顺利统一其余部落,她曾给丈夫出了一个主意,打着提供“盐铁”的名义设了一个酒宴,请了七个部落酋长来,于是趁着他们喝得醺醉昏然时,将他们全部杀死。最后阿保机顺利一统了契丹八部落,建立辽国。

阿保机死后,迫在眉睫就是要选出继任人,阿保机在建国时就立了长子耶律倍为太子,是有意让他继承皇位的,可不太喜欢这个长子的述律平,想要次子耶律德光来继承皇位,由于当时皇权的世袭制度已经被承认,如果自己冒然易储必定遭遇阻力。

于是她费尽心思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把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召集起来,然后问:“你们思念先帝吗?”大臣们说:“受先帝之恩,岂敢不思”。

“既然思念先帝,就去陪先帝吧!”述律平的一句话就让上百名官员给先帝殉葬。汉人赵思温不肯,于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当众向述律平发问:"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葬?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述律平当众顿时哑口无言,就在大臣们等着她承认过往之非时,她突然挥动钢刀将自己的右手腕砍下,然后让人把手腕送去阿保机的棺内代替自己“从殉”。她自断其腕的狠辣比起逼人殉葬更具威力,于是,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对她是唯命是从,不敢再有违抗。

公元927年,举行了传统的燔柴礼后,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即契丹皇位。公元947年,年46岁的耶律德光在北返途中染病去世,他去世后的第二天,大臣们为求生路另立了新主--耶律阮(耶律倍长子),本想让第三子李胡当皇帝的述律平听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于是让李胡率兵“讨逆”。

然而毫无本事的李胡被打得大败而归,怒气更甚的述律平于是打算亲自领兵与孙决战。辽国贵族耶律屋质在这节骨眼上挺身而出,让两人议和,祖孙双方从一开始的各不相让到最后相互妥协。

虽然即将打响的战争就这样平息了下来,内心深处尚有不甘的述律平打算利用剩余的影响力策划一场政变,然而未来得及实施就已被人告发,最后被先下手为强的耶律阮以“定居”名义幽禁在了祖州圜土。

公元953年,述律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