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三年江阴缪氏刊本《宋元书景》鉴赏

此《宋元书景》由清末藏书家缪荃孙亲自编选。全书不分卷,内选宋元书影四十一种,分别选取一帧或数帧在版式和内容上都有一定代表性的书页,依照原样进行影刻或影印,并在版框外记录了所藏机构的名称(如艺风堂、张氏适园、南陵徐氏积学轩、刘氏玉海堂等)。此书大致为清宣统三年江阴缪氏刊本。

从各种重要而稀见的古籍中,分别选取一帧或数帧在版式和内容上都有一定代表性的书页,依照原样进行影刻或影印,并酌加按语解说,然后汇编成书,或收入别的书中充作插页,为研究古籍版本提供可靠资料。这样的出版物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书影。

书影的产生是版本学研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自清代乾嘉以来,在盛极一时的考据学的刺激下,我国的传统版本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冲破了古典校雠学的樊篱,由附庸蔚为大国,开始与目录学、校勘学鼎足而三。此后又经过100多年的积累,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更是成就空前,一时著述林立,名家辈出,传统古籍版本学进入了鼎盛时期,并开始向现代化的科学新体系迈进。书影就产生于这个学科体系新旧交替的时候。

全书四十一种书影内容如下:“学部图书馆”藏本十二种、“艺风堂”(缪荃孙)藏本九种、“张氏适园”(张钧衡)藏本七种、“南陵徐氏积学轩”(徐乃昌)藏本二种、“刘氏玉海堂”(刘世珩)藏本二种、“阳湖董氏”(董康)藏本一种、“刘氏嘉业堂”(刘承幹)藏本一种、“无锡”(孙毓修)一种、无记名六种。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书影,是清末著名学者、版本目录学家杨守敬编印的《留真谱》(已发布)。当时,石印技术还不十分流行,杨守敬选择了传统的影刻方式来出版他的《留真谱》。由于成本过高,工程量大,杨氏三次鸠工雕版,方告蒇事。为了节省费用,他援引雍正年间牛运震增刻《金石图》时每种金石古刻只取数十字影摹刻板以观大略的旧例,每帧书影只有边框、界行、版心依原样摹刻,其馀文字部分仅摹刻前一两行和其他各行的首尾一二字,中间全是空白。缪荃孙受到杨守敬《留真谱》事业的启发,想到可以刊行同样的“宋元本书留真谱”。但是这部书却没有以“宋元本书留真谱”为名刊行的痕迹,在刊刻之际,书名被改成了《宋元书景》。《宋元书景》虽说也是影刻而成,但所刻书页一字不落,较之《留真谱》已有进步。《宋元书景》的出版也极大地推动了民国年间的古籍书影编纂。

缪荃孙(1844年9月20日-1919年12月22日),中国近代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

注:此为京都大学东方学图书馆藏本。此书印量较少,稀见。

相关链接:《宋元书景》考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点滴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