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轶事| 鲁迅被“骗婚”到“师生恋”

这大概是整个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一桩师生恋,这也是一桩饱受争议的恋爱。他是鲁迅。她是许广平。

对于历史人物,任何的“立场先行”,或者“情绪主义”,都比不上带着“理解之同情”,回到历史语境当中去重新读一读历史的文本。2019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作家罗拉拉历时两年重新编辑的许广平文集《我与鲁迅》。

本文系《我与鲁迅》书评,作者吕召利。

我看鲁迅的婚姻与爱情

早就想写一下鲁迅的婚姻爱情了。写之前,有一点我要着重申明一下。这一点对我们认识理解体谅鲁迅是一把钥匙——那就是鲁迅首先是个普通人。

什么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要过日常的日子。鲁迅家道中落,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受过族人的欺侮,他又极为敏感,在这过程中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先是就读水师学堂,后又去日本学医,学文。

25岁时,鲁迅回国被母亲“母病骗婚”。说是骗婚,我对此是有点疑问的。鲁迅真的想不到是让他回家结婚的么?他应该想到了,但他没有办法。与朱安的婚事是早就定好的,虽然鲁迅在家书中表达过让母亲退掉与朱安婚姻的想法,但又同时嘱咐母亲让未过门的媳妇多读点书、放弃裹脚。这个读起来让人不免疑惑。既然是真决心退掉婚姻,为什么又反而多此一举让人家读书识字呢?答案只有一个:鲁迅对他这个不曾谋面的未婚妻本来是有所希冀的。

鲁迅在东京

但是,事与愿违。

周作人回忆,与鲁迅结婚的朱安“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其他人的回忆也类似,总之朱安其貌不扬,鲁迅没相中她,但也无可奈何。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两方作成婚姻是有很多现实层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典型的就是门当户对,你半斤我八两。给鲁迅说媒的还不是职业媒人,是鲁迅的堂婶子,她也是看人下菜碟,并不觉得周家(鲁迅家)有什么大不了,也不觉得鲁迅有啥特别的出息。对于这档子亲事,周作人说堂婶子是“是成心欺骗”,这也从侧面看出鲁迅家在族人中的地位并不很高,都想捏一把。不然在孩子的终身大事上,族人不可能这么目中无人。

朱安

既然鲁迅看了她的样子,就不喜欢了,哪里还有爱的冲动。想到跟不爱的人还要长相厮守,他的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所以林贤治说,鲁迅结婚一下子就变老了。老到他深入故纸堆,研究墓志铭,他绝望了,绝望到想跟死人同处。哀莫大于心死,他心如死灰,痛彻的体验刻骨铭心。他说,“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这寂寞一天天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梦醒了无路可走的人最为痛苦。他爱情的梦破碎了。

当时鲁迅二十多岁,也有不切实际的浪漫爱情的幻想(周作人语)。爱情作为人的一种原的动力,一下子被浇个透心凉,鲁迅还能感受到什么幸福?没有爱情的人生,还有什么原始的动力。所以鲁迅一下子就老了。

晚年朱安

我们现在看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恋,觉得很美好,什么突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其实,封建婚姻有时未必尽不如人意,两情相悦的事情多的是,尽管现在倡导自由恋爱,但安排相亲的男男女女也比比皆是,这与古代的所谓包办婚姻又有多少不一致呢,无非是披着自由恋爱的外衣,吸引对方的因素也还是大致不变的。所以对于与朱安的结合,鲁迅骨子里头是幽怨满腹,十分不满的。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在我们现在看来,大家几乎会一致给予祝福。但如果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双方承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现在一个名人,抛弃糟糠之妻,跟女学生混在了一起,别人怎么看?即便唾沫星子不能淹死他们,指责之言也会满天飞,他们也面临这种情况。设身处地才能理解和体会他们的爱情,也才能理解鲁迅当初对爱情死亡、婚姻无爱的痛苦。

青年许广平

许广平是上天给鲁迅的礼物,而不是像朱安那样是鲁迅母亲给他的礼物。一个天上来的,一个人间有的。对鲁迅来说,天上人间,天壤之别。有了许广平,鲁迅终于说“我可以爱!”,才有了他后期格调相对轻松的文章。但他的阴暗的底色是无爱的婚姻涂上去的,抹不掉了。或者更准确的说,也不是朱安给他的,而是任何一个他不爱的女人成为他的妻子,都会给他一样的底色。婚姻给鲁迅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它迫害了他,也成就了他。

把鲁迅首先当成普通人,我们才能更亲近他,也才能更了解和体谅他的内心痛苦。但他却是极敏感、清醒的的普通人,感受不幸会比常人更深切,更彻骨,这也使得他更痛苦。

本书的作者是许广平,不同于其他描写鲁迅的作者,许广平是鲁迅的妻子,她是鲁迅最后十年的生活伴侣、写作助手,她笔下的鲁迅,具有他人不可比拟的动人性与真实性。作为许广平回忆与纪念鲁迅的文章集结,为呈现情感的细腻性与具体性,编者罗拉拉更从多个视角对文章进行精心选编,力求让读者透过许广平的文字,全方面地接近与认识一个更生活化的鲁迅。

许广平用一种深情且克制的书写方式,记录与鲁迅共同走过的生活点滴,叙述温柔、隐忍、理智,既展现出了鲁迅作为作家与学者的一面,又从鲁迅的生活与写作、婚姻与家庭等方面切入,回忆了他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日常。这本书让我们理解了何谓“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亦向我们呈现了鲁迅的另一种精神与生活面貌,更使鲁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监制 / 渊默、大白

台北故宫举办张大千120周年纪念大展,堪称豪华!

巨匠轶事 | 关山月:忆当年,我与傅抱石联袂《江山如此多娇》

走近巨匠丨“话剧皇帝”金山拜师“上海皇帝”杜月笙

巨匠文选 | 鲁迅:倘若只看书,人便容易变成书厨

巨匠轶事 |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鲁迅之子周海婴用镜头定格的历史瞬间

林郑月娥接受《百年巨匠——饶宗颐》专访

走近巨匠丨傅抱石的四次写生足迹

走近巨匠丨杨廷宝:能书擅画的建筑大师

己亥迎春 | 张大千、齐白石……画过的《岁朝清供图》

己亥话猪 | 徐悲鸿画墨猪,浓淡刻画,趣味十足

蒋兆和:愿将对万物真实的情感诉之于画作

走近巨匠 | 傅瑞麟改名“抱石”,意喻一辈子追随石涛

走近巨匠 | “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徐悲鸿,还嫌多吗? ”

走近巨匠 | 潘天寿曾经如此评价石鲁

视频 | 林郑月娥在《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上的致辞

李小琳:钦佩于饶宗颐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和深情

走近巨匠 | 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走近巨匠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右任书法精品50件

开国大典,哪些巨匠登上天安门城楼?

《百年巨匠》配音孙悦斌朗诵|余光中:中秋

走近巨匠 | 黄胄:笔走龙蛇点画出心

走近巨匠 | 沈尹默:书法曾“俗在其骨”,何以成为一代大家?

巨匠轶事 | 老舍:对白石翁为人与绘画,我最佩服

巨匠轶事丨1966年8月24日,老舍最后一次出门,再没回来

关于我们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等联合摄制的《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人文、科技领域大师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筑篇拉开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80余家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百年巨匠》已获8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连续两年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纪录片重点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列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教材。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纪录片、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制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丛书(10卷)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