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前,蔡廷锴将军在这里植下一棵相思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诗作,但不一定在“南国”见过“红豆树”。

而在罗定市罗镜镇卫生院内,就有一棵由蔡廷锴将军于1938年手植的红豆树

想近距离接触观摩这棵由蔡廷锴将军手植“红豆树”吗?

蔡廷锴将军1938年手植的红豆树,生机盎然。

原来,蔡廷锴将军在陈福初等人的陪同下,到罗镜东圩视察他倡议筹建的民众公园。在视察中,蔡廷锴将军在公园栽种了一棵红豆树。至今80年过去了,红豆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南国红豆树为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种子小而圆,红色光泽美观,又称相思子,其树称相思树或相思木。

在相思树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蔡廷锴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2年的1月28日,广东罗定籍的蔡廷锴将军带领中华儿女打响“一·二八淞沪抗战”,官兵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团结拼搏,用血与火淬炼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蔡廷锴将军指挥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还与新中国的国歌诞生有关。

蔡廷锴将军十分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和民生实事。在家乡罗定创办和兴建了一批群众文化、福利设施。创办了廷锴小学、泷水中学,捐资倡办了罗定中学、罗定师范等学校;兴建了官渡头水泥大桥、罗镜民众公园、民众图书馆、罗定泷州医院,以及进出罗镜道路的60多座凉亭(有茶水免费供应给路人)等福利性工程;建议建成罗定体育馆和罗镜综合厂等。

由蔡廷锴将军创办的泷水中学(资料图片)

1938年,我地下党以中山大学三罗同学会名义筹办《三罗日报》,派人请蔡廷锴将军为该报题写报头,他慨然答允。这为该报其后的出版发行等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东古称百越,因此粤剧又称为大戏。

周恩来总理说:

“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

因此“南国红豆”也成为粤剧的一个特别的美称。

南国红豆

“南国红豆”罗定粤剧团始建于解放初,1954年命名为海珠粤剧团,1956年成为地方国营罗定海珠粤剧团,1960年海珠粤剧团与钩天乐剧团合并为罗定粤剧团,1996年改名为云浮市粤剧团。


云浮融媒中心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