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处,最关阴德

今天来分享《了凡四训》中的“何谓敬重尊长”。

【原文】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译文】

什么叫作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凡是年岁、德行、职位、见识高的人,都应该用心侍奉。在家里侍奉父母,要有深爱父母与委婉和顺的心,而且声要和,气要平,不断地熏染成习惯,这就是和气感通于天的根本。在外侍奉君王,每做一件事,不要以为君王不知道就可以肆意妄为。每惩罚一个人,不要以为君王不知道,就可以作威作福。侍奉君王要像面对上天一样恭敬,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这种地方与阴德关系最大。试看忠孝人家,子孙没有不绵延久远而且发达兴旺的,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去做。

【分享】

中国有敬重“天地君亲师”的传统,但现在逐渐淡化了,越来越受到来自现实的挑战。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所敬重,无所信仰,“我”才是老大。我们变得自高、自大、自负、自傲,我们上无敬畏,下无底线,“我”成了天地间的中心。

然而,“谦受益”。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感,是事关阴德,事关子孙后福的大事。我们至少要保留孝道和师道的传承,因为这是关乎家族和民族命脉的大事。

孝道是后代对长辈的顺承和尊重。这不仅关乎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的生命延续,更关乎家族命脉的兴衰。家族的延续并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增加,还包括家族风气、家族传统、家族德行、家族财富的传承问题。如果孝道不存,后世子孙将会迅速将德行败损干净,德行不存,前辈所有的优良传统和风气乃至财富的传承都无从谈起。因为德行亏欠,家族人口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孝道于家庭而言是发展的根本和基石,也是积阴德第一重要的大事。

师道强调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社会的发展靠什么?教育。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传承文明。文明传承一旦中断,社会必大乱。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不仅是对教师个体的恭敬和顺承,还关乎天地大道能否正常传承。孔先生为什么认为《皇极经世书》应该传给了凡先生?首先一定是了凡先生有对长者的礼敬之心。

中国古代有很多绝学,包括术数、医学、武术等,在传承上是非常严格的,宁可断绝也不能所传非人,对传人德行的要求非常高。这里的德行首先就看是否遵从师道,是否对老师有真诚的尊重和敬畏。一个不遵师道的学生,或许会从老师那里学到一些知识,但绝对学不到道。所以师道关乎的是社会发展的命脉问题。师道的沦丧将动摇民族发展的基石,所以绝不可废。一个重视孝道和师道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摘自《了凡四训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