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旧闻之捉野生黄鳝大法

清汤野生鳝洞,常州南前黄路最盛,图中多了咸肉,画蛇添足

湖州老费,满腹经纶,诗书琴画皆通,写费说新语等,参详世相,入木三分尤深。

古人云,相由心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在老费身上,非常贴切。老费恂恂有儒者之风,却又多出人意表的豪侠气概,江湖钦敬。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前些日子窜访湖州,老费设宴请喝酒,席间有道菜是烧黄鳝,这是江南名菜,大小餐馆皆有,他老兄看了这道菜,竟然跟我考究起了捉黄鳝的方法——以老费自小学诗书琴画之质,却跟我这个出身乡野自小干这些的土包子比捉黄鳝,真是让我吃惊。

但更让我吃惊的是,老费竟然对我们小时候捉黄鳝之道,绝大部分了如指掌。老费说,我小时候也常干这个啊。结果那晚上,我们俩就捉黄鳝方法比划了好久,也正好让我梳理了一下捉黄鳝之法。

捉黄鳝之法,无非就是钓、放、挖、照诸法。老费对这些大法非常熟悉。

钓黄鳝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比如钓黄鳝,无非就是用铁丝钩穿上蚯蚓,在田埂上寻找到黄鳝洞,将钩子探进洞里,若黄鳝在洞,它是经不起诱惑,一定会咬钩的。

野生的黄鳝有个习性,就是鳝洞大致都是固定的。今天这个鳝洞里有条黄鳝被这样钓走了,保不齐,明天又会来一条。毕竟野生黄鳝跟养殖的不一样,江湖上讨生活不易,其头虽尖,钻洞也是辛苦活,所以都会动用存量资源——也许黄鳝有某种特性,能发现哪里有现成的洞。这也是过去农药少水田多时,秧莳好后,田埂上每天都能看见钓黄鳝的人的缘故。

钓黄鳝不仅是在田埂上,河里也能钓,而且河里的黄鳝比水田里的要粗大许多,其背部色泽比田鳝更偏深暗,俗称河鳝,有洞——湖边养鱼的池塘边,就是固定的洞,有时在河里的杨树根部用钩子乱戳,也能有河鳝上钩。

放黄鳝,有两种。过去故乡的水系四通八达,专门有外地人来放黄鳝,用鳝笼,竹篾做的小笼子——小退笼,用篾做倒刺,只能进不能出,“笱”的变形,前后一般大,里边放上饵料,黄鳝进去后出不来,这是专业工具。一般放黄鳝的都把鳝笼放在田边的排水沟里,有时也会放河里,一放就不是一两个。这种专业放黄鳝,最怕我们这样的半大小子,早上起来放牛干活,收笼子的人还没过来,看到水沟里的笼子,便顺手牵笼,不仅偷里边的黄鳝,甚至偷笼子——当然一般家长对小孩偷黄鳝不会怎么着,但基本上不赞成小孩偷人家的鳝笼,毕竟,这是人家吃饭的家伙。其实,我小时候拥有的几个鳝笼,也都是田埂边水沟里偷来的。老费说他也有好几个,不过他说不是偷的。

相对用鳝笼放黄鳝的专业化,我们还有一种比较粗放的放黄鳝法,就是跟放甲鱼似的,用一根小竹竿或树枝,一根线,头上系着钩,穿上小田鸡的腿,傍晚出去插在田边或水沟里,到半夜就可以先收一遍钩,看有没有已经上钩的,有则取下,没有则继续放。如果黄鳝上钩早,到早上才取钩,这黄鳝就死了,卖不出价钱来。第二天早上收,通常是第二遍,也多少会有收获。

照黄鳝,是指秧田里还有水的时候,晚上拿着手电去秧田里照,照黄鳝照田鸡,手电的光网秧田里一晃,如果有黄鳝,它通常隐在水下,但光线照上,只要不是动静太大,它也很少动,用一个专业照黄鳝时捉黄鳝的工具——用竹片做成的夹子,但与其他夹子不同,竹夹子头部两边内侧,都会用小钉子密麻钉上一块——这小钉子俗称芝麻钉,钉上它,夹黄鳝就不会失手了,毕竟,黄鳝身上有粘液,手抓不便,尤其晚上,用钉了钉子的夹子一夹,几乎可以说是一击而中,几乎不会失手。

如果照黄鳝时用手抓,还是需要些本事的,擅长此道者,中指食指拇指配合,看到黄鳝,眼快手捷,一把下去,稳准狠,黄鳝身上的粘液也保护不了它摆脱,我少年时实也是手抓黄鳝的高手,其实都是生活所逼,熟能生巧而已。一般人照黄鳝,没有专用夹子,通常会采几张南瓜叶子,南瓜叶子上有毛毛,扎人,用它来夹黄鳝,也不怕黄鳝滑溜掉。

老费少年时,对于前述诸种捉黄鳝大法,耳熟能详,也能身体力行,但对我后面提到的诸法,却或有些不以为然,或陌生。

不以为然者,指挖黄鳝。田鳝都居于田埂上的洞穴里。挖黄鳝则要毁弃田埂,所以,老费认为,挖黄鳝会被人骂。这其实是老费只知其一。我少年时秋收之后,挖黄鳝,走遍故乡周边村庄田头,村民见了,也就问句:“小官人,会做生活的啊,今天挖了几条啊?”不仅不挨骂,还受夸,会替家里着想,无他,我们不做害人事,田埂上挖了黄鳝,一定照样把田埂做好培好土,这就是做事有始有终,周边人熟悉我们这种做法,所以不会讨厌驱赶我们。

挖黄鳝通常在秋收之后,深秋初冬,其时地里已经没有水,但还有些湿润。此时,各种野生于地里的生物,各有特点,比如,田鼠洞口总有稻壳,而黄鳝及螃蟹洞口,总有一堆新泥,都在洞口——黄鳝都在望深里打洞,找近水的湿泥,准备冬眠度过严冬呢。

挖黄鳝有专门的铲子,与日常做农田的铲子不太一样,有些近簸箕形,比簸箕弧度更大,但铲身更短小。用铲挖黄鳝,要围着洞口挖,要小心,别猛地一铲下去,把黄鳝铲断了,那就只好自己回家吃了。一般挖到有小水洼时,黄鳝尾巴也就出来了,加几铲,一扥尾巴,就把黄鳝扯了出来。挖出黄鳝后,你要填好洞,培好土,踩实,把田埂尽量恢复原样,不让它漏水。

另一个捉黄鳝之法,老费没干过,就是踩黄鳝,常州方言俗称“杖黄鳝”(音近zang,平声)。黄梅天或秧田里水多时,田埂上常有黄鳝洞,通两块田,你在这边弄,它可能从另一边溜了。“杖黄鳝”就是用脚对着洞口一脚又一脚地使劲踩撞击,以水产生的震荡波动,逼黄鳝从另一个洞口出来,通常是有黄鳝在洞,但不上钩时的做法,有些粗暴野蛮,故老费不知。

田埂与沟渠之间,也常有此洞,但这种洞里,黄鳝少,多蛇,火赤练蛇,吓人,其实主要是火赤练看着恶心,倒也不毒。这种洞也多螃蟹和如今大行其道的小龙虾。

旧时江南乡野少年,捉黄鳝之法,大致如此,当然也有耕地时或干河时弄到的黄鳝,但那些都算不得专门捉黄鳝之法。这些方法,不仅少年喜欢,大人也擅长,毕竟黄鳝不仅是席上美味,更是农家贴补家用之道。我父亲和我们兄弟小时候捉黄鳝,可不是为自己吃的,而是为了换得油盐酱醋的现金。难得吃黄鳝,是因为死了卖不出去了才能解解馋。

遍地捉鳝人,无有吃鳝者。几百年来大概如此。

市场经济后,家境日好,父亲捉了黄鳝,养在家里,等我春节回家才杀,尤其我有了孩子,更是如此。这是后话。

不过,如今故乡的田埂上,大概是没有黄鳝了,更没有捉鳝人了。我们吃的黄鳝,不是养殖的,就是到湖边高价买的野生黄鳝,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