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常见动物——黄鳝


常见动物——黄鳝

黄鳝:又名鳝鱼。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广泛分布於亚洲东部及附近之大小岛屿,西起东南亚,东至菲律宾群岛,北起日本,南至东印度群岛。


常见动物——黄鳝

黄鳝体细长圆柱状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部膨大长而圆,颊部隆起。口大,端位,吻短而扁平;口开於吻端,斜裂;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甚小,隐於皮下,为一薄皮所覆盖。鳃裂在腹侧,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倒“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鳃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肠代行呼吸。无鱼鳔这类辅助呼吸的构造,而是由腹部的一个鳃孔,口腔内壁表皮与肠道来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气中呼吸。

体裸露润滑无鳞片,富黏液;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黄褐色,侧线完全,沿体侧中央直走。体背为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淡,全身具不规则黑色斑点纹,黄鳝的体色常随栖居的环境而不同。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生活于水体底层,主要栖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甚至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皆可见其踪迹。喜钻洞穴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乾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公尺,数尾鱼共栖。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常见动物——黄鳝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卵大,卵径约2-4毫米,金黄色,富弹性。产卵时成鱼吐泡沫,在洞口积聚成团,卵量较少,不产于泡沫中,产在巢里,约7-8天可孵出幼鱼。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具有性逆转现象,体长在200毫米以下的个体其生殖腺全为卵巢;体长220毫米左右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几相等;360毫米以下的,多数为卵巢;380毫米以上的个体多数为精巢;成长至53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精巢。黄鳝自胚胎期到成熟都是雌性,只能产卵;在产卵以后,卵巢渐转为精巢,以后就产生精子。怀卵量少,体长500毫米的雌体,怀卵500-1,000粒,分批产出。刚孵出的幼鱼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经常不停地扇动,成为幼鱼的呼吸器官,稍长即行退化。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0毫米以内,2冬龄鱼才达性成熟,体长约340毫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