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告诉我们要以古为师,书友:取法乎上古为师

其实关于学书取法,大家最熟悉的这句话莫过于“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倘若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达到低等水平,倘若制定了一个下等目标,最后有可能会一事无成,即使在学书取法时,这句话也是被书友们广为传播,那么话虽如此,在现如今的学书道路上,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临习今人或者当代书法家的作品了吗?

其实我们普遍的观点认为,不能学习今人的书法作品,无外乎就是古人作品中的精髓部分已经很难被今人所完全掌握,而且现代书法的作品更多的是书法家自己的风格及味道,那么比起古人经典笔法十足的作品而言,当代书家的作品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今天笔者就带书友们来讨论一下当代书家的书法作品,就真的不能临摹学习吗?

NO1.取法乎上古为师

首先从我们进门学书法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书当学古人,因为古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而且古人的用笔及笔法方面都是极其丰富的,所以这些经典自然是当代的书家所不能提供的,但是古人的东西终究是静止的,还得我们当代的书家来示范与解析笔法的千古奥秘,所以今人书家在提供演示及示范视频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笔者还是建议今人的字最好不要学习或者是欣赏,因为纵使你临摹的较为熟练后,也还是会造成笔法的单一以及格调不高古的书法气象。

NO2.学习书法遵传统

所以笔者也适当的建议学书人既然选择了学习书法这门高深莫测的艺术,那就要坚持走传统的路子,多去学习古人的经典笔法,因为仅仅他们的日常书写就已经比我们当代著名的书法家高出不止一星半点儿的水平,而且初学者在临习碑帖时,就应该多选择那些经过历史的检验以及历代书法家认可的书家优秀碑帖,不要将自己的眼光只局限于现代书家以及当代书家的书作之中。

同时笔者也想根据自己的学书经验以及和书友们的交流心得来适当的阐述一下为什么当代书家的作品不能临习?

NO3.字形风格不稳定

其实一般今人书家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年少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然后凭借着参加一些大型展览以及笔会等方式有了一些名气,然后就被书友们称之为书法家,

但是殊不知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还没有完全定形,更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所以你倘若舍弃古人的优秀碑帖不学,反而要偏偏临习他的作品,那么等你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你的书法作品可能就会变得庸俗不堪,欣赏起来也更是没有一点儿古人的味道,所以一般要是有那些书法专业的老师,通常都是不建议你临习今人书家的作品,因为这是根据自己经验得出的道理。

NO4.今人书法格调低

而且今人书家的作品,无外乎也是临摹的古人书家的碑帖,就像我们当代书坛众所周知的楷书名家田英章老师,他们的楷书风格写得是相当的成熟了,或许在格调方面还不及号称“唐楷之冠”的欧楷那么耐人寻味,但是田楷里面终究还是有自己多年来的取法经验与心得感悟,所以才会在书坛里颇有一些名气,因此当代的好多书友都会选择直接去临摹田楷,而选择直接性的忽略欧楷的完整笔法,但若是学书有年的书友,更愿意去领悟纯正的欧楷笔法,或许这其中众说纷纭般的原因,也只有田蕴章老师在【每日一字】书法讲座里的那句话能够诠释的出真正原因吧:越学欧体越感觉离欧阳询越来越远,因为欧阳询的水平如山一样高不可攀,如海一样深不可测,纵使我苦练《九成宫》五十余年,也不及欧阳询的十分之一。

NO5.经典笔法渐失传

其次就是许多正宗的笔法都已然慢慢的失传,尤其是拓碑时,对原碑的作品会伤害极大,往往拓过几次的碑,再欣赏起来也已然全无几分神气韵味了,所以许多的书家都会不禁感叹米公曾无意之间说出的那一句“晋唐之后无书”真的是颇有道理,因为宋元明清时还能被称之为大书家的也屈指可数矣,就连继苏东坡之后仅有的一位大书家赵孟頫,也可以堪称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大书家,可是临习过他书法的书家也会不经意间感叹赵字媚俗无骨,最后还被赵孟頫给毁了。

最后关于“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告诉我们要以古为师,书友:取法乎上古为师”这篇文章,笔者就简单的介绍到这儿了,若是喜欢笔者文章的书友们也可以点击关注笔者哦,后面笔者会持续更文与书友共勉哦!

同时笔者也在文中谈论了今人书法能否临摹学习以及叙述了不能取法的几个理由,或许在论证今人书法不宜学之的观点之上,笔者的几个理由还不够充分说明,因此还烦请书友您可以适当分享一些自己的见解心得哦,同时在文末留言与大家一同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