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喜欢孝庄吗?

武心宁


至少是和谐的。

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34岁的皇太极,一起做过18年婚姻生活,生育三女一子。从生育情况看,是皇太极后宫中生育孩子最多的女人。这也证明,她与皇太极之间关系还是很融洽的。

但皇太极中还有几个重要女人。首先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哲哲。她是努尔哈赤给皇太极选是正妻,这婚姻也是清初满蒙联姻的政策的体现。并且,这婚姻效果可人,帮助后金巩固了满蒙联盟。皇后生育三个女儿,但短板却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对于皇后是最大的潜在威胁。所以,她把自己从侄女选入皇太极的后宫。

皇太极后宫中另一个重要女人是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这位妃子应该是皇太极的最爱。是一见倾心那种。海兰珠入宫都是大龄女青年了。但一入宫就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地位仅次于皇后,所住宫殿也赐名“关雎宫”。儿子很有被立为储君的意味。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不爱江山爱美人”,立即日夜兼程赶回盛京。痛失所爱,皇太极悲痛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后经紧急抢救才舒醒过来。

另外两个女人,也是蒙古族,并且都是林丹汗的遗孀。与她们的婚姻目的性更强,大概谈不上爱情。

皇太极这著名的“崇德五妃”中,进宫比较早的布木布泰仅排位末尾。这个排位,一定包含有感情因素+政治因素。但不管怎样,布木布泰不是皇太极的最爱。他们之前应该是亲情大于爱情。和谐还是有的。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古时豪门贵族之后婚姻常常带着很强的政治性,具有卓越政治眼光的皇太极自然如此,他一生中先后迎娶了15位妃子,这些妃子几乎都来自蒙古贵族,他用联姻的方式巩固满清和蒙古的联盟。

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寨桑的次女,因布木布泰的姑姑孝端文皇后已嫁给皇太极11年,尚未能生下皇子,为了稳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带着生下皇子的使命嫁给了比她大21岁的皇太极。

公元1625年,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大婚那一年,皇太极出城十里迎接布木布泰。这份礼遇,在皇太极所有的女人中也就一个人享受过。后金天聪年初,皇太极正式继位汗位,不仅把哲哲封为中宫大福晋,还把才入宫的布木布泰封为西宫福晋,由于皇太极没有设立东宫福晋,布木布泰的地位也就仅次于哲哲之下,位份还是相当尊贵的。

布木布泰与皇太级在相爱的7年间只生下两个格格,依然没有皇子,这让阿尔沁贵族们失望不已。

1634年,阿尔沁贵族们又将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祈盼海兰珠能生下皇子,了却大家的夙愿。

宸妃海兰珠在皇太极之前已为人妇,那时的她已经褪去豆蔻年华的羞涩,有着自己独特的一番韵味,因为嫁过人,海兰珠更知道如何讨皇太极的欢心。一入宫就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地位仅次于皇后,所住宫殿也赐名“关雎宫”。 不久又为皇太极生下皇八子,这让皇太极喜极而泣,皇太极不仅大赦天下,还大宴群臣,宣布将皇八子定为皇储。

然而,承继大统的继承人皇八子却无福消受,在半岁时便夭折了。

宸妃受不了这沉重打击,变得郁郁寡欢,1641年,海兰珠带着无限的哀愁离开了人世。正在松锦指挥作战的皇太极听到消息,立即日夜兼程赶回盛京。痛失所爱,皇太极悲痛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后经紧急抢救才舒醒过来。

皇太极为了统一漠北,前后又迎娶了林丹汗的几位遗孀,这样最显贵的五宫后妃中,布木布泰位居第五。

1643年,情深似海的皇太极也因承受不起丧妻丧子之痛,追随而去。

皇太极突然病死,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新的帝位之争再次拉开序幕,随着多尔衮和豪格对皇位的争夺,朝臣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尖锐。

对政治颇为敏感的布木布泰,关键时刻,争取到实权派多尔衮的支持,成功让福临登上皇位,是为顺治。而她则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太后。

历经顺治、康熙两朝,擒鳌拜、平三藩等重大事件中像一颗定海神针,稳固了朝堂甚至年轻皇帝的犹豫动摇之心,使大清帝室延续、国祚永存而做出了贡献。


美丽青春您真痘


皇太极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他不光能征善战,还具有卓越的政治眼光。为了在攻打明朝时无后顾之忧,他以联姻的方式巩固满清和蒙古的联盟。因此,蒙古贵族女子几乎垄断了皇太极的后宫。

(皇太极剧照)

皇太极在一生中,先后迎娶了15位妃子,这些妃子几乎都来自蒙古贵族,其中最为显贵的要数崇德五宫后妃,又称五大福晋。

在这五大福晋中。又有三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她们分别是:孝端文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和庄妃布木布泰。

其中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才能卓越的孝庄皇后,那么皇太极生前,有没有喜欢过布木布泰呢?

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身为贵族之后婚姻往往带着很强的政治性。

当时,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已嫁给皇太极11年,但由于她一直未能生下皇子,让科尔沁贵族大为不安,于是再次年纪才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比她大21岁的皇太极。

(布木布泰剧照)

这是一桩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的婚姻。布木布泰的任务是务必能生下一个皇子,以稳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当然也因为皇太极非常重视与蒙古结盟,所以他在继承汗位后,不仅把哲哲封为中宫大福晋,还把才入宫的布木布泰封为西宫福晋,由于皇太极没有设立东宫福晋,布木布泰的地位也就仅次于哲哲之下,位份还是相当尊贵的。

不过,肩负重任的布木布泰尽管得到皇太极宠爱,却在漫长的7年间只生下两个女儿,再次让博尔济吉特贵族们失望不已。

1634年,心有不甘的博尔济吉特·布和再次将布木布泰的奶奶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期望海兰珠能满足双方的希望。

本来,布木布泰在生第二女阿图时,皇太极由于册立了东宫福晋,她的位分就降了一位。姐姐海兰珠自从嫁给皇太极后,便得到了专宠,因此布木布泰就更没有存在感了。

接着皇太极为了统一漠北,前后又迎娶了林丹汗的几位遗孀,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

所以,当皇太极登基称帝后,在册封后宫嫔妃时,最显贵的五宫后妃中,布木布泰位居第五。

不过,尽管此时后宫佳丽众多,但弱水三千,皇太极却只取一瓢专宠海兰珠,至于其他妃子则都受到了他的冷遇,其中自然也自然包括布木布泰。

(海兰珠剧照)

海兰珠荣宠后宫,不久又为皇太极生下皇八子,这让皇太极喜极而泣,也让博尔济吉特贵族们喜不自禁。皇太极不仅大赦天下,还大宴群臣,决意立此子为继承人。

然而,承继大统的继承人皇八子却无福消受,在半岁时便夭折了。

幼子夭折,让海兰珠大受打击,从此一病不起。

这不仅让皇太极悲痛不已,也让博尔济吉特贵族们再次陷入失望之中。

为博尔济吉特贵族们重燃希望的,是不太被皇太极关注的布木布泰。她在皇八子去世不久,便诞下了皇九子福临。

不过,皇九子出生时,由于海兰珠已病卧在床,皇太极一心惦记着海兰珠的病情,对待福临的出世,根本没有喜悦之情,因此他也未得到皇八子那样的厚遇。

1641年,海兰珠带着无限的哀愁离开了人世。

1643年,情深不寿的皇太极也因承受不起丧妻丧子之痛,追随而去。

新的帝位之争再次拉开序幕,随着多尔衮和豪格对皇位的争夺,朝臣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尖锐。

对政治颇为敏感的布木布泰,知道这正是她能为幼子福临争夺帝位的好机会,于是利用朝臣执意要立皇太极之子为帝的意愿,暗中拉拢胜算不大的多尔衮,最终把9岁的福临推上了帝位,而她则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太后。

所以,从布木布泰的人生过程来看,她并不是皇太极最喜欢的那个人,但她一定是皇太极众多后妃中,最有政治手腕的人。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是的,皇太极爱庄妃,这是肯定的。

首先强调一下,皇太极的五位大妃虽然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但并非全部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其实林丹汗的两位遗孀娜木钟和巴特玛来自蒙古阿霸垓部。

这五位大妃号称是皇太极的五大福晋。另三个女人便是大大有名的两后一妃,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关雎宫宸妃。论关系则是一姑两侄,都来自蒙古科尔沁部。

那么接下来分析为什么说皇太极其实很爱庄妃?



一、娘家的面子

科尔沁部与爱新觉罗氏有牢固的姻亲关系,有清一代,科部嫁到皇室的女子有19人,宗室嫁往科部的女人则有24人。

除了姻亲的纽带,科部在满清崛起的过程中还战功赫赫,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在封本宗诸弟兄为六亲王、一郡王、两贝勒之后,封科尔沁部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吴克善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等以示恩宠。

皇家跟勋戚的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有这么一个堪称帝室最大勋戚的部落,即使是个丑女人,皇太极又怎能不爱?即使爱的是她身后站着的庞大家族,也是爱啊!



二、姑姊两个加分项

庄妃的姑姑,通谓其“孝端”,崇德元年,皇太极刚称帝便立其为正宫皇后。

庄妃的姐姐,通谓其“海兰珠”,崇德元年,封为宸妃,居关雎宫,是皇太极毫无疑问最宠爱的女人。

所谓“爱屋及乌”,有这两个加分项在,再怎么样,皇太极对她也不会太差。



三、一手带大的不争事实

这点其实很内涵,大家自己想想就好。

庄妃嫁给皇太极时,年仅十三岁,各方面都没发育成熟,直到最终生下三女一男,皇太极若是嫌弃她,又怎能与她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

从青涩少女到成熟妇人,从单纯女孩到政治高手,这些颠倒众生的风情、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时代之巅的能力,自然都是皇太极的功劳,因此称其将大玉儿一手带大,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四、庄妃的聪颖为其加分

庄妃可不是绣花枕头,单有美丽而无智慧不过花瓶罢了。

我们看看她一生的重大贡献:

洪承畴被俘后坚持不降,皇太极爱其才,无可奈何之际,是庄妃,据说以美色诱之,一夜而收服洪承畴。

皇太极死后,诸王争位,关键时刻,庄妃又争取到实权派多尔衮的支持,成功让福临登上皇位,是为顺治。

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在擒鳌拜、平三藩等重大事件中像一颗定海神针,稳固了朝堂甚至年轻皇帝的犹豫动摇之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孝庄这样,当得大智大勇的评价。

正因为她一生长寿,横跨三朝,经历传奇,情感丰富,于是给了一些“秘史”以香艳想象的空间,如色诱洪承畴、身许多尔衮等秘事,几乎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本回答不对其事真伪做出辩证,惟认为其诸事无论是真是假,都堪称为了帝室延续、国祚永存而做出的牺牲。



五、庄妃在五大福晋中排名第五的玄机

既然如此,庄妃为什么排在五大福晋的末位呢?

首先,天下女人千千万,庄妃能入宫,本身已经是人生赢家;其次,皇太极后妃十五人,庄妃能排名第五,这本身已经证明了皇太极对她的无限宠溺。

最后,庄妃排名第五,是因为前面四个的地位,于情于理她都撼动不了。

第一位:孝端文皇后。科尔沁部第二个嫁到爱新觉罗家的女人,第一个是寿康太妃,嫁给了努尔哈赤。按年龄及资历来说,她也比庄妃姐妹大得多,并且是两人的姑姑。

第二位:宸妃,庄妃之姊。宠冠五宫,其成熟风情之态令皇太极一生难以忘情。死后皇太极悲恋无比,竟能记载于《清史稿》。

第三、四位:娜木钟及巴特玛,林丹汗之遗孀。林丹汗妄图统一蒙古,被爱新觉罗氏击败。娜木钟及巴特玛,为其八大福晋之二。她们的归附及纳入后宫,都有典型的政治意义:结为婚姻,是一种宽宏大量的姿态,能最大限度的安抚降部。

五大妃中,庄妃年轻最轻,政治分量最轻,在娘家又有不得不居于姑姊之下的理由,因此她排在末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王事情


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寨桑的次女。博尔济吉特氏其实是蒙元皇族孛儿只斤氏的另一种翻译,所以说她是名副其实的成吉思汗的后人。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再次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不到13岁。

皇太极即汗位后,她被封为西侧妃,又称西宫福晋。她初嫁时,其姑姑哲哲是中宫大妃,布木布泰因空缺东宫侧妃而居后宫第二。后金天聪六年二月,皇太极纳扎鲁特为东侧妃,布木布泰在后宫地位排到第三位。

《孝庄秘史》皇太极与皇后(左)、庄妃在一起

两三年后,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察哈尔林丹汗两名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扎鲁特“不遂汗意”被改嫁给大臣之子,但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还是一再下降。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改汗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布木布泰受封为永福宫庄妃,排位最末。崇德三年(1638),庄妃生皇九子、后来的顺治帝福临。

皇太极喜欢庄妃不假,但更多的是尊重和利用。这个女人,却很不简单,是皇太极所有女人中最得力的贤内助。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将洪押至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皇太极自知,数十万清军、数百万清人是无法完胜数百万明军、数千万明人的,要想赢得这一场战争,就必须收服洪承畴这样的大才。谁料,洪不屈,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永福宫庄妃主动请缨,亲自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此事广为流传,后世也多有作品演绎,有小说《清史演义》称庄妃用美人计把床下办不了的事情床上办,有电视剧《江山风雨情》说庄妃借学习儒家经典拜师洪承畴套近乎的,但详细记载并不见于正史,真实性学术界尚有争议。但不论被扭曲成哪种方式,都是说庄妃对帮助皇太极收服洪承畴,都是立了大功劳的。

《大清风云》张丰毅版多尔衮、许晴版庄妃与姜文版皇太极

不少影视剧都在渲染皇太极时如何爱庄妃,甚至与弟弟多尔衮争这个大玉儿大打出手。其实不然。庄妃并非皇太极最钟爱、宠幸的女人!在后宫中受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那26岁嫁给皇太极的姐姐关雎宫宸妃海兰珠。


以礼观书


皇太极喜欢孝庄吗?

我的答案是:曾经爱过。

孝庄,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她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蒙古科尔沁草原。她就像一只无色蝴蝶,在大草原上自由地飞翔。她眉眼美丽,身材修长,风华绝代,透着一种草原灵性的美,无需装饰。她的美丽,足可以让人一见钟情。很多年后,著名的词人纳兰容若在他的词里还这样描述她:

或玄如阆风之鹤,或赤若炎洲之雀,

或黄如金衣公子, 或缟如雪衣慧女,

或彪炳如长离之羽,或错落如孔爵之尾,

......

或青如木难之珍,或红如守宫之殷,

或绿若雉头之毳,或晃如鹦鹉之背,

......

或炯炯如银睛, 或辉辉若金星,

或紫似河庭之贝,或蓝同琼岛之瑛。

因此,皇太极在科尔沁草原参加那达慕盛会,第一次看见纵马飞奔的布木布泰时,他的目光立刻就被那美丽的身影吸引住,心也跟着飞了,再也放不下。在皇太极走向布木布泰的那一刻,他身后的多尔衮也爱上了这位美丽的蒙古格格。当布木布泰的姑妈哲哲皇后,把自己的年仅十三岁的之女布木布泰介绍给皇太极做妃子时,皇太极的脸上立刻露出惊喜之色,简直是乐开花了。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即后金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大婚那一年,皇太极出城十里迎接布木布泰。这份礼遇,在皇太极所有的女人中也就一个人享受过。后金天聪年初,皇太极正式继位汗位,布木布泰被封为西宫福晋,地位仅次于他的姑姑哲哲。可见皇太极是爱她的。

她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姐姐海兰珠的到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昔日的荣宠,居然转眼间变成了镜花水月。

公元1634年,即后金天聪八年,博尔济吉特氏的又一位美女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美丽无双的海兰珠,让这位马背上的英雄,几乎让崇祯吓破胆的皇太极彻底缴械投降,成为了皇太极的专宠对象。于公元1636年,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后来居上,成为四宫之首。皇太极更是对海兰珠宠幸到了极点,儿子一出生就被指定为皇太子。但是好景不长,皇太子不到半年就夭折了,海兰珠也在丧子的打击下,于公元1641年,带着无尽的伤痛和遗憾香消玉损。正在锦州激战的皇太极闻讯纵马奔回盛京,伏尸痛哭。海兰珠去世后,皇太极悲痛难解,在理智和情感的纠结中度过了两年时光,于公元1643年,一命呜呼。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爱,超过她所有的女人。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天明。

不知道在无尽长夜中度过的布木布泰,是爱,还是恨?

还是只能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

如果当初自己嫁给了多尔衮,那又是一番怎样的风雨?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如果大家喜欢我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你们的认可,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Lee说


皇太极登基之后,一共五位大妃,全部来自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

他们分别为:

孝端文皇后,名哲哲。正宫皇后。

敏惠恭和元妃,名海兰珠。

懿靖大贵妃,名娜木钟。

康惠淑妃,名巴特玛璪。

孝庄文皇后,名布木布泰,生一子,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孝庄能够走上历史舞台,并且成为影响清朝初期政治的女人,完全是母凭子贵,因为顺治登基,才成为皇太后。

我们都知道皇太极最喜欢的女人是海兰珠,那么皇太极到底喜不喜欢孝庄呢?

孝庄是大妃中年纪最小的,入宫时只有十三四岁,进宫的时间很早,仅在正宫皇后哲哲之后,地位也就仅在哲哲之下。可是在海兰珠等三人入宫后,她地位一再下降,她的永福宫是五宫中最低的。

早入宫的正妃要给从别的部落俘虏来的妃子让位,也是挺令人费解的。不可否认后宫妃子的荣辱与帝王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但是要说因为孝庄不得宠,而导致地位一再下降也说不过去,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的后人,是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绝对贵族,很明显皇太极娶孝庄完全是政治联姻的需要!

选择联姻就是为了得到蒙古的支持,因此皇太极不会因为自己的爱憎随意处置孝庄的地位。在我看来,满族和蒙古都有敬老的传统,五大妃都是博古济吉特氏,都是血脉相连的一族人,因为孝庄年纪小,所以在年长的姑姑,姐姐面前,就顺理排在了最末。

至于那些野史,孝庄美色诱降洪承畴,下嫁多尔衮的事迹由于缺乏史料的根据,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起码能说明一点,孝庄是个美人,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是个胸怀天下的英雄,面对冰雪聪明的美人怎么能心里不泛涟漪呢?再说,哪个皇帝心中会只有一个女人!

只是对孝庄对海兰珠的感情不同吧。海兰珠在皇太极之前已为人妇,她可以说是皇太极部落战争的战利品,也许初见她时他就是惊艳的吧,那时的她已经褪去豆蔻年华的羞涩,有着自己独特的一番韵味,因为嫁过人,海兰珠应该更知道如何讨皇太极的欢心。

比起贤惠大度的哲哲,比起青春懵懂的孝庄,把自己当做丈夫而不是君上,能够饰无忌惮撒娇无赖又不失风情万种的海兰珠更赢得皇太极的心。若说对哲哲是敬重,对海兰珠是爱,那于孝庄皇太极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生活中的夫妻关系吧。

皇太极与孝庄的关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遭!


史论纵横


在皇太极的十五位妻妾中,惟有崇德五宫后妃地位尊贵,地位最为尊崇的是清宁宫孝端文皇后哲哲(孝庄的姑姑),蒙古科尔沁部莽古斯之女,关睢宫宸妃海兰珠(孝庄亲姐姐),麒趾宫贵妃娜木钟(林丹汗福晋),蒙古阿巴垓部郡王之女,衍庆宫淑妃窦土门(林丹汗福晋),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这五位后妃全都是蒙古族人,皇太极的婚姻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后金统治集团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的政权基础,极力谋求同蒙古族结盟,靠满蒙联姻,以便携起手来共同对付明朝。

在众多妃子中,最得皇太极宠爱的是关睢宫宸妃海兰珠,宸妃生下了皇太极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异常高兴,宣布将皇八子定为皇储,并破天荒地颁布第一道大赦令,且大摆宴席庆贺,可皇八子出生仅半年就夭折了,宸妃受不了这沉重打击,变得郁郁寡欢,不久病重离世,正在松锦指挥作战的皇太极听到消息,立即启驾奔回,来到宸妃灵柩前,禁不住掩面大哭,由于忧伤过度,竟然昏厥过去,相比之下,孝庄的喜欢程度不如宸妃,存在差距。

在皇太极生前,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在后宫中没有受到皇太极专宠,但在皇太极死后,孝庄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皇太极突然病死。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僵持不下,竞争主要在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之间展开,二人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内讧一触即发。

豪格有正镶黄两旗及正蓝旗作后盾,且功勋卓著,又有嫡子继承皇位的传统,继位把握比较大。但是,多尔衮和其弟多铎及其兄阿济格,他们这一支极具势力。在此危急关头,孝庄文皇后凭着她的聪明才智,努力协调各方关系,积极争取代善的支持,拿出了折中方案,迫使多尔衮做出让步,最终使她的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庄妃也母以子贵,敬封为孝庄文皇太后。

为了确保福临帝位稳定,孝庄利用多尔衮摄政,剪除政敌,多尔衮猝死后,孝庄又抓住机遇,辅助福临亲政,打击多尔衮余党,起用笼络汉臣为其效力,破例让降将孔有德女儿享受郡主待遇,又将皇太极之女和硕公主嫁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推行汉化政策,以忠孝治国,提倡德治儒学教化,反对苛政嗜杀,缓和民族矛盾。更值得庆幸的是,经常对玄烨加以教诲,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和聪慧的道理。康熙帝感恩怀念之余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德厚致远


历史上皇太极娶大玉儿可没有电视剧里编的那么浪漫,说白了吧大玉儿是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礼物”被送给皇太极的。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皇太极的大福晋哲哲一直没有怀孕,担心失去皇太极的宠爱。而当时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也要加强和后金的关系,因此十三岁的大玉儿作为其亲姑姑哲哲的代孕替补被嫁给了皇太极,可以说政治目的明确。

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共有6位出身于博尔济吉特氏的后妃,分别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衍庆宫淑妃;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大玉儿),永福宫庄妃;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戴青贝勒女,受册为东宫福晋,后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

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不断嫁给皇太极是清初满蒙联姻的国策决定的,博尔济吉特氏将女人献给皇太极是为了表忠心得好处,皇太极娶博尔济吉特氏女子为妃是为了安抚蒙古诸部,实现满蒙一家并力南下攻打大明的策略。

大玉儿实际上一直不受皇太极宠爱,刚嫁过去的时候在后妃中排名第二,随着大玉儿的姐姐海兰珠、林丹汗遗孀娜木钟接连嫁给皇太极,大玉儿在后宫的地位不断下降。要不是生出了顺治福临,大玉儿可能就默默无闻的老死在后宫中了。


当狗容易做人难


謝謝呈蒙邀請回答上述問题。从历史上後金满清未建立大清王朝時,皇太极真得不是很愛孝庄此女人。因爲只不過是孝庄一厢情愿愛上皇太极的,皇太极喜歡其实是宸妃海兰珠才是。从相關历史上皇太极一生最愛是海兰珠,他们经历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难至情至真感天動天至死不愈终成脊属。虽然他们相差16歲,可真正的愛情又岂是年龄能阻隔的。但還是天妒红颜,彼此相守的誓言却终没实现,月老在他们两人之間牵的红线终没能敌過命运的捉弄。伴随着海兰珠的香消玉破酿成了天人永隔的悲剧。伴隨着皇太极终成一生挚愛的人离世他的生命也在慢慢流逝着:…皇太极時的沈阳故宫中,有所謂"崇德五宫"後妃,这五宫爲中宫清宁宫,東宫關睢宫宸妃,西宫麟趾宫贵妃,次東宫衍慶宫淑妃,次西宫永福宫孝庄妃。崇德五宫後妃的地位遠高于其她妃子,皇太极封宸妃爲"東宫大福晋",仅次于皇後,位居四妃之首。自小追隨、屡屡立功的孝庄妃仅居五宫之末。東宫也賜名爲"關睢宫”,皇太极的後妃見于史籍者計有15人,史籍之外的更有多人。皇太极独钟愛宸妃海兰珠,在她的身上倾注了夫妻間的全部感情。曾説如不是發過誓"永不抛弃哲哲",他真想立海兰珠爲皇後。海兰珠生于明萬历年間三十七年(1609年),比孝庄大4歲。天聪八年(1634年),其吴克善亲王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當時海兰珠己26歲,虽然己過妙龄,但倍受皇太极的寵愛。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爲“宸妃”。以《詩经》中像愛情的詩句:"關關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宫命名爲“關睢宫"。在宫中的地位遠遠超過比她年轻五歲、早嫁九年的亲妹孝庄妃,仅次于姑母皇後哲哲。崇德二年(1637),海兰珠誕育皇子,这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兒子。皇太极十分喜悦,遂创大清以来之先例,特意在大政殿举行隆重儀式,向中外颁詔宣布这一重要事件,并举行宴會和演百戏,萬民同贺,大會群臣,盛筵宾客,同時颁發大赦令,释放了许多囚犯。他的理论根据是“自古以来人君有誕子之慶,必颁大赦于國中,此古帝王之隆规”。然而,前7个皇子誕生時,并未举行什麽大型慶典活动,也未大赦。之後,孝庄妃生第9子,麟處宫妃又生下第11子,亦未如此隆重地办理。由此可見,皇太极是將宸妃生的皇太子作爲“儲君"来對待的。因愛宸妃而寵皇太子,也算是“愛屋及乌"吧。皇八子誕生之慶典,八方朝贺。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均来供奉大量贺禮,朝鲜國王在元旦日上皇帝皇後贺表、敬献方物的同時,還上了皇太子贺表,并進献皇太子禮品,一時間,盛京(今沈阳)城内热鬧無比。皇太极爲表慶贺数次大宴宾客于崇政殿、清宁宫,着实盛况空前。所以说:皇太极是不喜歡孝庄,更喜歡海兰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