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广州陈家祠的那些事儿(一)——石雕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 落成于1893年,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捐资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合族祠建筑。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富丽堂皇而闻名于世。

陈家祠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二塑:陶塑、灰塑,和铜铁铸、彩绘装饰艺术著称,俗称陈家祠“七绝”。

头门石柱上的“状元及第”

首进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

前西连廊西面“竹林七贤”灰塑

首进中路南面“六郎罪子”陶塑

砖雕 刘庆伏狼驹

连廊铁柱

“寻城记系列文章:广州陈家祠的那些事儿”今天就专门去看一下,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中的石雕建筑装饰。

石雕 刘关张三结义

在众多的古代建筑材料之中,石料是被广泛应用的材料,无论是在主体结构,还是装饰材料上都是很好的选择。岭南地区雨水繁多,建筑常年风吹日晒,因此,石料坚固耐用的特性更是造匠门的首选。

首进正门台阶石垂带 “金蟾吐瑞气”

石柱挑头 孔明智收姜维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部位,多数也采用花岗岩石材造就,在台基、台阶、垂带、墙裙、等等地方,都可以看见许多精美的石雕。陈家祠如今厚重的历史沉淀,就如同建筑中的石材一般,坚固厚实。

石栏板

在陈家祠门前的广场上,便可见立有一对石狮子,造型生动活泼。石雕艺人采用镂雕的技法,在这对石狮子口中,雕刻有一颗可自如滚动的光滑石球,石球却不会滚出嘴外。石狮子自古就认为是瑞兽,可护宅镇邪,摆放门口两侧,雄狮脚踏石球,象征权利,雌狮则蹄抚幼崽,象征家族繁荣、子孙兴旺。

正门之外两旁,有一对抱鼓石,连同基座高达2.55米,抱鼓石的鼓面光滑素净,两边雕刻有鼓钉、兽面和蝙蝠纹。石鼓基座上精雕细琢着日神、月神等题材的高浮雕图案,表达人们对享有自然神灵的崇敬,祈求他们的庇佑。此外基座上还刻有各种祥禽瑞兽、花卉果木等纹样,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头门两侧的石鼓

进入到陈家祠内,可看见在聚贤堂前,有石雕月台栏杆,精美异常。望柱间隔一米多,排列在台基四周,柱间栏杆和望柱都镂空雕刻有连续缠枝图案及花鸟,望柱头上雕刻有狮子,是广东民间祠堂习惯做法,但正面的望柱头上雕刻的是杨桃、橘子、佛手、菠萝等岭南水果,雕刻精美,富有岭南风情,又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这些石雕构思之巧妙,寓意之深刻,充分展现出岭南民间艺人匠心独运的精湛技艺。

月台栏杆

月台望柱头石雕 杨桃

除了上面那三处地方,在建筑的台基、柱础、廊柱、券门、墙裙等石雕构件的应用也能看出工艺非凡。厅堂的檐柱和柱间的横梁用的都是石材,方形石柱,柱础石雕凿为多层不同式样石礅组合,柱上伸出的梁头雕刻了人物、动物,梁身雕满花草纹饰,梁上的礅托雕刻成狮子,檐柱之间,除了中央开间铺设台阶上下通行外,其余都设有栏板,上面浮雕表现有故事情节或 “八仙”等内容,每组雕饰都含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加官晋爵

和合二仙

陈家祠石雕装饰代表着晚清岭南民间建筑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的社会风尚,但在有些石材构件上并没有过份雕饰,只是打磨光滑,把线条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既有装饰效果也不喧宾夺主,精雕细琢与简单装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岭南民间艺人奇思妙想和精湛技艺的有机结合。

天姬送子

太白退番书

曾子杀猪

陈家祠的精美,无论是今天主要讲述的石雕,还是其他的装饰艺术,都难于用文字完全描述出来,每个走进陈家祠的人,都会被陈家祠的精美所震撼,百闻不如一见,来走一走吧。

陈家祠游览信息

地址: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

开放时间:8:30-17:30(17:00后停止售票)

票价:10元

公共交通:乘17、85、88、104、107、109、114、128、193、204、233、250、286、旅游公交1线、2线到陈家祠站下,或乘坐地铁1号线到陈家祠站D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