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请教一下,二战时美国有许多德裔。当时美国政府是如何对待德裔人口的?

坚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德裔美国人也遭受到美国政府的打击,但比日裔美国人好太多了。

珍珠港事变爆发后,11万日裔美国人都被关入类似于集中营的营地。虽然允许这些日裔美国人保留财产,也没有刻意的虐待和强制劳动,但这仍然等同于坐牢,至少也是隔离。

但德裔美国人就要好太多了。

早在一战期间,德裔美国人就曾经遭到过打击。

有6000名德裔美国人因发表同情德国的言论,遭到逮捕关押。

很多同战争有关的美国保密机构,拒绝德裔美国人加入。

另外,德裔美国人有5亿美元的财产,被美国政府暂时扣押,防止他们用于支持德国作战。

不过,这些美国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资料中写道:当局对被拘德裔侨民的管理,相对人性化。尽管也采取了军事化的纪律,美国境内拘留营的条件相对宽松,举例而言,其为敌国侨民提供的伙食和正规军的官兵完全相同。堡奥格尔索普营地指挥官的信件记载,“这里没有对伙食的投诉,除了那些不知满足的家伙,大部分人对饭菜赞不绝口。”被关押者获准阅读书籍、杂志、报纸(需经检查);还能进行室外运动,包括棒球、排球、篮球、网球、拳击和摔跤。拘留营会不定期举行比赛,颁发奖品。专为女犯建造的营地未能派上用场,但类似的营地里倒也不缺少女性。每个星期,敌国侨民的妻子拥有两小时探望时间。


也就仅此而已了。

为什么呢?

很简单,法不责众!

也许大家不知道,美国人中很多都是德国后裔。

直到今天,目前德裔美国人是美国人数最多的一个移民族群,约占美国总人口数的17%。

要知道,欧裔美国人也只占美国人口的6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大半个世纪,德裔移民数量最多,是美国移民族群的第一。

到1900年,在克利夫兰、密尔沃基、霍布肯和辛辛那提这些城市中,超过40%的人口都是德国移民或者德裔美国人。

根据19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约5800万美国人声称他们拥有完全或者部分德国血统。

因为德裔美国人很多,他们充斥着美国的各行各业,也包括军队。

在南北战争中,北方军有50万人官兵是德裔美国人,占总兵力百分之二十五。

以当时美军为例,艾森豪威尔陆军上将,尼米兹海军上将,斯帕茨陆军航空军上将都是德裔美国人。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只是要求30万在德国出生的德裔美国人去政府登记。

这些人的旅行被限制,不能随便转移财产,防止他们做间谍。

另外,还有数千德裔美国人被捕。他们大部分是刚从德国移民到美国,还没有取得美国的国籍,有一定间谍嫌疑。

其中的几百人是在没有任何司法手续的情况下,直接被抓走后定罪的。


补充一点: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德国后裔。他的祖父弗雷德里克·特朗普在1885年从德国1个小镇卡尔施泰特移民到了纽约。


萨沙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由世界各地移民组成的国家,最早是土著印第安人,后来英国人、德国人、爱尔兰人等都先后移民到美国,到了二战爆发前,美国的德裔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一大种族了,他们的总人口要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8%,也就是说5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德裔。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

要知道二战中德国和美国是互相为敌的国家,在战争爆发时,也是民族矛盾最容易爆发内乱的时候,那么美国政府是如何对待自己庞大的德裔人口的呢?

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就已经对德裔出过手了,此后大部分的美国的德裔人口已经与德国和德国文化划清界限了,他们俨然成为了土生土长的的美国人。所以到了二战非常多的德裔美国人都参加了军队参与了对德国的作战,甚至美国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和尼米兹都是德裔美国人。因此二战中除了少数被德国纳粹文化洗脑的德裔美国人被监禁外,大部分德裔美国人都跟普通的美国人无异。

▲后来的美国总统埃森豪威尔也是德裔美国人

二战前德裔已经彻底融入美国文化,所以二战中的德裔已经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了

由于一战时的德裔美国人,他们被美国人称为“敌国侨民”,为了避免他们资敌并在国内制造破坏,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纽约先驱报》上的漫画,名为“来自‘敌国侨民’的威胁盘旋在纽约上空”

战争中美国政府将50万德裔美国人标注为“敌国侨民”,对其中不少人进行重点监视,约有6000名男性和少数女性被送进拘留营

▲美国反德漫画

除政府监视外,还有很多所谓的“爱国公民”,对德裔美国人暗中监视,他们对揭发可疑的邻居和同事这种事特别的热衷。

▲一战期间,甚至连公园都禁止德裔进入

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外国侨民财产管理局,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了扣押没收所谓帝国侨民财产的部门,他们雇佣了数百名官员,四面出击,在一战期间,扣押了近5亿美元可能与战争有关的私人财产。

可怜的德裔美国人,一方面对德国暴行和一系列坑爹行为表示失望和愤怒,另一方面,在美国又受到当局的监视、社会上的敌视、甚至不少人被监禁,财产被没收。于是德裔美国人为了不被隔离被敌视,决定与德国人划清界线,抛弃了德语,抛弃了德国文化,彻底融入到了美国之中。不仅从身份上成为彻底的美国人,从思想和文化上也彻底美国化。

经过了20多年的去德国化,德裔美国人已经完全以美国人自居,所以在二战爆发时,美国政府已经不用考虑境内德裔的问题了,因为德裔美国人已经拿起了手中的枪、开上了飞机开始了对德国的浴血奋战。

▲德裔美国人在西线进攻德国

而戏剧化的是,二战中因日本袭击珍珠港,日裔美国人过上了一战时德裔美国人的日子,他们成为新的“敌国侨民”,美国政府把在德裔使得招数在日裔美国人身上又使用了一遍,直至二战结束。


小油瓶侃历史


德国人能征善战,美国人打仗主要就靠德裔了,二战时同样如此,这些德裔美国人打仗时对德国可以一点也不手软,他们非常好的履行了军人的职责。

这个观点是我看《晓说》中高晓松的观点,美国占据绝对领导地位的是两个族群,第一是英国后裔,第二就是德国后裔,甚至在投票选择美国官方语言时,德语仅仅以150万票微弱差距输给了英语而已。

在高晓松的观点中,美国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团体,基本最核心的领导人是英国系的,他们领导者美国前进的方向;德国能征善战,因此军方权利大多由德裔把持,外出打仗就交给了德裔了;犹太人和华裔都是少数民族,差不多都在600万人左右,也是最聪明的两个种族,犹太人控制着美国经融、经济、舆论,华裔则是能写会算,大多在美国的高科技、科学技术领域等发展。

二战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不是德国偷袭,因此日裔被美国修建集中营给关起来了,但德裔并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也不敢限制,要知道日裔其实也就是少数民族,人少控制起来没问题,德裔可是美国第二大民族,而且军方都是德裔大佬,艾森豪威尔、尼米兹两员五星上将可都是德裔,当然这些德裔在打仗问题上面对德国也是一点不手软,爱因斯坦不就是德裔犹太人,就是他像罗斯福写信建议发展原子弹,目的就是为了轰炸德国了。

应该说,深受美国文化薰淘的德裔军人都是职业军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自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战后,艾森豪威尔还参选美国第34任总统成功,尼米兹升任海军部长,为了表示对他们的二战功绩的纪念,美国航母名字可有“艾森豪威尔”号的大名,而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更是被命名为“尼米兹”级。


狼烟火燎


没什么感觉,因为德裔美国人的认同在一战就强制打断了 大多数德国移民都是在一战前到达美国的,到一战爆发时德国移民总计有大约550万人(不计算在美国出生和死亡人数只计算移民数),而1920-1940年德国移民只有五十万出头。所以我们讨论二战时期的德裔美国人时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战 在美国对德二宣战之后,国内数量庞大的德裔团体显然成为了一个不稳定因素,毕竟特朗普的爷爷一战前还曾经写信给巴伐利亚王子恳求不要取消他们的国籍。谁能保证这样一场民族主义之战里不会出几个“精神德国人”帮助他们曾经的母国?(至少在其他美国人眼里存在这种可能性)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去德意志化”运动在美国展开,泰迪罗斯福在1915年曾经做出如下讲话 There is no room in this country for hyphenated Americanism. When I refer to hyphenated Americans, I do not refer to naturalized Americans. Some of the very best Americans I have ever known were naturalized Americans, Americans born abroad. But a hyphenated American is not an American at all … The one absolutely certain way of bringing this nation to ruin, of preventing all possibility of its continuing to be a nation at all, would be to permit it to become a tangle of squabbling nationalities, an intricate knot of German-Americans, Irish-Americans, English-Americans, French-Americans, Scandinavian-Americans or Italian-Americans, each preserving its separate nationality, each at heart feeling more sympathy with Europeans of that nationality, than with the other citize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hyphenated American who is a good American. The only man who is a good American is the man who is an American and nothing else. 简单来说,泰迪罗斯福号召人们剪断与欧洲国家的联系,成为一个纯粹的“美国人”。在美国参展后这个运动显然被用来针对德裔美国人。 在全美范围内,人们致力于清除任何与德意志有关系的标记,例如汉堡被叫做“liberty sandwich”,来自于德语的地名改成英语或者法语的地名(比如一个叫柏林的小城改叫马恩)图书馆里的德语书籍被下架甚至烧毁,在部分州甚至禁止在公共场合和学校使用德语。 在这种情况下,德裔美国人的自我认同快速瓦解,等到二战的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德裔美国人认同。


用户1816016446825435


二战对德裔美国人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一些,很多德裔美国人还是该干啥干啥,倒霉的是日裔美国人。

珍珠港之后,美国的公众对于日裔美国人的忠诚抱有怀疑,担心他们会为了日本进行对美国的破坏活动。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美国政府在此时做了一件其实很垃圾的事:把日裔美国人强制迁移走,关到监禁营里去。

于是,大量的日裔美国人就开始被迁走了。其中,被认为有搞破坏嫌疑的那些,被关进了美国司法部和军方运营的监禁设施,这些设施里同样还有被指控破坏、资敌的德裔美国人、意大利裔美国人。在这些日裔、德裔、意大利裔中,大部分都是被错误指控的。

但是对于那些什么事都没干、连嫌疑都没有的日裔美国人来说,事情并没有结束。这些日裔也照样被强制迁移、移到了单独设立的营地里,监禁起来,和其他的美国人强制隔离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一般德裔美国人、一般意大利裔美国人并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如果他们没有被指控为破坏者,那他们还是可以正常生活,甚至参军的都不在少数。被全体强制隔离的只有日裔。

这些隔离营地里的日本人拖家带口,但他们的居住条件却并不好。1943年,当时的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说:“至少其中一些营地的情况很糟糕,而且正在迅速地变得更糟。”

对于当时的日裔美国人来说,他们的居住条件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当地隔离营的机构是什么。

对于有些比较守规矩的机构来说,他们会遵从法律,给这些日裔美国人提供“相当于军队中级别最低人员的生活条件”。而对于不那么守规矩的机构来说,他们的营地会怎样就没个准了。曾经有营地把25个日裔放在一个四人宿舍里。

大致就是这样。在二战期间的德裔、日裔、意大利裔美国人中,德裔还算是受到影响比较小的,承受压力最大的是日裔。


史话戏说


德裔也是美国人,他们为美国而战,同理,美国也有很多华裔,他们也是美国人,为美国而战,甚至有很多中国人(当然也有其他国家人)还不是美国人,他们也加入美军,他们是为了绿卡而战。有朝一日战场相见,切莫手软。。。


狂飙的蜗牛144615070


英国国王都是德裔,两次世界大战不照样打的德国哇哇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