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为什么没有把外蒙古拆分治理?

爱没完没了914


清朝时期,蒙古地区大致分为三块,分别为:最早纳入清朝统治区域内的漠南蒙古,与如今外蒙古大致类似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和卫拉特四部所在的漠西蒙古。

漠南蒙古就是如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自然,漠南蒙古也是蒙古各地中人数最多、水草最丰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漠南蒙古也是清朝最早征服的蒙古地区。

绿色部分为漠西和漠北蒙古

早在清军尚未入关之前,尚是一个东北地区政权的后金,就彻底击败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占据了整个漠南地区。从此之后,清朝不但彻底清除了西部最大的威胁,吞并漠南蒙古之后,实力也有了急剧的增长。

清军敢在公元1644年倾巢而出大举入关,并最终占领天下,也与征服漠南蒙古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入关的清军不但有大量蒙古骑兵,同时,征服漠南蒙古,没有了后顾之忧,清廷才敢抽调大部主力南下。

漠北蒙古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古,漠北蒙古由于纬度更为靠北,且直接与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接壤,因此,哪怕对于蒙古诸部而言,这也属于环境严酷地区。当时的漠北蒙古被喀尔喀三部占据。

清初漠北、漠西蒙古形势图

虽然在皇太极时期,喀尔喀三部曾向皇太极进九白之贡,名义上臣服了清朝,但实际上,当时的漠北三部依然各行其是,并未真正成为清朝藩属。

不过,这一情况在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变化,崛起于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在首领噶尔丹的率领下,建立了强盛一时时的准噶尔汗国,为了实现其统一蒙古的野心,噶尔丹毫不犹豫地对近在咫尺的漠北蒙古发动的进攻,凭借强横的武力,噶尔丹将喀尔喀三部打得落花流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住富贵,喀尔喀蒙古贵族们被迫向清朝求助,康熙皇帝趁机恩威并用,通过军事、贸易等诸多手段,最终迫使喀尔喀三部屈服。公元1691年,即清康熙30年,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喀尔喀三部正式成为了清朝的蕃部,外蒙古从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康熙年间外蒙

既然直到康熙年间才彻底臣服,外蒙古也一直有与中央离心的倾向,那么,许多人因此产生这样的疑问:清朝为什么不对外蒙古进行分拆,以彻底消除其分离的可能呢?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清朝对于蒙古等地的统治的政策总体上是十分成功的。对于包括外蒙古在内的诸多游牧部落,清廷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众建以分其势”。

什么意思呢?就是清廷在漠北蒙古对于各部多设扎萨克,而各部扎萨克,却互不同属,从而将其彻底分化,使漠北无法形成统一强大的势力,以抗衡清廷中央。扎萨克,就是清廷对于蒙古等地设置的基本统治单位。

外蒙古

在漠北蒙古,仅在乾隆年间,喀尔喀部扎萨克就高达86个。而在雍正继位的第3年,雍正皇帝又从喀尔喀三部之中的部分出了21旗,设立了塞因诺颜部,使得喀尔喀分为了4部。与此同时,清廷在喀尔喀四部中又设立了正副盟长,进一步“分其势”。

可以说,清廷对于漠北蒙古的政策是十分有效的,整个清朝期间,喀尔喀蒙古虽然并非完全安稳无事,也曾发生过撤驿之变等兵变,但总体而言,并未形成大的乱子,更没有如清朝之前诸多中原王朝一样,让漠北蒙古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那么,为什么外蒙古最终又分裂出中国呢?这个原因也十分复杂,一方面,与清朝对于蒙古的政策有直接关系,虽然清朝对蒙古的“众建以分其势”的政策行之有效,但与此同时,清廷对于汉蒙分离的严格分离,也使得在清朝数百年间的统治期间,蒙古地区不但没有彻底的融入中国,反而与汉地渐行渐远。

如今的蒙古国

可以说,在清朝统治的数百年间,外蒙古地区虽然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生活方式,都与中原地区大相径庭。这样的情况,在王朝鼎盛时期自然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是,一旦王朝衰落,这些地区势必会升起分离之心。

而在清朝末年,情况还远比其他王朝末期更为复杂,清朝末年,除了清王朝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在外部,也开始面临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而外蒙古的最终分裂,也与列强有直接的关系。

从康熙年间漠北蒙古彻底臣服清朝开始,沙俄的势力就开始触及到了外蒙古地区。清朝中期,喀尔喀蒙古的多次动乱,背后都有沙俄的黑手。而到了清王朝急剧没落的晚期,沙俄更是明目张胆地将侵略的触角深入了漠北蒙古地区。

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

最终,在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中央政府对于蒙古地区统治急剧衰弱之时,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开始事实上分离出中国。1945年,二战结束之际,在沙俄的继任者苏联的支持之下,外蒙古彻底分离出中国。

因此,在清末民初内蒙古分离出中国,其实与中央王朝的控制力有直接的关系,无论清朝有没有将外蒙古地区拆分,一旦中央王朝衰落,一旦中央王朝对于外蒙古地区的控制力急剧减退,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动之下,在列强的支持之下,外蒙古地区都将面临分离出中国的危险。


鸢飞九天2018


清代蒙古囊括了现今蒙古族居住的绝大部分地区。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就与附近的蒙古诸部会盟、联姻。天命(努尔哈赤)九年,蒙古科尔沁部首先成为后金(清朝的前身)的藩属,之后其他部落相继归顺,他们每年需向清朝进贡。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内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尔梅克由俄罗斯帝国统治,其余各部均纳入清朝版图,乾隆帝作诗曰:“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

清代蒙古分为八旗蒙古、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实行盟旗制与札萨克制。八旗蒙古于天聪(皇太极)九年从八旗满洲中分出,是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性质相同的军事组织。内属蒙古各旗由朝廷任命官员治理,与内地的州、县无异。外藩蒙古各旗则由当地的世袭札萨克管理,处于半自治状态。在外藩蒙古,以若干旗合为一盟,设正、副盟长,掌管会盟事宜,并对各旗札萨克进行监管。在中央,则由理藩院统管蒙古事务。

外藩蒙古又按其归附清朝的先后分为内札萨克蒙古与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即内蒙古,于天命至康熙初年陆续归附清朝,并随清军征伐各地,多是从龙功臣,不但政治地位较高,还保留了一定的兵权。康熙中期以后归附的各部称为外札萨克,虽然也享有较高的封爵,但其兵权统归当地的将军、都统、驻扎大臣(西套蒙古二旗除外)。外札萨克蒙古中的喀尔喀四部后来成为外蒙古。

外藩蒙古位置距离中央较远,且不是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所以清朝没有过多干预其政治军事的发展,由当地的札萨克(执政官)和清朝特派的办事大臣进行管理。

外藩蒙古时常出现反叛,但基本是小反叛,没有公开反叛清朝,这些反叛没有动摇到清朝的统治。

对于这部分蒙古人,清朝采取了宽松的羁縻统治政策,双方通过盟誓确立权利义务、满足各自的利益要求。

自西周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犬戎,秦汉时期的匈奴,西晋时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的柔然、隋唐时期的突厥、宋代的契丹、女真、明朝时期的蒙古人,中国历史上能够彻底解决北方胡人犯边问题的只有元朝和满清,而元朝的蒙古人就是自北方而下的,其后就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清朝对外蒙古的控制力足够强,没有必要通过“改土归流”式的做法,将外蒙古改制为省。

不过清朝末年,清政府也曾一度打算将外蒙改制为省,但是由于清政府昏庸和错误的措施,行省制改革在蒙古地区推行的很不成功,直到清朝灭亡,也没有把蒙古改制成行省。而且,俄国充分利用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汉蒙、满蒙之间的矛盾,煽动偏激的蒙古分子进行蒙古独立。


趣野观史


清朝时期,外藩蒙古又分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其中外札萨克蒙古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外蒙古,这一类蒙古人距中央远,战略位置又不重要,也很少有“从龙功臣”,所以清朝让其当藩属的治理成本就小多了,每年再收点朝贡,美滋滋,对于逐渐南移并农业化的清帝国来说,蒙古草原并非其统治重心,就不必如此麻烦了,而且清朝本就起源于北方,蒙古在明亡之前便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了,当当“屏藩朔漠”就好,这样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