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点击“潍县老事儿”,关注不扯淡的公众号

按:

上世纪40年代,弥足珍贵的航拍鸟瞰图

1945年8月17日,自重庆起飞的美军“鸭子行动队”飞抵潍县,前来解救乐道院集中营。解救成功数日后,美军队员拍摄了一组航拍照片,拍摄主体包括乐道院集中营周边环境等,亦包括少数潍县城内外的俯瞰图。此图即为其中之一,将当时连接潍县县城与东关的朝阳桥及白浪河两岸建筑纳入了镜头。

至上世纪40年代前后,由于摄影技术的逐渐普及,以潍县为拍摄对象的老照片为数已经不少。但由于拍摄角度所限,其拍摄主题多为某一具体建筑或者局部,难以直观窥见城域全貌。这一组美军行动队员拍摄的航拍照片,是目前能够寻见的最早的潍县相关鸟瞰图。

借助这张照片,我们得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当年的城关概貌:县城跟东关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坝崖大街到底是个什么规模?南下河、北下河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这张航拍图,得出自己的答案。而这,正是这张老照片的珍贵之处。

1945 VS 2019,今旧鸟瞰图对比。

1945:潍县城东门朝阳门。

1945年的朝阳门西首,迎面就是县城东门朝阳门。朝阳门外原有瓮城,门上原有谯楼,二者早已经在厉文礼主政时代被拆除,而新建了标准钟钟楼。朝阳门内,再往西就是东门大街,即今东风西街和平路以西段的前身。

1945:潍县东关坞西门庆成门。

朝阳桥东首到庆成门的一小段引桥,是南北下河的分界线。往东进了庆成门,即东关大街,也就是今东风东街亚星桥以东段的前身。下河、东关商贸繁荣,照片中可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1928年的盛夏,潍县东关保卫团董事会决定售卖瓮藏于庆成门谯楼上十瓮火药,民夫在操作不慎,发生爆炸。丁叔言在《五十年之回顾》记“庆成门内外,沙滩河畔,炸伤之人甚众,多体骸不全。城内东马道、水巷子、海岛寺等街,残肢断骸,越城飞堕,或一臂高悬檐际,或手足散布墙腰,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1945:潍县朝阳桥上人头攒动。

白浪河上,连接县城东门与东关西门的是1934年8月建成的高水位新式水泥大桥,这是潍县发展史中第一座现代桥梁。筹建之初,1932年潍县各界成立建筑白狼河铁桥筹备委员会,最初的动议是拟购用胶济路拆下之旧白狼河桥钢材建设钢铁大桥,并邀请山东省建设厅的潍县籍专家宋文田(宋文田(1896~1982),字砚耕,山东潍县北寨里村人,即今寒亭区固堤街道北寨里村。1928年3月,留美回国后的宋文田任职于山东省建设厅)前来勘察设计。然而,宋氏调查匡算后得出结论:“盖以胶济路之旧白浪河桥架,系供火车通行之用,各部构造,均甚笨重,以之作城市桥梁,其所具能力,不克尽量使用,自非经济之道。且因桥梁笨重之故,桥台、桥墩,亦须随同加大,所费亦属不赀”,实际上否定了此种方案。

该桥后采用钢筋混凝土设计方案,建成的大桥有钢管护栏,有锃亮的路灯,政府将其命名为“朝阳桥”,老百姓则慨叹其宏伟壮观曰“天桥”。1948年解放后,这座桥改名“若飞桥”,1965年又改成了“东风桥”,至1973年重建后的大桥仍名“东风桥”。后来,经营城市搞桥梁冠名权出让,换了新的名字“亚星桥”。

1945:坝崖大街鸟瞰图。

头脑活络的民国潍县县长厉文礼,为了筹集城市治理资金,预售尚在图纸上的南坝崖沿街房地块,跟现在“炒楼花”有点类似。筹得资金后,将南坝崖改造成了一条南北长1里多的商业街。这张俯拍图中,朝阳门以南,清晰可见沿河一条南北走向的商业街,两侧店铺林立,鳞次栉比,都是这次“经营城市”之后的成果。

↑ 1945:南下河、北下河,大致是今东风东街路南泰华城和路北摩尔公寓一带。庆成门南北的一段东关圩子墙亦被纳入了镜头。

未经允许,谢绝转抄。

铁粉儿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门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