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自己得了冠心病?

爱山乐水21


如何确定自己得了冠心病?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中最常用的是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符合实验,而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心脏冠脉造影。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则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日臻完善。最早人们主要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心肌酶学检查和心电图特征来诊断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近年来,发展了许多新的检查方法和技术,如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血池显像等运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1)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別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心电图负荷试验: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掲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他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4)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 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 Holter监测。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

5)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6)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1、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2、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7)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8)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別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9)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注重养生,才能远离疾病,获取更多养生知识,请持续“关注”中华养生道。


中华养生道


冠心病是不能自己确定的,但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下集中情况,可以考虑患上了冠心病,然后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确诊是否患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紧缩样疼痛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每年作一次血压检查;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心血管康复张辉医生


确定有没有冠心病那是医生的事情,而且是心血管医生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事情。

王医生今年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最大的患者91岁,去年曾经治疗过一个21岁的心肌梗死患者。

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约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年龄跨越20-90岁;一旦确诊冠心病,就需要长期的关注,甚至可以说长期的服用药物来控制。那么王医生给出大家一些提醒,当您有这些高危因素,或有这些珍不舒服的时候,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冠心病,尽快去找一个心血管医生看看,至少可以在网上咨询一下医生有没有必要去医院看。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家族史,比如您的父母患有明确的冠心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或支架或搭桥等手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喝酒;肥胖;不运动;不健康饮食;等等这些都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就是这些人更容易得冠心病。当这些人一旦出血下面这些不舒服,基本上就可能是冠心病:

发作性的心前区疼痛、胸闷、胸闷憋气、牙痛、咽部紧缩感、头疼、左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腹痛等等表现;这些疼痛都是发作性的,每次持续2-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明显缓解。

这些不舒服多于活动、劳累、大便用力、吃的过饱、上楼等等用力后发作;等这些症状好转后,就和正常人一样。简单来说冠心病的这些这些表现都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个时候加以您抓紧时间去医院看看。

那么我们心血管医生又是怎么诊断冠心病的呢?

我们除了详细询问上述的症状,还要结合心电图,最好是有发作时候的心电图,这样就更能明确诊断;当然理论上还可以根据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冠脉CT,冠脉造影来诊断冠心病;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一个适合患者的,而不能一上来就给患者做冠脉造影。

总之,诊断冠心病是心血管医生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心血管王医生


诊断任何一个疾病,都要从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这几个方面收集证据。

下诊断的过程如同给一个罪犯定罪,收集到的证据太少,只能定为嫌疑犯;而掌握证据越多,证据强度越高,则定罪依据越充分。

病史:

主要症状为胸痛。 部位在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范围大概手掌大小,界限不清楚。有时伴有左肩、左臂、颈、咽、下颌等部位放射痛。疼痛常常会在活动之后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证据强度 ★★★ )

其它病史:如果患者过去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则发生冠心病的嫌疑会增大。有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男性在40岁以后,女性在更年期以后,也都是冠心病的重点嫌疑对象。(证据强度★★)

体格检查:

早期冠心病一般无特殊体征。发病时可能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皮肤出冷汗。后期可能出现心衰、瓣膜关闭不全、心律失常等对应体征,但都无特异性。(证据强度★)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

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相应缺血性变化。为诊断冠心病的有力证据。(证据强度★★★★)

患者静息时的心电图有可能正常。但如果有陈旧性心梗或典型的ST-T改变,也可作为证据。(证据强度★★★☆)

2 特殊状态下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更有助于我们捕捉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变化,诊断可信度比普通心电图更为提高。

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专门用运动的方式激发心肌缺血,同时进行心电图记录,也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

3 心脏彩超检查:

普通心脏超声可探测到缺血区室壁活动减弱。但对早期的冠心病难以发现。(证据强度★★★)

4 冠状动脉CT造影:

可直接通过CT影像观察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堵塞,但是受限于设备的精度,准确性暂时还无法与直接造影媲美。(证据强度:★★★★☆)

5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这一项证据的强度,可以压过前面所有的检查。(证据强度:★★★★★)

总结

冠心病还可以做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等检查,因为平时一般医院应用得相对少一些,这里就不多说了。

想诊断冠心病,就按照我前面说的顺序来,一项项地收集证据。

阴性(检查结果正常)的证据越多,则冠心病的嫌疑越小,阳性(检查结果异常)的证据越多,则冠心病的嫌疑越大,阳性结果的证据强度越大,冠心病的可能性也越大。

●对于一般人体检而言,至少应该做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这些最基本的检查。

●如果有胸痛症状,还应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脏彩超等。

●高度怀疑冠心病的,则需要进一步做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学习更多日常疾病知识。


郑医生百嗑


通过症状进行疾病自我判断是不靠谱的!

要知道,冠心病只是心脏病的一种,症状相似的疾病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多医生都不敢说能百分百进行判断。

冠心病的诊断永远离不开冠脉造影,这是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很少应用于前期诊断。

所以说是否患有冠心病,还是需要医生来判断,但并不是所有医生判断的标准都一样的,这个需要区别描述:

江湖神医

病人:大夫,我胸口很痛,最近特别难受.....

医生:你这是胸痹,很严重,有生命危险,但没事,我给你开几副药,保证药到病除!

这种神医没法评价,可能真是神医!

诊所医生

病人:大夫,我胸口很痛,最近特别难受.....

医生:这样啊,我用听诊器听一下.....同时帮病人号脉,我可以肯定你有冠心病,这种情况你必须吃药,我给你开点药。

这种诊所现在很少了,但10多年前特别多,医生不正规,医疗器械也不卫生。


照本宣读的专家

病人:大夫,我胸口很痛,最近半年里特别难受.....

医生:平时休息、睡觉的时候有这样的情况么?

患者:发作时间不一定,休息时也出现过。

医生:有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吗?抽烟么?

患者:没有,我生活饮食还是很健康的,平时还喜欢健身,不抽烟。

医生:那你做个心电图,我在看看

医生:你的心电图很正常,你应该是平时压力太大导致的,没什么事情,回去吃点安神药,注意休息就好了。

这种应该是最常见的医生了,从客观来说,其实没什么毛病,但由于其诊断永远凭借书本进行诊断,很容易误导病人,因为此类病人并不一定是精神压力导致的,因为如果是精神压力导致,时间一般来说很短暂,不可能持续半年之久,绝对是有病因的,这就是一种误诊。


这个例子应该很多人深有感触,心肌炎、隐匿性冠心病都无法被常规检查,检测出来,而且还有因为脊柱病变,导致的脊柱源性心脏病,更是无法被心内科医生检查出来,这些病都可以危及生命,有多少人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


当然了,上面的可能并不完全,因为还有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运动试验、冠脉CT,造影都是传统医疗常用的检查手段,具体如何判断,还需要考虑医生的水平!

(本文由罗民教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私聊联系,共同探讨。关注本文作者,获取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共同进步)


罗民教授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常见于老年人,但近年来越来越年轻化。冠心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诊断:

1、心绞痛症状。典型症状是运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就像胸口压块石头一样),持续数分钟到十几分钟,休息或舍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可缓解,并且向背部或左胳膊内侧放射。也有不少人症状不典型,比如胸闷,背痛等,甚至牙疼。

2、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改变,通常所说的ST-T改变。但单纯的心电图改变意义不大,要结合年龄、症状等。经常有人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报告说有ST-T段改变来找我咨询,其中有好多也并没有冠心病。

3、运动平板试验。在冠脉CT普及之前用的很多,现在慢慢被大家忽略,但还是一项很实用的无创检测手段。需要在运动平板上跑或者快走一段时间,然后对比运动前后心电图ST段和T波的改变,这要比单次的心电图有意义很多。

4.冠状动脉CT。现在应运很广泛的一项检查,可用于高危人群的冠心病筛查,虽然要扎个静脉留置针并注射造影剂,但相对来说创伤很小,但肾功能不全以及对造影剂过敏的人一定要慎重。做冠脉CT需要心跳慢一点,这样做出来的图像才更清楚,现在64排CT需要心率最好控制在70次以下,如果心率快,需要提前吃倍他乐克等药让心跳变慢些。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冠脉CT不能精确的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多少,因此,如果发现冠脉有病变,通常需要做冠脉造影来进一步判断。

5、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可以看出每一条冠脉及其分支的走形和狭窄程度。冠脉造影要住院在导管室做,需要通过腿上或胳膊上的动脉插入一个导管,打入造影剂,然后用放射线照射成像。有一定的风险,但通常很小。

冠心病要一步步通过上述步骤来诊断,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漏诊或过度诊疗。


指尖上的心脏


在冠心病日趋年轻话的今天,呈年轻化趋势,随处都可以听见“冠心病”这个词。常有人开玩笑说:什么冠心病?缺乏关心或关心过度,得了这个“关心病”。


这个“关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有很多种分型。又有可能表现出症状让你提前预防。又有可能隐藏得很好,不被你发现,等他一出手时,你便游离在生死边缘。

最厉害的杀手就是无症状心肌梗死,让你防不胜防,出招致命。死在他刀下的最年轻,据了解,才20岁出头。

杀手出招,并非无迹可寻。你总会觉得周围气氛不对,有所暗示的。所以我们不能忽略细节。

首先我最想说的就是,你感觉身体疼痛,医生建议做心电图,一定不要拒绝。

每个部位疼痛,都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上至牙痛,下至腹痛。我遇见过一个老年人腰骶部疼的,加上他有腰椎病,到医院就是心肌梗死,前后不到10分钟,人就去世了。

(花这段文字就是要大家身体疼痛时,最好做心电图。因为我遇见来就诊的病人总疑惑,觉得医生又在乱检查了,我牙痛、肚子疼等,为什么要做心电图。)

言归正传,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才能确诊!其余的什么冠状动脉的CTA、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只能是医生考虑冠心病时,助诊而已。



冠心病的一些典型的症状有:

1、胸闷气短

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后容易出现胸闷、心悸以及气短,会随着病情进展加重。夜晚平卧时,感到胸闷憋气,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或坐或站方感舒适者等。

2、咳嗽、咳痰

患者也会咳嗽、咳痰,夜间平卧时可明显。出现左心衰时可有粉红色泡沫痰。

3、口唇紫绀

心功能减弱,使得缺血缺氧,口唇紫绀,加重了伴皮肤黏膜紫绀。

4、腹胀、纳差

患者可出现腹胀、纳差,伴有打嗝嗳气,这主要是心功能减弱之后,胃、肠、肝淤血等引起的。

5、心律失常

有诱因或无诱因的出现心慌不适,患者常形容像偷了人家东西一样的心情,心跳得“噹噹的”。

6、疼痛

心绞痛或其他部位疼痛。如我上面提到的。心绞痛,舌下含服“救心丸”基本应缓解。如不缓解,千万别再浪费时间,立马到医院,或最好呼叫120急诊。如果确实是心肌梗死,可建立绿色通道,节约时间,挽救生命。



个人可以通过以上来了解一下是否有患冠心病的可能。

切忌不要对号入座,使自己焦虑不安。也不要掉以轻心,延误诊断。

今天我之所以花大段的字,不是想教会大家怎么来判断自己是否有冠心病,而是想让大家在最危险关头时,懂得不要耽误自救的时间。

我作为医生,在面对太多死亡之后,深深的感到生命可贵呀!


余千兰


这是一个关于冠心病诊断的问题。

要么冠脉造影狭窄程度超过约70%可以诊断冠心病,

如果没有做血管造影,那只有结合典型症状及心电图或跑步实验也是可以确诊的。

到目前为止,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还是冠脉造影。冠脉造影狭窄程度超过约70%可以诊断为50%~70%为临界病变,50%以下可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于一些没有达到70%,如果进一步做血管内超声(IVUS) 如果狭窄部位斑块负荷达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诊断冠心病。

但这不是绝对的,我们临床上很多冠脉造影检查血管没有发现明显狭窄的,也可以诊断为冠心病,为什么?

只要是冠状动脉病变引起来的心脏病都可以称为冠心病,所以冠心病范围很大。

因为我们工作中诊断冠心病有两种诊断方式:

1影像学诊断,就是前面的狭窄70%;

2临床诊断:

A对于一些没有做冠状动脉检查的,不知道狭窄程度多少,如果有典型心肌缺血症状如胸闷胸痛等,也可以诊断为冠心病;

B对于一些有心肌缺血症状,但血管造影结果是好的,这一类人也可以诊断为冠心病,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变异性心绞痛,主要是见于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好的,因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这也是冠心病。

为什么心脏供血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我是这样认为的:冠就是帽子的意思,冠状动脉就是像帽子一样的动脉(如下图:),很像古代的官帽,左边、右边各有一个帽耳朵,所以就是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希望对你有帮助!

希望大家补充!


健康守护神阿波罗


毫无疑问,确诊是否得了冠心病必须由医院来完成,否则,自己和除了医院医生以外的所有人都不能对冠心病做出最后诊断的。

但是,如果出现一点与冠心病有关的症状就去医院,这也不现实,所以掌握一点冠心病自查知识很有必要,尤其是中老年人。

需要关注的冠心病的症状表现自己可以这样区分,一类是显性冠心病,一类是隐性冠心病。

显性冠心病的症状特点比较容易掌握,就是典型的程度不同的心前区症状附带典型的全身症状,第二就是典型的引起典型症状的诱因,第三是症状发作的时间。

典型症状一般是疼痛(压榨性疼痛最典型)憋闷。全身症状有头晕,出汗,软弱无力。

诱发因素有运动(包括本不该感觉劳累的运动量),情绪波动,寒冷。

发作时间,一般只发作数分钟或十几分钟,然后经过治疗或自行恢复常态。当然出现心肌梗塞或心衰等情况者除外。

最不好掌握的,也是危险性更大的是隐性冠心病,症状非常不典型,非常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一些人没有可参考的症状,一些人只表现容易疲乏无力,呼吸不均匀,头晕,莫名的恐惧感,阵发的跛行,甚至出现诸如肢体、手指疼痛,嗓子疼,牙疼等等。所应当采取的办法是发现自己经常感觉不适,自己又不能做出判断,尤其是有些不适经过多次用药治疗都没有效果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另外中老年人定期的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很有必要。

有些人采用自行服药进行诊断性治疗,这样做还是会有一定风险,还是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性治疗才对。


华灯初上35014207


(隐性冠心病)又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冠心病患者沒有心绞痛的症状表现,但是经有关捡查证实有心肌缺血的客观指征。据有关方面的报道,心肌缺血完全无症状者,在人群中大约有5%左右。(一)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无症状,亦无体征,多数是在身体普查时发现。或有的病人有轻度的胸闷,心悸,或心前区轻微短暂的刺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或有时轻度气短,少气的症状,活动时稍为明显。由于这些症状表现轻微与短暂,故大多未引起注意。(二)动态心电图捡查。(24小时心电信息)(三)心电图运动试验。(四)超声心动图。(五)运动核素心肌显像。(六)血脂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