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武林最后的秘笈:《拳商》

题记:

一介武夫和一流拳王之间隔了一本《拳商》的距离……

在虚拟的武林江湖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那就是天下各路高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终极目的只为争夺到某一本武林秘籍,然后炼就盖世神功,登上武林盟主宝座。

比如《神雕侠侣》里面,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五位天下最厉害的高手来了一场“华山论剑”,于华山之巅斗了七天七夜,远远超出了人类极限,只为得到那本梦寐以求的《九阴真经》。

而在真实的武林世界,也就是搏击、格斗界,《九阴真经》、《葵花宝典》、《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这类神乎其神的武林秘籍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没有所谓速成的心法口诀,一切都是武侠小说作者的想象而已。

截至今日,全世界习武者总数大约有2亿多人,国内参加武术健身的人口总数约为7000多万,占世界习武总人数的35%,占国内总人口数的5%。

作为拥有14亿人口总数的中国人来说,习武者的比例不算太高,但放之全世界范围内习武总人数来看,数量又是很可观的。

在几千万的习武者当中,为什么功成名就和集大成者总是极少数,大部分习练者都籍籍无名?

并不是这些极少数成功者得到了什么“武林秘籍”,如果真有的话,那就不能不提到一个稀缺又现实的武林词汇——《拳商》!

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中,有三样东西很重要,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分别简称IQ(智商)、EQ(情商)、AQ(逆商),并称3Q。

3Q是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有专家甚至断言,100%的成功=IQ(20%)+EQ和AQ(合占80%)。

3Q高的人,成功的几率也显然更高;而3Q低的人,失败的几率则无疑更大。这已经被无数次科学实验所证明。

同样,对于习武者甚至以打拳、搏击为生的人们来说,拳商的高低也几乎决定了其这条道路上能走多久,能迈多远。

何为拳商?

老刀认为,拳商是指拳击商数(Boxing Quotient)、搏击商数( Fight Quotient)或格斗商数( Combat Quotient),可简称BQ、FQ或CQ。

简单讲,拳商就是人们对搏击技术、搏击环境、搏击情绪、搏击心态、搏击过程等搏击运动各环节的正确认知、调适与掌控能力。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商在搏击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延展开来,拳商至少应该包括:

对各种搏击术的深刻理解与综合运用。

相对传统武术而言,中国散打、韩国跆拳道、日本柔道、日本空手道、西方拳击、泰国泰拳、巴西柔术、荷兰踢拳等是当代最具实战价值的格斗术,而拳击、mma、自由搏击又是当今世界三大最主要的格斗竞技比赛形式。对于有志于职业站立式格斗或地面技格斗的选手来说,最好都要接触并精通2~3门格斗术以上。

不要做搏击笨蛋

比如你选择打自由搏击,散打的“远踢近打”“快进快出”、拳击的“摇闪”、踢拳的“X形进攻”、泰拳的“箍颈膝撞”及各格斗术之间的无缝连接与综合运用,都要反复去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如果只想靠散打闯天下,其职业道路恐怕走不太长远。我国著名职业拳手邱建良、魏锐、李景亮、张伟丽、蒲冬冬等人,绝不仅仅只会散打技术,而是将多种现代格斗技融为一体集于一身,有些还有传武的功底。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绝不会囿于一门格斗技而坐井观天。

对个人条件的准确定位和自我雕琢。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硬件”素质都不一样,什么样的格斗技术与动作更适合自己,应该要比谁都清楚,在“适合练”、“练好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最好能雕琢出“绝招”和“杀招”。

早期散打运动员柳海龙的“柳腿壁挂”、郑玉篙的“转身后摆腿”、苑玉宝的“苑边腿”,既是成名技,也是克敌制胜的绝招。自由搏击名将邱建良的“鳄鱼摆尾”、位宁辉的“催肋拳”、方便的“前手摆拳加后手重拳”,都堪称杀招。

杨茁的定位转型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转型之后的杨茁勇夺WLF金腰带

杨茁在2012年以前,虽然多次获得过地方散打冠军和B级赛事泰拳冠军及综合格斗冠军,但并不为人知。真正让更多人知道杨茁,则是从他2012年底踏上武林风擂台开始的。在前期武林风的擂台上,杨茁主打轻量级(70-73kg),在这个黄金级别,有太多的“降重狂魔”,杨茁的体格和力量占不了优势,除了留下“敢打硬仗”的赞誉,其职业比赛成绩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理想。

后来,杨茁改打次轻量级(67-68kg)和羽量级(64-66kg),拿下了2014WLF 67kg世界金腰带、2014昆仑决65.8kg世界金腰带、2015武林风67kg世界功夫王者金腰带和2017昆仑决66KG世界王者金腰带,成为国内两大A级赛事第一个“四冠王”。

杨茁如果在竞争最激烈的轻量级未及时转型次轻量级的话,以他的“条件”很难取得后来的搏击成就。

对对手的认真研究与赛前针对性训练。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是一个千古不变、屡试不爽的战斗哲理。无论是战场两军对垒,还是擂台两个人的PK,在“战斗”打响前,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研究对手,不放过对手的任何信息和细节,找出对手的优势和弱点,并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制定好如何进攻与防守、综合应对的战略战术,然后贯彻执行。

2016年11月5日,一龙与播求二番战争议性点胜,这场比赛被评为“世界五大黑哨之首”。一龙一边被搏击粉丝臭骂,一边名气达到了其搏击生涯的顶峰,开始膨胀和飘飘然,再结合当时武林风平台自身需要噱头重振旗鼓,于是就有了2017年的“一龙王者挑战赛”的出炉。

一龙是一个从未进入过世界前十、名气远远大于实力的从百姓擂台起家的包装型选手,以个人命名举办全球王者挑战赛,这是非常疯狂和不明智的举动。

在高额奖金刺激下,迎来了“娃娃脸杀手”西提猜、“成吉思汗”达占巴·阿斯科洛夫、 “机械战神”阿拉佐夫、K-1 World Max末代王者恩里克·科尔、泰拳天王杀玉狼、 WGP世界冠军罗伊·布鲁诺、FDKB世界冠军克里斯多夫·米纳、Lion fight世界冠军哈桑·拓伊等八位世界顶级高手捉对厮杀,经过大半年的残酷淘汰赛,西提猜杀入决赛。

“一龙王者挑战赛”大结局令人唏嘘

活动自当年3月份启动,到11月4日进行最后的决赛,为期8个月,可以说为一龙留足了备战时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龙在决赛第二回合1分10秒的时候,遭西提猜一记左高扫KO。

这一方面说明自由搏击P4P世界排名第一的西提猜果然实力非凡,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龙原有技战术的致命漏洞和备战的严重不足,他只是在一次次的观摩比赛中享受“主人”的感觉,自我麻痹,自我感觉良好,坐等最后决赛时刻的到来。即使不是与西提猜对阵,其他七位的任何一位,同样都是一龙难以迈过的门坎。

纵观整个赛事,当事人对自身实力认识严重不足,对对手研究严重不足,然后备战又严重不足,这三个“严重不足”导致所谓的“一龙王者挑战赛”离当初的预期南辕北辙,等于为别人白白做了嫁衣,甚至成了世界搏击界的一个经典笑谈。

一龙是对中国职业搏击做出过一定贡献的草根拳手,若论拳商,你要我怎么说呢,只能呵呵了。

对场上局面的灵活应对和对战机的把握。

搏击赛事,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常有意想不到或惊天逆转的情况发生,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知道谁是胜出者。

以前,我们讲“狭路相逢,勇者胜”,但现在看来,“狭路相逢,智勇者胜”,光有勇是不够的,还得有智,有韬略,有勇有谋方能克敌制胜。

西蒙·马库斯曾经是中国搏击界的噩梦,自2010年首次来华一回合ko郭行行以来,后又一挑二战胜青格勒和李帅,车轮大战ko王安莹,TKO武警李备,中方派出前国家散打队队长“过江龙”姜春鹏,也没能阻挡住马库斯的嚣张势头。

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方便迎战。论身体条件、硬度和力量,马库斯成压倒性优势,方便几无取胜可能。但是,马库斯的拳腿组合动作大开大合,还没有达到精湛的境界,这就存在技术衔接漏洞。

“死神”方便两回合四次击倒西蒙·马库斯

方便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采取“快进快出,灵活机动”的打法,尽量避免“硬碰硬”,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在防反中抓机会打迎击。马库斯来势汹汹,求胜心切,在发起多次进攻却迟迟不能得手而开始显得有些急躁冒进时,很快露出破绽,方便抓住机会在头两个回合中四次击倒马库斯,以TKO提前结束比赛,终结了马库斯对华不败的神话。

2018年11月3日,前国家散打队长付高峰签约武林风,从体制内散打转型为职业自由搏击。在连续重拳K0达瑞尔·西特曼、苏亚雷斯、高木健太三位二流选手后,2018年11月3日付高峰职业站首次迎来了前世界排名第九的亚历山大·斯特库伦科。

在世界一流高手面前,付高峰以前“狂轰滥炸”的打法很快失灵,第二回合就出现体力不支,被亚历山大抓住机会四次击倒读秒,惨遭TKO。2019年10月23日付高峰对战巴西选手卡洛斯·佩雷拉,在开局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第二回合 因麻痹大意头部出现空档,被对手一记变线踢上头KO,大意失荆州。

付高峰的散打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连续多次取得过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和冠军赛80kg冠军,但其在职业擂台上大开大合、狂轰猛炸、不惜提前透支体力的打法又是极其不明智的。

两相比较,同为国家散打队出身,“师兄”方便的拳商远在“师弟”付高峰之上。

良好搏击习惯的养成及每次赛事的总结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终至厚积而薄发的结果。搏击亦然,只有那些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提高的研习者才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自2018年4月邱建良首次荣登自由搏击著名网站Combat Press羽量级世界排名第一以来,迄今已连续19个月稳坐羽量级世界第一宝座,虽然这份榜单没有四大拳击组织排名那么权威,但也足够代表当下世界自由搏击的最高水平。

荣耀的背后,不仅是先后战胜赛格东、金东秀、古拉宾、魔煞布、江通猜、伊利亚斯·布莱德、肯姆、迪伦·萨尔瓦多、 长岛雄一郎、考·维拉萨克雷克等世界一流选手的赫赫战绩,更是邱建良长期勤学苦练和善于思考总结的双向结果。

邱建良的好习惯-做“搏击笔记”

除了超出常人的训练强度,邱建良有一个难得的“记笔记”的好习惯。无论是日常训练、与队友交流,还是每次比赛,都有笔记记录;无论是赛前研究的对手的特点、优劣势所在,还是针对性训练的不足、需要调整的技术,亦或是赛后的胜利经验、失败教训、场上失误等总结分析,都一一留有记录备忘,并随时拿出来复习、研究,这跟“复盘”其实是一个道理。

在邱建良看来,搏击是一门“击倒艺术”,而不是蛮干。他的训练笔记里有一段总结值得每个搏击选手反思,他说:

三等选手打情绪打本能,二等选手打技术打力量,一等选手打时机打漏洞。

能悟出如此境界,也就不难理解邱健良所取得的搏击成就了,他的确是一位“靠脑子打拳的人”。

拳手人设形象的打造及与粉丝的互动。

职业拳手和体制内拳手本质上都是专业的,区别在于体制内选手拿的是工资和奖金,荣誉更多是属于代表队和国家的,打拳是一种工作和任务;职业选手则拿的是出场费,赢了也可以有奖金,荣誉更多是专属自己的,打拳是一种职业并以此为营生。

所以,以打拳为生的职业拳手会更拼,也更需要包装和推广。拳手签约了哪个赛事,这个赛事的宣传部门就会对这个拳手从各个角度进行宣传报道,让曝光率达到最大化。这样,从绰号到技术风格到比赛成绩,慢慢就会形成一个人的人设,或平淡无奇,或不温不火,或成为明星拳手。

个人社交媒体不容忽视

在拳手人设的打造上,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为拳手打造个人自媒体提供了时代方便和机会。同样作为一个职业拳手,有的个人社交媒体粉丝达几十万上百万,有的只有几千,这就是差别。

除了拳手的知名度直接带来的粉丝,拳手对个人自媒体的重视和经营也非常重要,要保持更新的频率、图文视频质量及与粉丝的积极互动。

大东翔搏击俱乐部为此特内部规定所有签约选手都要打造自己的社交自媒体平台,甚至细化到了每周、每天需要完成的图文视频数量,没完成任务的要予以罚款。“勇士的荣耀”创始人郭晨冬在《大郭汇》的一期节目中就特别谈到了这件事,他认为职业运动员队伍是一个不断流动和新旧交替的过程,有些东西带不走,但粉丝是可以带走的,这等于是运动员的个人财富。

其实,职业拳手对自我人设打造及个人社交自媒体经营管理的积极心态与行动,又何尝不是拳商的一大表现呢?不同的运动员,他对此的理解和表现也大不相同。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

拳商,决定了一个职业运动员的高度,也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其职业生涯的长短与走向!

《拳商》,的确是武林最后的秘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老刀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