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何要除掉功臣阿敏?

冉之酉色


准确讲,清太宗皇太极并没有除掉阿敏,阿敏最终的结局和他的父亲舒尔哈齐一样——幽禁终老。只不过,舒尔哈齐死得早了些,让清太祖努尔哈赤躺枪、背上了屠戮兄弟的黑锅!阿敏则一直活到了崇德五年,前后被幽禁达十年之久!那么,清太宗为何要幽禁阿敏呢?



阿敏的前世今生

阿敏,清太祖胞弟——庄亲王舒尔哈齐次子。在背叛胞兄、阴谋自立失败之后,舒尔哈齐被清太祖幽禁,他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札萨克图则直接被大爷清太祖给杀了!盛怒之下的清太祖甚至想连阿敏一起杀掉,幸得清太宗等人求情,阿敏才免于一死。不过,在气消之后,清太祖为了安抚舒尔哈齐旧部,并没有吞并舒尔哈齐所属的牛录,而是将其交给了阿敏,并将阿敏养在了自己身边。正所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舒尔哈齐死后,政治斗争、利益冲突的前提已经消失,兄弟曾经的情义反倒是凸显了出来。但舒尔哈齐已经死了,清太祖只能将这一切投射到了侄儿阿敏身上,像亲儿子一般对待这个侄儿。不仅给了阿敏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让其成为了“四大贝勒”之一。所谓“四大贝勒”中,除了阿敏之外,代善、莽古尔泰、清太宗都是清太祖的嫡子!可见,阿敏在清太祖心中某些方面的地位甚至已经超越了庶出的儿子。



四大贝勒主政——阿敏的人生巅峰

天命十一年,清太祖去世,生前没有明确指定汗位继承人。一时间,各派势力剑拔弩张、都跃跃欲试。为了避免祸起萧墙,在各大势力相互妥协之下,清太宗被推上了汗位。但是,彼时的清太宗实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为了安抚一众兄弟,清太宗作出了“四大贝勒联合主政”的承诺。自此,阿敏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只不过,在“四大贝勒联合主政”后面,清太宗还加了一个小尾巴——“以自己为尊”。而正是这个小尾巴,最终让清太宗利用权术顺利搞掉了其他三位,成为了真正的王者!天聪十年,在逼退代善、幽禁阿敏、气死莽古尔泰之后,清太宗正式去汗号称帝,改元崇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阿敏为何被幽禁

正所谓物极必反,清太宗之所以同意“四大贝勒联合主政”,无非是自身实力不占据绝对优势,为了避免内乱,只得妥协。换言之,阿敏等人实际上已经严重掣肘清太宗的权力了,他们被拿下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任何疑问。在成为大汗之后,清太宗很快便利用“以自己为尊”这一点大玩权术,对其他三方进行打击、压制。而阿敏就属于这三方之一,自然是清太宗的重点防范、打击目标。



天聪四年,清太宗终于等来了拿下阿敏的绝佳理由。阿敏在对明王朝作战期间,因为作战失利,竟然弃城逃回了关外。清太宗借此发难并无限上纲上线,居然给阿敏罗列了十六条罪状!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要命的一条就是——阿敏攻陷对李氏朝鲜时曾企图在朝鲜自立山为君、另立门户!这是什么?谋逆!仅此一点,就足以要了阿敏的性命。



阿敏真的打算学他父亲舒尔哈齐、在朝鲜自立门户吗?这种想法或许会有,但阿敏绝对不可能表露出来,更加不可能付诸实施。为什么?因为彼时攻打李氏朝鲜的主将虽然是阿敏,但参战的还有代善的儿子岳托、硕讬和褚英的儿子杜度以及莽古尔泰的胞弟德格类!所有参战将领中,除了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之外,跟他都不是一路人!即便是济尔哈朗,他与清太宗关系亲密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此,阿敏根本没有在李氏朝鲜自立门户的客观条件!这种说法无非是清太宗为了彻底拿下阿敏而搞出来的欲加之罪罢了。就这样,阿敏成了众矢之的,被自家兄弟们议出了一个死罪!



到这个时候,清太宗或许也觉得下手太狠了,又或许觉得杀了阿敏会逼得代善、莽古尔泰等人铤而走险,最终改死罪为幽禁,给阿敏留下了几座庄园和几十个仆人,将其幽禁了事。为了撇清吞并阿敏所属牛录之嫌,清太宗将阿敏所属的牛录交给了阿敏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弟弟济尔哈朗。自此,阿敏正式退出了后金的政治舞台……



清太宗为何要拿下阿敏?原因不难理解,作为手握实权的“四大贝勒”之一,阿敏的存在是清太宗集权、称帝的主要障碍之一!即便没有弃城逃跑和在李氏朝鲜企图自立门户的事情,清太宗也会寻找其他理由拿下他!阿敏的结局从清太宗成为大汗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他没有代善那么识趣、懂得退让、服软,最终只能是觉得个幽禁终老的下场!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阿敏是四大贝勒之一,而皇太极想当一个至高无上一手遮天的皇帝,这四大贝勒便是很大的威胁。因此除掉阿敏,就可以达到震慑其它贝勒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了巩固自己的皇权。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清初宗室、将领,爱新觉罗氏。

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后金四大贝勒之一。跟随努尔哈赤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为女真的统一做出过贡献。

在皇太极时期,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战功赫赫。天聪四年,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谋求自立等等。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崇德五年(1640)十一月,逝于狱。


岳剑


阿敏被除掉,表面原因是自己屡犯错误,被人诟病。深层原因其实是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大贝勒”权利的一步重要操作。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拥立为皇帝。然而他这个皇帝在即位之初,却是个空架子。努尔哈赤立下规矩:“和硕贝勒可参国议政”。到了皇太极这里,这几个和硕贝勒就跟皇太极平起平坐,“坐南炕”议事了。

“四大贝勒”除掌握正白旗的皇太极,成为皇帝外,其余三人,代善一家掌握着两红旗,阿敏是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是正蓝旗旗主。都是手握重兵且战功赫赫的主,对后金政权的功劳甚至比皇太极还要大。皇太极想要真正掌权,“削藩”是势在必行。


拣柿子挑软的捏,三大贝勒中,阿敏实力最弱,没什么头脑,多有抱怨,且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就先拿他开刀。

阿敏,努尔哈赤帐下四大贝勒之一,人称“二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努尔哈赤最初跟舒尔哈齐共同掌兵,后来,二人发生了矛盾,努尔哈赤设计将舒尔哈齐和他的大儿子杀掉。将他的二儿子阿敏抚养在身边,视如己出,阿敏也屡立战功,深得努尔哈赤喜爱。

努尔哈赤死后,阿敏仗着“二贝勒”的地位,屡次触怒皇太极,主要有三次。

1.滞留朝鲜事件

1627年,皇太极令阿敏和岳托去攻打朝鲜,临行嘱咐他们,只要朝鲜方面投降,派人缔盟,就停止攻击。阿敏等人一路长驱直入,势不可挡,朝鲜国王李倧派人乞和,阿敏不准。李倧又派他的族弟来设宴赔罪,皇太极又急下圣旨停止攻击,阿敏才作罢。


岳托等人要回师,阿敏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阿敏曰:“吾恒慕明帝及朝鲜王城郭宫殿,今既至此,何遽归耶?我意当留兵屯耕,杜度与我叔侄同居於此。”杜度变色曰:“上乃我叔,我何肯远离,何为与尔同居?”《清史稿》

阿敏想在朝鲜自立,并拉杜度入伙。阿敏为何要拉拢杜度,杜度何人?

杜度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儿子,褚英当年被立储,然而,众皇子联合大臣将褚英废掉,褚英后被努尔哈赤处死,从另一角度来看阿敏和杜度都跟皇太极等人有杀父之仇。

可阿敏没想到杜度根本对他的提议不感冒,不愿与他为伍。阿敏自讨没趣,他的弟弟济尔哈朗又极力劝阻,“割据朝鲜计划”只能作罢。

2.私自与蒙古通婚


清朝规定,各皇子、贝勒家人的婚殇嫁娶,都要汇报朝廷。而阿敏不但不汇报,还讲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蒙古的贝勒,当时,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很微妙,阿敏此举毫无疑问是不合规矩的,有明显的“拉外援”嫌疑。

3.临阵脱逃,屠城泄愤

“己巳之变”后,皇太极率军返回沈阳,留阿敏、硕托等人留守之前占领的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明朝经略孙承宗派人围滦州,阿敏见死不救,弃永平、迁安,并屠城,给明军留下了一堆废墟。

皇太极闻讯勃然大怒,清军自努尔哈赤起事以来,屡战屡胜,杀得明军心惊胆战,现在居然出现了临阵逃脱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深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是少数民族,想要战胜强大的明朝,必须要有群众基础,必须要施行仁政。阿敏此举,必然使得民心尽失,以后每一次战役必遭到军民一心拼死抵抗。

明告众兵曰:‘我既来此,岂能令尔等不饱欲而归?’略榛子镇,尽掠其财物,又驱降人分给八家为奴。明兵围滦州三昼夜,拥兵不亲援,屠永平、迁安官民,悉载财帛牲畜以归。毁坏基业,故令我军伤残。”《清史稿》

众将建议处死阿敏,皇太极以阿敏功高,将其圈禁,后阿敏死在了狱中。皇太极在处置了阿敏之后,陆续的将莽古尔泰和代善等人削权,拉开了独掌朝政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