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安校园" 花果园这些学校在行动

一直以来,校园安全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花果园片区各学校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从细微处抓起,将校园安全工作牢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毒品预防教育、急救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创建"平安校园"。

校长带头抓安全

守护平安上学路

11月13日下午17时许,放学时间,一场小雨不期而至。遇到下雨等特殊天气,学校允许家长进入校内接孩子。按照预案,老师及部分家长志愿者立即前往各个校门和过道、走廊等通行节点维持秩序。

"请把雨伞收起来,出去后再打开。"在教学楼的入口大厅处,校长陈刘洪和老师们轮流拿起话筒,反复提醒家长收雨伞,以免伞尖伤人。一旁,保洁工不停地清理雨水,防止行人滑倒。"每次遇到放学时下雨,老师们嗓子都会喊哑。"陈校长说。

对于南明区第二实验中学校长朱仕友而言,每天上学时间出现在校门口,和其他同事一起维持秩序,已经是雷打不动的习惯。

朱仕友校长(着衬衫)在学校门口维护安全秩序

校园周边安全是朱校长关注的"头等大事"。来到校门前,他一刻也没有闲着:向老师鞠躬敬意,与家长交谈,与交警沟通,听取老师汇报。"明明有天桥可以走,为什么还要横穿马路?"看到有的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他立即上前批评教育。观察到学生有情绪或行为异常,他嘱咐班主任老师及时跟进做好思想工作。

从演练到防控

安全工作全覆盖

在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防灾减灾疏散演习是"必修课"之一。今年5月份,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里警铃长鸣。师生立刻停课,冷静地利用课桌、书包等物品进行自我防护,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双手抱头,迅速沿着疏散路线快速撤离到安全集合点。南实一中校长邱玲表示,防灾减灾演习,旨在引导全体师生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提高全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花三小组织2019秋季反恐演练)

对于拥有4000多名学生的花果园第三小学来说,校园安全同样不容有失。学校配备了安全老师,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具体落实。"安全工作无小事,一百减一等于零。"安全老师赵应红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了学生进出有序,有效消除安全隐患,花果园第三小学组织学生从多个校门分流,并且校门前安装了防冲撞升降桩。每年新生入学前,学校会提前开展入校体验和培训,从集合站队、行进路线等教起,让新生较快掌握校园安全基本常识,养成良好习惯。

依山而建,是南明区实验二中的一大特色。为了预防春夏季"蛇患",学校专门配备了专用捕蛇工具。在大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来临前,学校也会及时排查宣传板、树枝等安全隐患,并及时清除。

(捕蛇工具)

在北京八中贵阳分校,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得到了有效开展。该校师生学包扎、比拼应急救护知识、掌握逃生本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科技"加持"

夯实校园安全"基础工程"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助力,使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效益倍增。为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及技能,花果园第三小学建设了消防体验馆,配备多媒体设施设备,常态化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培训,效果显著提升。

在食品安全方面,花三小除了严格落实食品样本存放、校领导及老师陪餐等制度规定外,还新近上线了"明厨亮灶"监控系统,让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学校厨房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可以在系统上即时提出,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由于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显著,花果园第三小学校长陈刘洪和安全老师赵应红分别被表彰为全国和贵阳市119消防奖先进个人。该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119消防奖先进集体"和"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

(南实二中校园一角)

在南明区第二实验中学,则在"突出科技特色办学"的理念指引下,专门配套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内还专门开辟出一间"情绪发泄室",四面软化墙体包围的房间内,设置了橡皮人偶和拳击装备,提供多元化的情绪释放渠道。

多方联动

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

花果园专职消防队,也成为维护校园消防安全的重要力量。消防员经常深入区域内的学校和幼儿园开展消防培训。从遇到火险如何应急、逃生,到如何操作灭火器等方面开展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师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消防教育培训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有效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了在校师生疏散逃生、自救自护能力。

(花果园微型消防站队员在社区进行消防培训)

(崔劲松/文 范贤明 周开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