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现代建筑为一体,河北威县义和团发源地

威县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义和团发源地旧址的几处重要史迹景点,均位于河北省威县境内,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分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1898年由赵三多首次提出) 。

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频繁发生教案、天灾频仍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1900年春季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号称"义和团"的农民动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000年10月,参加“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外专家专程到义和团发源地河北省威县进行了学术考察,并举行了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所立的“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的揭幕仪式,由此确立了威县义和团运动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威县义和团旧址史迹景点主要有:义和拳议事厅、赵三多旧居、梨园屯教案遗址、蒋庄马场起义遗址和义和团纪念馆。义和拳议事厅和赵三多旧居在威县县城东15千米的沙柳寨村,是赵三多等义和拳首领当年计议军机大事的场所。该厅为一典型北方传统民居,院内有北房五间,室内布置有一套介绍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团当年斗争的展览。西侧展厅内,正中为赵三多戎装画像,他手提大刀,英武刚毅,正气凛然。展厅内还陈列有部分义和团文物,以历史的真实和立体的感觉向人们展示着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拳血与火的斗争历程。赵三多旧居距义和拳议事厅60米,亦为一典型普通民居,院内有北屋三间,西屋三间,北屋内为赵三多一家所用日常旧式家具和兵器;西屋内陈列着旧式织布机、纺车、炊具、农具等;院内有练武用的梅花桩,在这里能真实地感受到浓郁的尚武风习和冀南农家风情。

梨园屯教案遗址位于梨园屯村中央,是被称为义和团运动导火索的梨园屯庙地之争的发生地。该教案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梨园屯民教之间因玉皇庙地起争端,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庙堂之争。早在清康熙年间,本村士绅李成龙等公捐坡地一块,建立一所义学,后来在义学后面建了一座玉皇庙。咸丰季年,玉皇庙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村中民教双方经三街会首等人公议,将土地、义学、庙宇均分,教民将分得的地基献于外国传教士梁宗明。同治十二年,天主教在原玉皇庙地上修建教堂,民教双方互控到冠县,冠县令以同治八年(1869年)原分单为依据,准许在原庙地上建堂。光绪七年(1881年)又改变了原判决。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教民扩建教堂房屋,激起民愤,村民拆堂建庙,执械阻止建堂。后经十八村梁庄著名绅耆潘光美调停,民教得以互释前嫌,民教相安达二年之久。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一月,由于法使和山东主教的插手,沉寂两年的庙堂之争又重新开始。村中有阎书勤、高元祥等号称“十八魁”的侠义之士,挺身而出,以武力护庙。他们还到直隶威县沙柳寨村请赵三多的梅花拳支援。从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97年3月24日)开始,在梨园屯摆会“亮拳”三天,向官府和教会示威。三月二十六日(4月27日),梅花拳众三千余人再赴梨园屯,执持刀械,杀死教民两名,将教堂拆毁,这时赵三多的梅花拳“一夜即呼聚万人”,令清政府和外国教会十分震惊。

赵三多、阎书勤、姚文起等义和拳首领以沙柳寨为中心,聚众练武,分析军情,作揭竿起事的酝酿。沙柳寨村西北隅的“义和拳议事厅”就是他们计议军机大事的地方。义和拳收“十八魁”为徒,决定攻打梨园屯、改梅花拳为义和拳以及1898年的蒋庄马场起义等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议定的。1898年10月,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在蒋庄马场祭旗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帷幕,它所提出的组织名称与旗帜口号,为直隶山东许多反洋教的民间组织所接受,义和团运动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第一次起义后,攻打了红桃园,打下小里固教堂,焚烧了第三口教堂,后在直隶、山东两省官兵的联合剿杀下,起义失败,义和拳重要首领姚文起被捕,旋遭杀害,赵三多率领部分骨干北上直隶中部一带。先后在武邑、晋县、沧州、枣强等地,传播火种。

1899年5月17日(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八)赵三多在正定大佛寺召开义和拳各路首领会议。改义和拳为“神助义和拳”,广发《神助拳义和团》揭帖,并决定联合各反抗斗争组织共同斗争。

1900年5月2日,赵三多在枣强卷子镇举行了第二次起义,带领万余名拳民和民众以武力打击反动教会势力,同时开展“均粮”斗争,强令富户均给贫苦农民粮食。赵三多率军回师藁城、南宫、威县,攻打了临清小芦教堂,随后又攻打了梨园屯、小里固、红桃园、教堂。使威县赵家庄、魏村天主堂惶惶不可终日。

1900年义和团被中外反动派镇压下去之后,赵三多秘密活动于直隶南部民间,伺机东山再起。1901年他曾游说广宗油堡郑安涛共同举事,后适逢广宗景廷宾、刘永清组织联庄会抗捐,赵三多参与其间,并于1902年4月23日参加了景廷宾在巨鹿厦头寺举行的“扫清灭洋”大起义。起义军起义伊始便袭击了清军新练左军营官参将鲍贵卿所带新军,杀死千总吕孝申等官弁50多人。继而杀死法国传教士罗泽溥等三人,起义军又攻打了威县张庄、寺庄、军寨等处教堂。清廷命直隶总督袁世凯迅速派兵剿灭。在清军的镇压下,轰轰烈烈的“扫清灭洋”大起义失败了。景廷宾、赵三多等起义首领惨遭杀害,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高风亮节永远为后人所景仰。威县义和团首领赵三多自1898年秋率义和拳众首义至1902年牺牲,历时五年,起义三次,是义和团运动史上惟一身历义和团运动始终的重要领袖。

义和团纪念馆位于邢台市威县县城的义和广场南端,占地40亩,建筑面积5447平方米,是一座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物。馆内系统陈列着全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大型展览。

共有三个展厅,序厅迎面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巨幅油画,第一展厅陈列有"列强侵略,国门洞开"、"民教冲突,教案迭起"等内容,第二展厅陈列有"京都血泪,华夏狼烟"、"丧权辱国,中华蒙难"等内容。整个展览以周总理关于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的论述作为结束语。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义和团纪念馆建设取得了满意的成就,已成为全国最完整、最系统、最具有权威的展示义和团运动的纪念性场馆。2003年威县义和团纪念馆建成以来,已接待8万余名前来参观学习的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青少年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员。该馆在2003年被省府、省军区命名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义和团发源地旧址作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充分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其激励广大人民“回顾历史,不忘国耻,创业报国”的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