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中他被误会最深:貌似无能,其实让孙悟空颤抖,让观音畏惧


金箍棒是孙悟空依仗成名的武器。没有得到金箍棒前,一个籍籍无名的混世魔王就把孙悟空逼得手忙脚乱。此后许多年,孙悟空闯出不少祸事,可是,无论是被雷劈斧砍,还是八卦炉火烧,抑或是被压在五行山下,遭遇种种磨难,金箍棒始终陪伴在孙悟空身边。

金箍棒与孙悟空来说,绝非单纯的武器,而像是永不分离的亲密战友,对孙悟空的武力与信心有着重大加成。

金箍棒对孙悟空确实很重要,说是“一棒在手,天下我有”,也不为过。

那么,孙悟空真的是因为丢了金箍棒,感觉斗不过玉帝,于是对玉帝前倨后恭,改换态度吗?

当然不是!

青牛精故事之后,是真假美猴王故事。

孙悟空与假猴王打上天庭,请求玉帝接见。孙悟空说:“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诳上,只因这个妖精变作臣的模样。”如此如彼,把前情备陈了一遍,“指望与臣辨个真假!”

孙悟空与假猴王拉拉扯扯,吵嚷不休。见到玉帝之后,齐齐停止打斗,鞠躬行礼,口称“万岁”。那时,孙悟空手中就握着金箍棒,可是,拜见玉帝时恭恭敬敬,一点礼节不敢缺少。面对玉帝训斥,孙悟空既没有嬉皮笑脸,更不敢出言反驳,而是带着些委屈,强调自己不敢欺心诳上,解释此次前来实在事出有因。

凤仙郡大旱三年,死了无数百姓,孙悟空在郡侯面前打了包票,说自己一定能求来甘霖。来到天庭,孙悟空按照程序见到玉帝。玉帝也不多话,让人把孙悟空带到披香殿。当孙悟空听陪同天师介绍了玉帝的同意降雨的三个条件,原文说:“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此时,金箍棒同样在孙悟空手中,可是,听闻情由,孙悟空竟然大惊失色,连再去见玉帝一面的勇气都没有。甚至,他还为自己替凤仙郡强出头而感到深深羞愧。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孙悟空敬畏玉帝绝非因为金箍棒丢失,而是另有原因?

那么,让孙悟空敬畏玉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只能在青牛精故事之前寻找。

青牛精之前是通天河鲤鱼精的故事。情节与大多数取经故事类似,无非是妖怪为祸一方,孙悟空出面降妖,因种种原因降妖不成,于是求助高层。

引起孙悟空注意的,肯定不是种种雷同,而应当是通天河故事中的特殊事件。

没错,通天河故事中确实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特殊事件!那就是观音菩萨不梳妆。

观音为何不梳妆?

若观音梳妆打扮,拖延了一两个小时,对取经任务会有致命影响吗?根本就不会!南海落伽山的时间流速和人间是一模一样的。就连孙悟空也劝说观音,不用着急,梳妆后再出门。堂堂菩萨,还是一美女菩萨,怎能穿着睡衣就出门见人呢?

由此可见,观音不梳妆只是为了做个姿态。

这个姿态是做给谁看的?

做给百姓看的?百姓看到不梳妆的观音确实万分感动,都觉得观音心系万民,大慈大悲,于是有“鱼篮观音”画像传世。收走鲤鱼精后,观音菩萨本来转身就走,是孙悟空建议观音见一见陈家庄的百姓。也就是说,观音菩萨事先并没有想让凡人看到自己不梳妆的样子。

凡人的敬畏对观音菩萨多多少少有点用。但是,下层百姓的支持与高层领导的意见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提。

做给如来佛祖看?如来佛祖是观音菩萨的直接领导不假,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观音菩萨并非如来佛祖的普通小弟。她身兼二职。一方面是佛派的第一菩萨,另一方面是天庭派驻人间的五方五老之一。

也就是说,论在党派内部地位,观音确实低如来一头,是如来下属。可若论起在整个仙界的地位,观音与如来地位相等,同为五方五老。

观音菩萨费尽心思谋划取经行动,与其说是为了讨好如来,完成如来交代的任务,不如说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前程。

观音要想在仙界更进一步,需要争取的对象不是如来佛祖,而是玉皇大帝。

没错,观音不梳妆,真正想要打动的,是天庭之主玉皇大帝。

妖魔作乱,祸害人间,天庭诸仙都有责任将之擒拿。观音菩萨不梳妆就出行,正体现了对天规戒律的尊重。唯有尽快肃清妖魔,才能恢复人间秩序。

堂堂菩萨对降妖伏魔都如此积极,对维持三界秩序都如此尽兴,孙悟空回想五百年前自己的种种狂妄,又怎能不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