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东风-41,我们还需要东风-31吗?

穷极一生追寻的大伊万


东风-41让中国的战略核力量更上一层楼

正所谓“只见新人笑,谁问旧人哭”。中国军迷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新厌旧的团体之一了。在今年的国庆大阅兵上,东风-41的出现一下子让此前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多年的东风-31失去了众人的关注。当然,这其实也是一种十分政策的情况。东风-31导弹的研发始于1986年,1999年试射成功,并于当年的大阅兵上正式亮相,至今已有20年了。

中国的战略力量不止某一种导弹

俗话说夫妻之间还有七年之痒,20年来中国的顶级战略核力量一直由东风-31担纲,许多军迷们在最初可能会感到惊喜,但是慢慢地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对东风-31的兴趣大大降低。东风-41的出现,实际上是将已经流传了很多年的“中国新一代战略核导弹”的传言成功坐实,让心一直悬着的中国军迷们彻底放下了心来。

美军也没有财大气粗到空军全员5代机的程度

至于东风-31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君不见中东、非洲和南美的许多国家,现在仍在使用各种3代甚至2代机,导弹都是几十年前美苏争霸时代所研发的2K12导弹和爱国者导弹,坦克多是T-72或者老型号的M1系列坦克,甚至于越南还保留了二战时的T-34。如果有了一款全新的顶尖武器,就要将所有的老旧武器都尽数淘汰,则所有国家的军费都将会上涨到一个十分夸张的程度。即使是美军,也不能够在F-35问世后,立刻用其完全取代F-15和F-16。

1984年亮相的东风-5导弹现在仍有列装,但主力已是东风-31

一般来说,在新武器问世后,老武器的地位不会立刻发生动摇,而是会逐步地被前者取代、替代到最终被淘汰。在这之前,老武器的作用是继续发挥其以往的作用,以东风-31为例,在东风-41出现后,其仍会担任战略核威慑的主力导弹,继续威慑其他有核国家,维护世界和平。虽然性能不及东风-41,但是在现阶段东风-31是完全“够用”的。未来东风-31会和东风-41形成高低搭配,共同威慑世界、保卫中国大地不受外侮。

图为东风-41

当然,总有一天,东风-31会被尽数淘汰,正如现在中国空军正在逐步淘汰歼-7和歼-8一般。只不过,这个日子距离现如今来说还有很远很远,远到眼下的这一代人基本可以将其忽略。现如今的中国军迷们,自然是可以对东风-31喜新厌旧,称颂东风-41的雄壮威武;但是却不应对东风-31指指点点,甚至是认为其应当退出现役,这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

图为东风-31

回到题目:有了东风-41,是否还需要东风-31?当然。中国还不强大,或者说还不足够强大,无法在不依靠大量战略核武器的情况下遏制心怀叵测者对中国的蚕食鲸吞,无法在没有东风-31、东风-41数量又不足够多的这段战略空白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东风-31现在还没到最后一班岗,但是其正处在最高光的时刻,并且已经准备将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了。


区域拒止


本次70周年国庆大阅兵,16枚编号为DF-41的庞大的导弹,被大型军卡驮载着,作为压轴武器缓缓而来,立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有外媒报道DF-41洲际导弹,是我火箭军最强的战略武器,有高达12个难以拦截且能以25倍音速高速飞行的分导弹头,具备1.5万公里的远射程,全球打击无死角,为当今全球最强悍的洲际导弹。

某些国家长期对其国民灌输的中国只有20枚导弹能够打到北美大陆,瞬间就成了赤裸裸的谎言,好在我国历来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对于外界中国最多只有300枚核弹头不厌其烦通篇累犊的报道,从来都不予证实,估计军方也懒得反驳。

仅本次大阅兵中,出现的除了DF-41以及DF-5B、DF-17、DF-26、DF-31AG、JL-2弹道导弹所能携带的弹头来分析,稍有军事知识的读者都知道,又何止300枚核弹头。

DF-41,是我火箭军中最强大的核打击力量,陆基中段拦截系统包括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以及末段反导系统,对25倍高速飞行的DF-41弹道导弹,不具备有效的拦截能力。

战时DF-41能轻易刺破对方的防空反导体系,几乎可以打击地球上的任何节点,本届大阅兵火箭军一下子就拉出了16辆DF-41发射车,能携带192枚核弹头,证明了此型我火箭军的杀手锏已进入实战部署,随时能给予敌对势力以毁灭性的打击。

如同我海军有了055型万吨大驱,7000吨级的052D型驱逐舰以及4000吨级的054A型护卫舰,尽管被网民戏称为“过气网红”,但却依然是我海军最为重要的主力水面舰艇一样;同理在有了射程1.5万公里有12个分导弹头的DF-41洲际导弹以后,我火箭军射程为8000-12000公里的能携带1-6个核弹头的DF-31、DF-31A、DF-31AG等系列洲际导弹,依然是战时火箭军保家卫国、防止他国对我国发动核战争最主要的核反击力量。

DF-31系列弹道导弹,是我火箭军第一种射程能够覆盖北美大部分区域的洲际核导弹,目前是部署在中国腹地“ 长城工程”设施内的主要核威慑打击力量,集储存、运输、起竖、发射一体,有极强的移动性,较高的生存能力,以及较远的打击距离,是我火箭军的中坚力量。

现在,DF-31系列弹道导弹,保留了包括地下井发射在内的多种发射方式,采用洞库和公路机动相结合的部署方式;因此,战时的生存能力较高,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任何核大国对于数量众多的DF-31系列弹道导弹都不敢小觑。

对于我火箭军来说,DF-41是震慑核大国冲动的锐利武器,我核打击的定海神针;同时型号较多数量众多的DF-31系列弹道导弹,也是我火箭军强有力的核打击火力,不但需要而且数量要持续增加,如同海军有了055型万吨大驱,7000吨级的052D改型驱逐舰依然在不但开建,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节奏。


国平军史


对于像东风31、东风41和东风5这些洲际导弹,这些保护我国国运的终极保护伞,因此我国持续不断不断的装备。但是这这些战略武器的能够保持威慑力就够了,数量不会太多,基本保持边生产这一代而研究下一代,上一代则直接停产,装备数量太大会影响到新的洲际导弹的装备!

这次国庆阅兵,东风41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对于题主提到的“有了东风-41,我们还需要东风-31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需要了,毕竟这款洲际导弹还是非常先进的,我国还在装备东风5B呢?要淘汰也轮不到东风31!而且这款导弹其实也没有装备多少年,还非常新,起码还有服役20~30年左右!

但是应该不会生产新的东风31 了。基本可以肯定未来我国的洲际导弹生产将转向生产东风41;至于东风31的生产问题,保持已经线上生产的生产完成,服役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比如这次国庆亮相的DF-31AG,就是在老导弹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还有东风5B也都是在老导弹的基础的升级!

后续则只会生产新的东风41,而开始研制下一代洲际导弹!还有就是海基的洲际导弹期待着JL-3的亮相了,还有与之匹配的096核潜艇!


狼烟火燎


早就习惯了!军迷都喜新厌旧,有了歼-20,就不想要歼-10;有了055,就想甩掉052D;有了东风-41,就想抛弃东风-31。事实上,东风-31与歼-10、052D等过气网红武器,还将服役很长时间。

东风-5

相比常规武器,洲际导弹导弹研发周期更长,从上世纪70年代算起,我国战略导弹才发展了三代,第一代东风-5,第二代东风-31、第三代东风-41,研发装备周期长达20多年,可谓“数十年磨一剑”。东风-31于1999年国庆阅兵亮相,当时能否参加阅兵还有点悬,上面要求必须试射成功才能亮相,东风-31于当年8月2日成功完成了试射,勉强登上阅兵场。阅兵场上的东方-31并不是现役装备,直到2006年9月,东风-31才正式列装部队。

东风-31A

东风-31只是一个过渡型号,真正大规模列装的是东风-31A\\AG,先后在2009年、2017年阅兵场亮相。相比东风-31,东风-31AG射程由不到8000公里,提升到10000公里,分导弹头由3个增加到6个。东风-31系列导弹装备部队还不到15年,总的来说还算新装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淘汰。

东风-31AG

2019年国庆阅兵,16枚东风-41作为压轴大戏亮相,猜测中的型号终于变成了现实。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前二炮工程大学教员宋忠平认为,东风-41射到至少13000公里。洲际导弹、核战略专家杨承军发文说,东风-41可以携带12枚分导弹头。可以看出,东风-41是一款可以全面覆盖全球的洲际弹道导弹,完全弥补了该领域的短板。

东风-41

我国东海、黄河属于水深较浅,不利于战略核潜艇的隐藏,所以我们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作为国土大国,在辽阔的疆域部署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将是核反击的最好选择。东风-5B采取固定地下井发射的方式,容易遭到定点攻击,二次核反击的中坚力量将由公路机动的东风-31AG与东风-41担当。东风-41还可以采取铁路机动的方式,一昼夜跨区机动一千公里进行机动发射,将大幅提高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与核反击能力。

考虑到NMD、TMD技术日趋成熟,拦截率越来越高,所以保持我洲际弹道导弹的足够数量,才能够在最后一战中一锤定音。东风-31AG瞄准近一点的目标,其它地区交给东风-41,两型导弹攻击目标各有侧重,共同打造密不透风的核反击力量。


红龙军团长


两款都是镇国大器,东风-41如愿出现,并不代表来了就直接开掉前辈东风-31吧,因此两种型号的服役并不存在替代关系,更多的是优劣互补的促进关系。

先来谈谈东风-31,东风-31并非单纯的一个型号,而是一个洲际导弹家族谱系。东风-31导弹最早出现于上世纪末期,因一段设计资料泄密事件影响,随后我国推出了改进型东风-31A型,东风下海工程也持续进行中,直至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中,最新改进型东风-31AG型号首次公开亮相。

从东风-31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得出,当前我国陆基战略核反击体系主要由东风-5系列液体洲际导弹和东风-31A系列固体洲际导弹两个体系构成;也就是说东风-31A系列是目前火箭军战略核反击的中坚装备型号之一。因此,即便是性能更好的东风-41列装部队,替换东风-31家族绝非一时之功。

东风-31是我国第一种固体推进、第一种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后续改进型号的射程拓展到10000公里左右,具备携带分导式弹头的能力,只不过外界一般认为分导弹头数量在三枚左右,打击精度CEP值在300米左右,使得我国洲际导弹打击精度接近美俄第三代洲际导弹水平。

新型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早在十年前就有相关信息披露出来,该型导弹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推进,最大射程预估在14000公里左右;据悉采用了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技术和机动变轨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该型导弹的命中精度。另外相较东风-31型导弹,东风-41在分导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能够携带6-10枚分导式弹头,基本上达到美俄当前发展水平。

此外,东风-41型洲际导弹还采用了新型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发射车,类似于俄罗斯白杨-M型洲际导弹;相较东风-31型的半拖挂式发射车,东风-41型越野性能更加突出,显著提升机动发射导弹极为依赖的战场生存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41从披露至今已经经过十次试射,保持着从无失败的成绩,开创了国际上洲际导弹试验100%成功率的记录,高于美国的90%和俄罗斯85%的成功率。

无论是东风-31家族,还是最新的东风-41,都是我国战略核反击的镇国大器;其列装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担负战略值班任务;我国在核力量建设上始终保持在核反击最低数量级,但一款新型导弹从列装部队到形成全面作战能力需要一个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过渡期,因此,在未来十数年的时间内,东风-31A系列洲际导弹和东风-41将一道承担起国家核威慑的重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东风-31家族,甚至东风-41,都会被更新更先进的型号最终淘汰掉,但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缓冲期,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鹰鸽分析


东风-31导弹的服役从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从1998年使用至今已有20余年,而在这20年间我们也研发出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41,那么东风-31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最为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是东风-41型,这款导弹是一种三级固体燃料推进的机动型导弹,最多能够携带10枚分导式弹头,最大射程能够达到惊人的14000千米,凭借其最快达到25马赫的飞行速度,我军可以对地球上任何一处土地发动核打击。反观东风-31只有8000千米到10000千米的射程,只能够携带一枚弹头,而且弹头重量还不超过1吨(仅为700千克,相当于1百万吨TNT当量),但是即使如此,性能已经落后于东风-41的东风-31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示的东风-31导弹发射车

东风-31基本型射程偏低是众人皆知的,从中国大陆甚至无法攻击到美国的西海岸,仅能覆盖到夏威夷,所以1998年服役的东风-31仅仅被当作过渡型号来研究使用,目前在我火箭军中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武器落后不可怕,会改造才是王道,数十年我军就一直继承着这条优良传统。改进后的东风-31 A(即东风-31 甲)已经可以搭载最重1.4吨的弹头,并通过使用3枚分导式弹头,已经能够对美国本土发动全境打击。

长期以来,美国都瞧不起东风-31,因为认为这种导弹的机动型并不高,由于采用的是老式的拖挂式运载车,部署速度并不快,无法在作战时期第一时间响应核反击命令,并且东风-31打击目标单一,弹头甚至会被拦截。但这些都是老黄历了,如今的改进型的东风-31,性价比甚至不输给的东风-41。

早在东风-41出现之前,东风-31 A的出现就让中国彻彻底底拥有了一款机动型的三级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命中精度大幅提升。之所以东风-31能够继续服役,主要是其可以和东风-41形成“高-低搭配”。

一枚东风-31导弹发射价格大约是在600万美元左右,而其升级产品东风-41,技术更加先进,携带的分导式弹头更多,预计造价甚至远超东风-31型4倍以上,我军还不至于财大气粗到全部采购东风-41,来充当我军的战术机动性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了。

另外东风-31 AG还有黑科技存在,原本东风-31 A在设计伊始仅仅只是为了打击美国西海岸,但是东风-31 A的改进型31 AG,内部装配有一种特制的动力装置,能够允许导弹在高空通过特殊的矢量推进装置完成变轨,从而战术机动躲开美国的反导系统的拦截。东风-31靠高空机动,东风-41靠高速俯冲(25马赫),31加41的完美搭配将成为未来我国捍卫大国地位、震慑外来宵小的“必胜利器”!


科罗廖夫


东风41在这次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公开亮相,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引发了对东风31是否已经逐步汰换的猜测,实际上东风41和东风31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他们是武器体系的不同组成部分,就像是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搭配、重型战机和中型战机的搭配一样,他们也属于重型固体燃料导弹和轻型固体燃料导弹的搭配。

图为我国的东风41型重型固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41导弹尺寸更大、更重,虽然具体数据还没有公开,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东风31的性能对其进行推测。东风31AG导弹使用越野机动发射平台,可以在复杂地形完成机动和起竖发射,导弹射程从东风31导弹的8000多公里上升到如今的11000多公里,射程范围超过了俄罗斯的RS-12白杨导弹,属于和白杨导弹同一级别的轻型固体燃料洲际导弹,一般携带1-3个弹头,飞行的速度和突防的能力都相对有限,但是好在便宜、易维护,可以多造。

上图为东风41,下图为东风31AG,可见东风41的尺寸要大的多。

东风41导弹不同,他的射程一般推测在12000-15000公里之间,如果我们假设这些推测都有道理,那么区别就应该是弹头载重的不同了,每一种导弹都没有固定的射程,尤其是洲际导弹,在换装不同数量、重量弹头的情况下,射程会有一些上下浮动,一般在数千公里左右。东风41导弹可以携带12枚分导式弹头,在这个最大载重条件下,应该是只有12000公里左右的射程,当然如果弹头减少一些,射程还可以提高。

图为东风41导弹的模型。

东风41导弹的机动性比东风31AG要稍差一些,虽然他也使用了越野式机动平台,但是由于车体巨大,因此平时还是多用于公路机动发射。在实战中,东风41弹头的飞行速度较快,而且弹头数量较多,因此可以实现更好的突防能力,有报道认为东风41导弹具备发射高超音速弹头的能力,如果属实,那么东风41导弹还可以对防御力完整的超级大国进行首波次的核突击,毕竟他的弹头成功命中目标概率更大,而且打击的目标更多。

上面两张图为白杨M导弹,下图为亚尔斯导弹,他们是俄罗斯的轻型固体燃料导弹和重型固体燃料导弹的组合。

东风31AG则更可能用于核反击或者一些有限的核攻击。在对付一些稍次一级的核大国时,可以首先使用东风31AG,毕竟便宜量大,稍微打上几发就可以打垮敌人战役集群,这就足够了,不能打击任何目标都使用昂贵、快速、大载重的东风41。另外,在部分作战中,可以使用两种导弹同时发射,这样防止其中一种导弹被敌人大量拦截,造成攻击效率降低,多种导弹的同时攻击会给敌人的干扰、拦截带来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同时保有多种洲际导弹的原因。


海事先锋


这么说吧,东风-31是装备多年的,真正实用的,技术成熟的,一再改进的,随时就能使用的装备。没有东风-31等厚实的技术储备和累积,就没有东风-41。东风-41是刚入役的,没有东风-31,即难以完成新老交替。东风-31当然要退役,正像东风-41在未来也要退役一样,都作为型号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的一部分。它们都是技术进步大进程中的过渡,也都会作为时代的主力担当,所谓江山代有装备出,世人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东风-31和东风-41要各领风骚数十载,那么现在,东风-31还是主力,正像未来东风-41要成为主力一样。主力和助力,互为补充,各国一样。

各有侧重

过惯了紧日子,就是今天,家底并不厚实,深挖装备技术潜力,从东风-31基本型,经过东风-31A,到今天的东风-31AG,可以担纲主力,射程从8000到突破一万公里,推进剂从液体到固体,弹头从单一到多多个,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当具备了跨代的基础和前提,不再犹豫,才正式推出新的型号,得以与强国并肩而立,是我们装备发展的传统使然,也是技术进步的表现和标志。那么有了东风-41,东风-31AG也可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发挥相当作用,去打击次要目标,成熟后的东风-31AG,当然可以完成这一使命。

各领千秋

走进东风下海的传说,技术成熟后的东风-31,陆地和水下,都有担当,并不使人觉得新鲜。各装备大国都在遵循的一种技术思路,成为我海基二次打击的主体力量,现在如是,今后一样。致于东风-41的技术源头,是原始研发,还是巨浪再次上岸,且不去探讨,它已跨进了主流装备的行列,得到了世人的认同。建国七十周年阅兵领导小组,面对外国记者东风41是否要参加的提问,只说得一句等着就是了。等与不等,视安排而定,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我们具备了研制和装备它的技术实力,它正要在不久肩负起责任来。换代之间,一步一个脚印,就在世人不经意的瞬间,跨过了又一扇大门,呈现出明晰的装备曙光,好啊。


魂舞大漠


在这次国庆60周年的阅兵式上,约百分之四十的武器是首次亮相,其中作为压轴的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最引人注目,同时这也是东风41型首次公开亮相。而目前我国服役的两款洲际弹道导弹分别是东风41型和东风31型,不过东风41型属于东风31型的下一代,但是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东风41型,而保有一定数量的东风31型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对比二者的性能。东风41型导弹在其性能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射程可达到14000公里-15000公里,已远超美国的民兵三型弹道导弹的射程(13000公里),在破防能力上,据信其最大速度可达25马赫,精准度可控制在100-200m之内。弹头数量上可携带10个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而东风41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正是其MIRV的搭载量多达10枚,在核威慑的情况下就是10枚核弹头(单个5。

5MT当量或10枚20, 90, 150, 250kT当量)而已知一个导弹旅就有18枚东风41型,那么只凭这一个旅的搭载,就可以为我国的核武库增加180枚核弹头。东风41型的运载载具是我国设计制造的HTF5980超重型越野运载车辆,使得东风41型在野外机动与快速部署方面遥遥领先,大大增加了发射平台的生存性。


而东风41的前一代东风31型,最初版本在射程上仅有8000公里-1000公里,即使部署在东北也仅能覆盖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地区,并不能有效打击美国本土,而目前服役的改进型才赶上民兵3型的射程,12000公里-13000公里。制导方面采用的是惯性导引与激光导引,相比于东风41型,31型缺少了卫星定位系统。

东风31型在搭载量上,搭载3给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换算成核弹头,则仅为三枚(1 枚1 MT当量核弹或3枚90~150 kT当量)在搭载量上远远小于东风41型。在东风31型的运输载具上,早期型号采用的是老旧的拖挂式运载车,因此导致导弹在机动部署方面并不是很出色,且限制了其的机动能力,因此在后续的型号中,也就是本次阅兵时出现的东风31AG型更新了运载系统,采用了和东风41型类似的全驱动越野车底盘以及新型的无依托快速发射系统,才使得其生存性能等得以与东风41型平齐。

如果说彻底淘汰掉东风31型,短期内是根本不可能实施的,况且东风31AG的性能足矣满足目前的需要,在技术上也不算落后,甚至还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在经济层面上也不允许我国目前这样做。况且在这两种导弹的定位上,符合我军在战略核武器上的高低搭配,以东风41型为主,东风31AG型为辅。而且目前把持有东风41型的关键是,东风41型是目前我国所拥有的弹道导弹序列中,唯一一个具有 “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性质的导弹,若目前全部换掉东风31型而全面换装东风41型,也难免引起国际上的不良反响。因此,目前火箭军没有必要将东风31型全面替换成东风41型的必要。


雷姐的机械空间


在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东风41首次公开亮相。和东风41一起参加阅兵的还有东风31AG,这两款导弹都采用了三位一体发射车搭载的方式,让中国陆基战略核力量实现了升级。

东风31的射程不如东风41远,搭载的核弹头数量也不如41多。按照大部分媒体的说法,最初的东风31只能携带单弹头,后来升级的31A可以携带三枚弹头。但此时的31还没有使用机动发射车,还是用的传统卡车拖运。者会影响导弹的机动性,隐蔽性和发射的突然性。直到31AG出现后,31正式成为一款优秀的洲际导弹。

按照媒体的说法,东风41的射程能达到13000千米,这已经达到了洲际导弹的高级水平。这个射程意味着它可以从地表任何一点打击另一个任意点,而且携带的弹头能达到10个,速度超过20马赫。从目前国际上导弹的发展大趋势来看,洲际弹头很可能会采用伪装和跳跃技术,这对任何反导系统来说,都是终极的考验。

虽然有了更先进的东风41,但东风31同样重要。美俄等导弹大国,普遍采用多种导弹搭配的发展模式。俄罗斯的同时装备了白杨,亚尔斯,撒旦三种洲际导弹,威力更大的萨尔马特正在试验。美国也同时装备了多种陆基和海基,空基导弹,实现多层次的备战和打击能力。如果把希望寄托在某一种导弹身上,一旦这种武器出现问题,或者被新反导技术克制,那么核反击能力就成了问号。多种导弹互相搭配,才是撑起导弹攻防系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