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对日本美术稍有熟悉的人都应该知道,在日本美术中,以浮世绘的知名度最高。浮世绘是江户时代以江户市民阶层为基础而发展的风俗画,它随着江户(今东京)的发展而发展,兴盛而兴盛。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莫奈、梵·高、德加、塞尚等艺术家都从临摹、收藏过浮世绘作品。 此外浮世绘的产生及发展历程等各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本文就浮世绘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等方面进行浅析。

莫奈,《日本女人》,1876年,画的是自己妻子穿和服的样子

梵·高用油画的方式临摹的浮世绘作品

哥川广重的《江户名所百景--大桥暴雨 》和梵·高 的《雨中大桥》

"葛饰北斋漫画"中这个叉着腰的壮汉,和德加笔下的舞女

卡萨特,《坐在蓝色扶手椅上的少女》,1878年

《北斋漫画》初编局部,葛饰北斋,1814年

一、浮世绘诞生的社会背景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的产生,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江户时代之所以能够产生浮世绘这种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获得长时间的繁荣,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我们首先看一看浮世绘产生的原因。

日本的江户时代(即德川时代)是其封建社会的晚期,德川幕府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对外则闭关锁国,以此来维持日益没落的封建统治。但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生活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日益发达,都市生活也空前发展。尤其是京都、江户、大阪这些全国性的大城市,社会阶级关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新兴城市江户,因为德川幕府设立在这里,所以江户集中了日本大部分的财富。江户也因此发展成为了一个既可以与京都媲美的政治、文化中心,又可以与大阪抗衡的经济中心。在这里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掌握着大部分的商业资本,他们的生活比贵族更加奢侈和放纵。虽然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仍然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但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因而武士和地方大名的实力不断被削弱。有着雄厚经济实力的商人们可以操控着社会中某些方面的发展。譬如文化的服务对象就从"武士大名"向市民商人这一阶层转变。而此时的商人也不再是简单的生意人了,而是具有了相当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新兴文化阶层。这些商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金钱的力量,都在寻求着与自己相适应的文化形式。所以"町人文化"(及市民文化)迅速发展起来了,文学、艺术日益平民化,逐渐形成了典型的江户文化,并且日益影响着日本的其他城市,形成一种普遍风气。

值得一提的是,浮世绘的诞生,与中国版画的影响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又要数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江户时代与我国的清代相吻合,清代是我国年画艺术发展的盛期。套色技术与雕版印刷术的结合,催生出灿烂的版画艺术,而物阜民丰、市民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就成为版画艺术的一个中心。苏州城内有画铺五十余家,集中在桃花坞和山塘街等区域,年产版画百万余幅。虽然江户时代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制度,但在日本绵长曲折的海岸线上有一座相对开放的城市—长崎,仅仅允许中国与荷兰两国的商船进入。苏州桃花坞版画在清代康雍乾三朝达到鼎盛,被称为"姑苏版"。这些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随着民间贸易的商船漂洋过海,成为当时日本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模仿"姑苏版",在浮世绘画家中流行开来。日本套色木板画创始人,同时也是浮世绘大师的铃木春信就留下了不少与"姑苏版"题材相似的作品。2019年2月,一场名为《黄金时代:"姑苏版"年画对浮世绘的影响》的展览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场展览汇集了艺术家、收藏家汤黎健和汉学家、收藏家冯德保精心收藏浮世绘版画作品和的"姑苏版"年画复刻版。观者能清楚地看到桃花坞年画对浮世绘的影响,这也证明了文化艺术的交流是无国

麻姑献寿 乾隆初期(冯德保藏)

姑苏万年桥图 清乾隆(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二、作为"百科全书"的浮世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浮世绘作为江户文化的一支异军迅速突起。它直率地表现了江户市井中活生生的人物及其场景,如美人、浴女、俳忧、歌舞伎、妓女、浪人、游女、侠士、花街柳巷、红楼翠阁、旅游风光等,被誉为"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在日本艺术史上,它第一次赤裸裸的追求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由于它过度写实地暴露了现实百态和社会万象,因而也被京都人称为"江户绘"。这种称呼与称其为浮世绘一样在当时都是极为不雅的表现,表明素有优秀文化传统的京都人对浮世绘的鄙夷和不屑。

浮世绘的艺术,初期原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绘画。肉笔的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阪,这个画派的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在社会上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这些技术成就代代相传,为其后的浮世绘艺术奠基,从历史上看,大和绘和风俗画都是浮世绘内容上的母胎。

三、浮世绘代表人物

菱川师宣,被称作是浮世绘的创始人。他的成就大部分归功于他风格上所具有的魅力。他利用了最新技术上的改进,使他的印刷版画在质量上毫不逊于绘画本身。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插图内容上使绘画从文学的束缚中独立出来。以往的插图小说都以文字为主,为了解释内容偶尔增添插图。而菱川师宣大师改变了这种关系,他以绘画为主,文字反而变成了对绘画的说明。绘画主题离开了小说,可以直接描绘当世的庶民生活、歌姬舞女···等题材。而且,他还吸收了宽永年间一些美人画的特色,将它发展为更理想、更典型的美人形象。这种典型化的美人形象可以说决定了以后浮世绘美人画的性格。那美妙而正确的线条,体现出他所作女性形象的一切典雅风姿,并且由于非常巧妙地交互应有着黑白两种色调,他获得了简单但鲜明动人的效果。第二个方面在于,在版画形式上使仅用墨色来印刷的版画,摆脱传统的单色制约,从而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充满生机,扩大了木版插图所具有的表现范围,画面也非常吸引人眼球。没有谁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前人成就的吸收总结。这就是小编要提到的第三个方面,菱川师宣吸取了大和绘的优秀传统,注入自己的作品中,成为新鲜的血液。当然并不仅仅只有菱川师宣吸收了大和绘的优秀传统,这也被后来的许多画家们继承并发展,以柔和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温雅的情调,在体现日本人的精神、趣味和感情方面获得了独到的成功。菱川师宣大师吸取了大和绘流利柔和的线描,在木版画中创造了富有弹性的曲线,增强了木版画的艺术性和生命力。正是因为受到大和绘影响颇深,菱川师宣不愿意被别人称作浮世绘大师,他总是自称是大和绘大师。江户时代许多浮世绘画家也都称自己是大和绘师,他们在形式和情趣上的确汲取了大和绘的许多传统因素。菱川师宣的艺术为版画的独树一帜开辟了道路,他所成套生产的插图版画,很快就代替了所谓真正绘画的地位。菱川师宣在浮世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他的贡献在于他有效地融合了早期各种短暂的绘画和插图画流派。他独有的风格、有度又有力的笔触和稳固、动态的形像,为以后两个世纪的浮世绘大师开导了先路。

菱川师宣作品欣赏:

菱川师宣去世之后,浮世绘在他确立的品格、形式和方向的基础上走向繁荣,流派众多、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并保持了两个多世纪的旺盛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浮世绘版画因为对近代西方美术的转变起到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而闻名于世界。在师宣之后的浮世绘大师有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人。

铃木春信是继菱川师宣之后的伟大的浮世绘大师,他是一位绘历画家,绘历优劣的竞争刺激他去改造旧式版画印法,所以多色印刷版画应是而出。他致力于锦绘创作,以描绘茶室女侍、售货女郎和艺妓为多。喜多川歌麿是鸟居清长的追随者,他在美人画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从模仿起步,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新样式。他的那种新样式被称为"大美人头",也被称之为"大首绘",即将以往的全身像局部放大为上半身像,成为了知名的浮世绘美人画家。葛饰北斋是浮世绘发展到晚期在风景版画领域取得极大成就的浮世绘画家,他被称作是日本美术史上最奇特、最有才气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不仅吸收了荷兰风景版画的手法,还继承了日本之前作为旅游指南或者纪念品的名胜画的传统。他细心观察江户市民的日常生活,从江户市民的生活出发,创造出了成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景版画,代表作《富士三十六景》就是结合了西方手法和日本情趣创立的新样式作品。在晚期浮世绘中还有一位大师,即歌川广重,与葛饰北斋相对。歌川广重的风景在令人亲近的世俗性描写中,通过复兴大和绘风景画传统中固有的季节感和诗的情趣,取代了江户市民对葛饰北斋的热情。与北斋的生动活泼的作风相反,广重是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出笼罩于典雅而充满诗意的幽抑气氛中的大自然,一种完全柔和抒情的境界,更适合社会人士的艺术趣味。

铃木春信作品欣赏:

喜多川歌麿作品欣赏:

葛饰北斋作品欣赏:

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

富岳三十六景: 《凯风快晴》

歌川广重作品欣赏:

四、结语

在日本美术史上,在浮世绘的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兴盛过程中,还有更多优秀的浮世绘大师为浮世绘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浮世绘的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浮世绘也不会对欧洲乃至世界油画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不会具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浮世绘,去传承浮世绘的技法,继续保持它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

《日本传统艺术·浮世绘》

《亚洲美术史》(邓惠伯,广西美术出版社)

《世界美术史》(朱伯雄)

《日本浮世绘简史》(陈炎锋)

网上阅读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