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3个小片

①晋语陕北片。包括子长、延川、延长、安塞、志丹和吴起6县的方言。该片突出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汉语的入声调,几乎全部保存下来,入声字的韵尾,均收有喉塞音〔?〕,而且,有的方言还分阴入和阳入两个调类。除延川和延长县的方言,古代的上声和去声合并为一个调类外,其它各县的方言,均有阴、阳、上、去4个声调。本片方言里的另一个语音特点是,韵母只有后鼻音而没有前鼻音,因此,古代的深摄、臻摄字的韵母,和古代曾摄、梗摄、通摄字的韵母,在这个方言片里的读音完全一样。延川和子长2县的方言,古代精组声母和见组声母的开口呼三等字,如祭、际、鸡、基等字,大多念成了ts ts´ s声母。另外,延长县境内的罗子山、雷赤、安河等乡的方言,没有aŋ iaŋ uaŋ 3个韵母。北京话里aŋ iaŋ uaŋ 韵母,在这几个乡的方言里,全用əŋ iŋ uŋ代替。还有,吴起方言没有ŋ声母,别的方言用ŋ做声母的字,吴起话则用n做声母,如袄、艾、恩、岸等字。


②秦陇片。包括宝塔区、甘泉和富县3县(区)的方言。该片方言除极少数的字外,古代的入声调全部消失。古代的入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分别归并到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中。本片方言的调类,有阴阳上去4个,它们的实际调值,与中原官话里其它秦陇片的调值很相似。和上述晋语片的方言一样,该片方言不分前、后鼻音,有的只是后鼻音,因此,“根庚”、“音英”、“温瓮”、“允拥”4对字的韵母相同。


③关中片。包括宜川、黄龙、洛川和黄陵4县的方言。该片方言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与秦陇片一样,归并到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中。该片方言的阴阳上去4个声调的调值,与陕西关中话的调值接近。在声母方面,该片方言分尖团音,因此,“精≠经”、“酒≠九”、“将≠姜”、“全≠权”4对字的声母各不相同。该片方言里有与北京话ən in un yn相对应的前鼻音韵母,因此前、后鼻音分得清楚。宜川方言里没有前鼻音韵母,但能用ei iei uei yei与北京话的ən in un yn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