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写《圣教序》,感觉笔力不够,字不大气,各位能指点迷津吗?谢谢?

兰陵明月


我从你的《圣教序》临摹习作来看,你的书法学习还是非常有功力的,应该学习书法很多年了。现在终于发现自己要提高,可是怎么也提高不上去,就像马拉松最后一公里,想加速实在太难了。

我觉得你能够这么早就发现自己的问题是“笔力”问题,实在也是自我诊断很准确的。

那么,我们就从笔力说起。

书法的力量,也就是笔力要通过一笔一划来实现的。一个字如果有八个笔画,只要有一个笔画没有“笔力”,这个字肯定就没有“力”了。

书法的笔力在哪里

千里马一直在谈“四法三笔”,在四法三笔中我们把起笔、行笔、收笔、接笔叫“四法”,把“笔法、笔意、笔势”叫“三笔”。

我想,这些词大家基本上都不陌生了,很多书法家已经都在起笔、行笔、收笔,只是没有强调的那样重要而已,只有千里马特别强调 笔法的起笔、行笔、收笔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可能只有“接笔”不太清楚。不要紧,我们先不说接笔问题,因为“接笔”是笔画的应用,古代叫“搭锋”,我之所以叫“接笔”是因为笔画是一笔接一笔写出来的,而且非常关键的是“接笔口”的位置,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但是,忽略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提出“接笔”概念,注意防控在一笔接一笔的写字中忽略了“接笔口”的重要意义。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一个笔画是有“起笔、行笔、收笔”的。但是,不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朋友,会把每一个笔画都按照起笔、行笔、收笔来分析的。这就容易写不出笔力来。

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都不一样,也不是每一个笔画的“笔法、笔意、笔势”都一样。

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四法”和“三笔”两个思维去分析字帖中的笔画,这样,我们想写不对都不可能了。

比如说,我们写一个横,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横的起笔、行笔、收笔都一样的。

例如,有的横是露锋起笔,有的横是藏锋起笔的。有的横是藏锋起笔藏锋收笔,有的横是藏锋起笔露锋收笔等等,一定要分析这些问题。

如果没有发现字帖笔法的,这些特点,那么,笔力肯定没有力量,也不会大气。因为,有力量的笔力都是有合理的笔法结构的,这就是笔画中起笔、行笔、收笔的比例分配。具体看字帖,不要问我,也不要问自己,一定要看字帖写。

如果笔画“写对了”,笔画就有力量了吗?不不一定啊,还有“三笔”问题。就是笔法、笔势、笔意。

到底怎么解释笔法、笔势、笔意?那就太多了,说也说不完的。

我们就举例说说。比如还是一个横,我们的起笔、行笔、收笔都没有错,但是,有一点错就没有笔力了。

比如说字帖上的这个横应该平,你写的右高了,这就叫“笔势”不对,那么,这个字肯定就没有笔力了。

相反,如果字帖上的这个字横是右高,你写平了,这就叫“笔势”不对,那么,这个字肯定就没有笔力了。

为什么说一定要看字帖?因为你临摹的字帖是经典书法作品,都是大师的艺术。

他的笔法力量肯定没有问题,但是,他的笔法不能脱离“这个字”,也许,我们认为“竖”必须垂直,有错吗?当然没有,但是,不是大师的任何一个字里的竖画都是非常垂直的。如果字帖里的一个竖画没有垂直,那也叫“笔势”,也叫笔力。

书法的力量就来源于笔法的“笔势”,所以,笔势一定要对。

如果起笔、行笔、收笔都对,笔势也对,那么“笔法”和“笔意”也会对的。

这是因为笔法、笔意都要在起笔、行笔、收笔中要完成,否则何来“笔法”二字?如果只有“笔法”,不一定因为起笔、行笔、收笔完成而正确。因为笔法还要与正确的笔法空间笔势统一起来,才能完全完成笔法之美。

所以,只要我们把“四法”和“三笔”都做好了,那么,笔力就会自然出来的。

笔力的要点是找准调锋“选点”

书法的笔力是从笔法的结构中实现的,也就是笔力都有分明的起笔、行笔、收笔变化。

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在用笔的过程中,笔锋的调整,也是书法的秘诀之一。到底怎么调锋,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米芾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这句话。

对米芾这句话后人的解释非常多,不少都是瞎指挥了。也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方法。

我们不妨按照书法的基本规律来理解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具体操作法。

书法的规律首先是笔画规律,就是起笔行、笔收、笔对不对?书法的哪一个笔画不是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

但是,在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环节中的用笔是不一样的。例如,起笔和收笔一般必须调锋,而行笔部位一般是不会调锋的。

调锋就要注意用笔的“发力点”,这个“发力点”就是用笔“选点”。例如我们看这两个字的用笔“选点”都不一样。

如果用笔选点不正确,那么,也会没有笔力的。

如果我们找准了“选点”,那么向行笔方向用笔之前略做逆行,也叫“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一个动作,这个笔法就会很生动,行笔出锋也会更有力量,这就是笔力的操作法。也是米芾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具体实践。

今天,我就以你写的“夫”字为例。你的这个字,写撇画的时候,就是因为选点不对,所以,笔画没有力量,这个“夫”字的笔势与别的“夫”字写法不一样,行笔部位不是垂直而下,而是斜角而下,收笔部位较低,它是在收笔部位调锋出锋的。所以,要找准这个“收笔”选点。

我们前面说过,笔画的调锋都在起笔和收笔部位。如果我们把起笔和收笔看准了,再把行笔的走势看准,那么,写不出笔力真的一点道理也没有了。

再比如你写的“夫”字上面的“记”字,我看第一笔,“点”画的笔势也不对。其实这个字写的不错,个别情况下,看起来一个笔画与字帖不一样,影响不大,但是,对确立我们分析字帖发现字帖的能力影响很大,临摹也是一种发现,为什么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发现能力?这是我们要反躬自问的。

所以,用“四法三笔”分析笔画结构,几乎没有可以逃出你眼皮底下任何一个细微变化的可能。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四法三笔”方法的原因。

总之,你的临摹已经很不错了,准确度也很不错的,你能提出对笔力的思考,应该说,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我们按照书法的书写逻辑来说,如果笔法的逻辑是正确的,凭什么说没有力量呢?

而书法的逻辑尽在“四法三笔”之中。


千千千里马


学习行书之我见

一、先大楷

建议先学唐楷,比如欧阳询九成宫。把笔法、笔画、结构的规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学好大楷以后,不要直接学行书,直接学行书会非常生硬、别扭。

建议学小楷。然后大量抄经,抄经时,速度可以加快,用笔可以适当放松、放开、随意些。然后,你会发现,许多字不经意的就连了起来,活跃了起来。

为什么?

因为,古代没有印刷、打印,全靠手写,而小楷又是通行字体,公务繁忙了以后,人们就会在以前非常严谨的小楷基础上,写的快起来了。

然后,就自然的过渡到行书了。

三、学行书

当大小楷已经掌握了以后,可以从圣教序入手,以后再学其他的。











老跨斗


从临写的《圣教序》看,正如你说的那样笔力不够,线质自然不佳,其问题出在侧锋运笔多,入笔顺锋多,几乎没有切笔入笔的笔法。改变了这几点,你的笔力自然而升。《圣教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变“字,也叫既有法而又无法的书法。


李行子


习字非一日之功,要靠坚持,天长日久才能见功力。譬如开车,要开到一定的公里数,功到自然成。再譬如小孩刚学拿筷子,就是送不到嘴里面去,因为没有用筷子吃过,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肌肉记忆,自然而然就往嘴里送了!






翰墨丹青客




用户9628032406614


有机会写二爨体,有人也叫金石体。




冯玉超书法188402561


写得很不错了,路子正,这帖很难,坚持就好。右军是望族世家子弟,字有范,咱们要提气端着走,别塌了,体会一下要风度不要温度。


费建


著作,在于内容。不在于字迹。力所能及即是最美的体。。。阿弥陀佛。


念空法师


应邀答。书法非一日之功。慢慢来。


阿祥79874


比我写的好了,给不了建议[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