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临好赵孟頫写《圣教序》?

安荣27


赵孟頫临的《圣教序》是一本非常好的行书范本,非常适合初学者临摹。原来的碑刻版的《圣教序》因为是碑刻,再加上反复摹刻失真严重,很难通过碑刻来分析行书的笔法。而赵孟頫作为后世对二王书风及笔法的最佳继承者,通过临摹他的《圣教序》墨迹本,可以仔细揣摩他的用笔之道,进而为后面向二王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要临好赵孟頫的《圣教序》先从分析他的笔法入手,因为赵孟頫是非常重视笔法运用的。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云:“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就是要学书者除了日常的临摹,还要反复的读贴来了解古人的用笔之意。在《兰亭十三跋》中还曾有一段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段书法主张:“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再次重申笔法对于书法的重要性。

那么学习赵氏的《圣教序》主要注意哪些笔法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转折之法,这是广义是转折之法,就是当运笔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笔势如何从原来的方向过渡到另一个方向的。这包括了横折、竖折、横撇、横钩、竖钩、弯钩等等笔画的写法,有的地方是方折,有的地方是圆转等等笔法。

了解了这些笔法后,临摹的时候一开始要行书当楷书写,就是虽然是行书,但一开始要慢一些,不要追求速度。还有可以参考一下网上一些老师的临摹视频,例如本人“翰墨今香”的头条号中就有台湾著名书法老师陈忠建老师的《圣教序》示范讲解教学。


翰墨今香


怎样临好赵孟頫的《圣教序》?

我的观点是:

1,要了解赵孟頫。赵孟頫有不少字号别名,出身名门也历经沧桑,官品显赫却靠书法造诣和成就而千古流芳。《元史》本传记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2,要熟读赵孟頫版《圣教序》。赵孟頫的书法承袭“二王”,圆润娟秀,浑厚潇洒,神采飞扬。他所临的《圣教序》,不仅有其他版本的劲势与神韵,更保持了赵孟頫本身的书风和特色。所以,拿到法帖后,不宜马上动手临习,而应该先通篇阅读几遍,大致掌握法帖的通篇风格;再挑拣帖中的异写字和生僻字包括自己认为有“毛病”的字,进行分类研折,深化对法帖的认知;最后将法帖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量,按任务的先后顺序逐一细读,要让每一任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的每一笔,浓淡粗细虚实和每一笔划的位置、走向、运笔轨迹等都烂熟于心,为临摹书写做好前期功课;

3,要流览其他版本但不要换帖。《圣教序》比较全的名称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的内容,第一个书写成帖的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称之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比照唐太宗的内容,从王羲之众多的书法作品中精挑细选,集字而成并勒石刻碑,称为《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见附图三),此碑碑首雕刻着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据称《圣教序》的版本较多,为便于临摹赵孟頫版本,可以对其他版本弧光掠影地通阅参考,也可以与子昂版本进行比较研判,但不能将其他版本用于临摹,否则就不能临好赵孟頫的《圣教序》;

4,要坚持逐字逐笔不走样。所谓临帖,就是依葫芦画瓢,人家是啥样就是啥样,不能变,既便是自己也认为这一笔应略改动一下也不能变。所以,要想临好赵孟頫的《圣教序》,就必须忠于原帖原版、复制式的临摹。要达到这一要求,功底在读帖上,功夫在临帖上。我的做法是:每临写一个字,就将自己写的与法帖中的原字反复比较反复修改,直至定型才临下一个字。

5,要多背临。背临就是要全靠自己的记忆将法帖内容书写出来,并努力达到“复制”效果,才能沿袭其风格和神韵。通过“背临”对照原帖找差距、刨缘由,在不断修正中渐入佳境,应用起来也不易变形走味。

当然,我们临摹到“复制”的状态,只能说明临摹的成就,也标志着自己将赵孟頫版本的《圣教序》临摹好了。但真正衡量书法水平的高低,还要到“书法创作”阶段去检验。





川北武夫白永庆


临帖应该是为了以后自己写,通过临帖触摸到原帖的笔韵和布局的意境……。

如果单纯拷贝不走样,原帖有涂改或漏字补写也依样画葫芦的描,那就失去了临帖的本意。

现代技术已经发展到机器人写毛笔字了,把原帖输入计算机让机器人写,一定会"复刻"出几乎完全一致的作品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