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研究」尽精微,致广大:徐悲鸿

【导言】

“写生研究”栏目除了梳理绘画语言的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规律,重要的是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本栏目编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供大家分享。

1

评论

赵力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大量表现女性题材的优秀作品,这构成了画家艺术创作的重要面向。但是与中国传统的“仕女画”或“美人画”所不同的是,徐悲鸿笔下的女性不再是弱不禁风的女子形象,也不是纯然为男性视野下的闺阁尤物,更不是某种特殊嗜好、趣味的刻意投射。像在《琴课》中,是对女性生活的现实性表达;而在《萧声》中,画家更是通过对女性美的有力塑造,提升为一种更经典、更抒情、更有意境的画面传达。因此徐悲鸿关于女性题材的艺术创作,既在形象塑造上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势,又在国画、油画等各种媒材的整体表达上创造出新。

通过对徐悲鸿女性肖像油画创作的大量比对,我们发现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徐悲鸿一方面坚持欧洲写实主义精神,通过写实性的精湛处理而致力于人物的现实化落实,一方面又通过对客观对象神态特征与心理活动的深度把握、通过对人物环境氛围的精心营造,突破了欧洲肖像画传统的禁锢,从而达成了某种既不同中国传统又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东方之美”。

——摘自“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评析”

2

作品欣赏

《诗人陈散原像》

布面油彩

60cm×73cm

1927-1930年

《老人像》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34cm×25cm

1924年

《自画像》

布面油彩

23cm×17cm

1924年

《徐悲鸿夫人像》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67cm×54cm

1947年

《箫声》

徐悲鸿纪念馆藏

布面油彩

80cm×39cm

1926年

《老妇》

木板油彩

40.5cm×33cm

1922年

《孙多慈像》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197cm×132cm

1936年

《少妇像》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41年

《珍妮小姐》

布面油彩

尺寸不详

1939年

《女人体之一》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120cm×64cm

时间不详

《女人体之四》

布面油彩

58.5cm×102cm

时间不详

《女人体之二》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50cm×63.5cm

1935

《女人体》

布面油彩

71.5cm×58cm

1943

《女人体》

布面油彩

59cm×81cm

时间不详

《男人体》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73cm×53cm

1927

《鸡鸣寺道中》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66cm×77cm

1943

《银杏树》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101cm×88cm

1943

《喜马拉雅山之林》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92cm×59cm

1940

《玉簪花》

中国美术馆藏

布面油彩

66cm×48cm

1943

3

作者自述

治艺者不明技术,虽目摹手追,犹难以为功。技术者,经也,治艺之道也。此经之定,乃历世大艺人体其天赋之智,深赜之学,成其结构,赠与后人,即所谓美术上古典派也。后人综合造化万象,亦潜心古典,何者?欲知古人对于造物取舍综合之道也。

——《美术家徐悲鸿之谈话》

4

艺术家简介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第一任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将西方现实主义绘画观念和方法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也是影响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5

关于写生研究的学术性推广计划

学术形态:“写生研究”是以开放的学术形态策划,针对“写生”这一课题的综合性学术推广项目,按照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梳理方法,通过系统地扫描整理当下优秀作者的作品与相关文献,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推广对象:当代油画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油画作者。

作品要求:生动的、鲜活的,尤其欢迎具有当代意识的,以及具有东方意蕴或中国人文精神的写生作品。作品达到选稿标准的即列入线上推广计划。优秀作品推荐参与《当代油画-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出版。

投稿要求:①摘编艺术评论文字材料一到三份;②作品图片20幅左右,尽可能用最新的作品;③作者本人撰写的关于“写生”的心得体会、看法、认知等;④肖像照片及作者简介。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咨询电话:13552642966。

配套活动:“写生研究”作为“当代油画”持续性的学术研究项目,除了在线上推广外,同期配套写生研究专辑的出版、国内外写生作品展览、写生活动,意在通过多层次的配套活动,真正将写生研究的学术性课题做得深入、完整、扎实,树立写生研究的新标杆,最终推动“写生”创作的现代化进程。

-END-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宋庄国际艺术区龙吟雅风

官网:http://www.art579.com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