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歼-31”战机采用大量隐身设计,它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秦皇见汉武


歼31战斗机目前还只是一款处于研制阶段的战斗机,它的隐身能力和战斗力都没有完全的形成,甚至面临着下马的可能性,永远消失!

歼31战斗力目前未知

要说歼31战斗机的战斗力有多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简单的举个现实情况说明下,如果歼31的战斗机战斗力强悍的话,为什么空军不需要呢?哪怕是设计理论先进也行啊,但是空军还是无情的拒绝了歼31战斗机项目,只能说明一点,歼31战斗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

关于歼31战斗机的隐身性能,这个外界人根本是无法知道的,目前我们只知道歼31的外形的确是采用了五代机经常采用的隐身外形设计,机身光滑,没有棱棱角角,发动机的进气口也进行了隐身处理,这一些外观上的特点都表明将31战斗机进行了一定的隐身设计!

但是决定隐身战斗机性能最大的因素还是吸波涂层,这个如果不经过实际的测试,光是靠看外形和颜色是无法知道的,隐身外形谁都可以制造,这个不是难事,连伊朗都自己造了一个五代机的模型拿出来唬人,但是吸波涂层的技术目前没几个国家能够掌握,所以歼31隐身性能怎样,我们无从得知。

研制进程缓慢

由于歼31战斗机没有获得国家的立项支持,连“歼31”这个名字都网友自行称呼的,沈飞完全就是自筹资金在研制,所以经费方面严重不足,也导致了歼31战斗机的研制进程缓慢。从2012年首飞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年,动静越来越少了,最近几年几乎是销声匿迹了,我们只能在各大航展上面看到歼31的模型了。但是细心的人发现,每次歼31的模型都有些改变,证明歼31战斗机还未停止研制。

甚至有一丁点的关于歼31战斗机的消息,都会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这也证明大家还是非常希望歼31战斗机能够获得官方的肯定入仪,这样我们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五代机的国家!

上舰有望,沉默是为了更大的爆发

虽然歼31战斗机在空军没有获得青睐,但是歼31并没有放弃,有消息指出歼31战斗机正在进行舰载机的改装,这也是大家对于歼31战斗机最大的期望,我们现在的确需要一款五代隐身舰载机,而歼31目前是最有可能登上航母的。

按照我们研制武器的规律,当一款武器研制时消失的时候,消失在大众的视野,有时候并不是代表研制停止了,而是受到了官方的重视 ,出于保密的需要,所以不会公开的报道,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另外前段时间歼31的设计总师也说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大家会看到歼31战斗机最新消息的!

所以关于歼31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和战斗力到底怎样,我们目前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应该期待歼31战斗机能够获得认可,有个正式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最好是能登上航母!


资讯所长


歼31战斗机确实是采用了大量的隐身设计,但是他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起码在五代机中排名比较靠后,即便是和一些先进的重型第四代半战斗机比起来,歼31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他的定位类似于F35,可是F35是美国联合多国研发,是注定要大规模生产的廉价五代机,歼31要在我军服役怕是很难了,只能推向外贸,但是能买得起歼31的,偏偏又都去买了F35。

图为歼31空载和满载,满载效果图为设想图,可见歼31弹仓容量有限,要充分发挥载弹优势,只能外挂弹药。

歼31战斗机采用的隐身设计是五代机普遍使用的几个:一是菱形机头,把机头的几个折线按照特定的角度进行设计,方便把雷达波束反射到主要的两三个方向;二是平行机翼外缘,歼31的主翼和尾翼的外缘是平行的,主翼前缘同尾翼的前缘后掠角度相同,而主翼的后缘也同尾翼的后缘相平行,这样四个翼面产生的雷达波束反射将会集中于2个主要方向,形成雷达闪烁效果;三是V型垂尾,防止雷达波束在垂尾上产生直接的垂直发射,这在过去是雷达反射最强烈的区域,V型垂尾虽然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但是却降低了舵效,需要增大面积来弥补。

上图为歼31和F35的气动外形对比,下图为歼31和F22A战斗机的气动外形对比,可见歼31确实有很好的隐身设计,甚至比F35的隐身设计都要更加彻底和先进,隐约带有F22的味道。

歼31战斗机通体涂上了黑色的涂料,但是是否真是隐身涂料并不好说,只能说明沈飞此举证明了歼31如果要进入部队服役,是可以在所有涂为黑色涂料的部分涂上吸波隐身涂料,如此一来,歼31的隐身设计就非常完善了,除了没有降低红外信号的发动机尾喷外罩设备或者菱形喷口设计外,几乎就是目前人们能想到的用在战斗机上的所有隐身技术了。

图为公开展示的歼31战斗机,他登上过珠海航展,主要目的是对外展示,争取外贸订单。

但是隐身并不等于战斗力一定很强,比如说美国经典的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他虽然有非常严格的隐身设计,但是却没有先进的气动设计,甚至连火控雷达都没有装备,根本不具备空战能力,因此也会被很快淘汰。歼31虽然比F117要强大的多,起码有完善的气动设计和电子设备,但是相比于其他的五代机来看,歼31确实显得普通了很多,他一定打不过F22A,而且也不见得能打过苏57和F35,因此只能被作为外贸飞机推向国际市场。

上图为在珠海展示的歼31战斗机,下图为歼10C、歼16、歼20并飞,现在站在歼20身边的不是歼31,而是两款新型四代机。

歼31战斗机个头小,只能使用两台RD33发动机作为动力,单台最大推力为9吨,军用普通推力为7吨,双发加到一起才和美国F35一台F135发动机的推力持平,然而F35是作为对地攻击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来研发的,并没有非常重视空战能力,歼31却是作为空战飞机研发的,一个空战飞机在推重比上和对地攻击的同代飞机相等,这是非常大的缺陷,意味着机动性不好。至于和苏57比起来,歼31的机动性更差,没有矢量发动机,而且挂载能力更弱。

上图为歼31的2号验证机,下图为歼31的1号机和2号机的外形对比,可见他们在尾翼等地方的设计上有较大的变化,歼31的2号机还扩大了机腹弹仓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弹药。

歼31的航程短,他的体积重量和米格29类似,发动机和米格29同款,意味着他们的作战半径都很短,米格29是苏联的前线战斗机,著名的机场保卫者,只有700多公里作战半径,歼31也好不到哪里去,何况米格29作为四代机,气动布局设计更加随意,歼31气动设计受到隐身设计的限制,必然有所减弱,因此航程肯定还不如米格29,如此航程,在五代机里怕是和F35一样属于垫底水平。

图为美国F35战斗机,他证明了一点:隐身能力不代表全部,没有好的飞行性能,依然不算是优秀的战斗机。

歼31也没有使用新型三面式相控阵雷达,虽然有换装的余地,但是起码目前没有看到,意味着歼31在战机的整体态势感知能力上要明显弱于歼20、苏57、F35这三个使用了三面式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机,歼31更没有装备EOTS和EODAS等合成孔径系统和红外/光电观瞄跟踪系统,只能在空战中使用简单的雷达探测方式对敌机进行搜索和攻击,这种搜索方式和四代机相似,没有出现五代机应有的信息化提升。

图为央视采访海军舰载机试飞员的时候,背景出现的类似歼31的下一代舰载机模型,曾经歼31被认为是歼15的较好的替代者。

至于说取代现役空军的歼10战斗机,歼31不具备成本优势,价格较高,在我国空军经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采购歼31会影响主力的歼20的采购和生产进度,在这个局面下,歼31只能继续等待。有传闻说海军可能采购歼31战斗机,但是歼31战斗机糟糕的航程又成为一个制约因素,毕竟航母对于舰载机的航程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毕竟航母一次出动的飞机数量有限,要尽可能取得更远的打击效果。

图为已经服役的量产型歼20战斗机,大量的采购和生产歼31,会挤压歼20的生产制造数量。

况且,海军的舰载机不多,在对抗陆地战机时往往在数量上处于劣势,海军对于舰载机的质量要求较高,希望一架舰载机发挥两架飞机的作用。歼31没有侧弹仓,无法隐身进行格斗空战,要挂载大量的导弹,只能外挂在机翼之下,这样又影响到隐身性能,歼31的质量对比F35没有优势,在我国舰载机必然少于F35的情况下,如果还没有质量优势,那空战怕是要吃大亏的,所以歼31也没有得到海军的青睐,除非他放大机体,增加侧弹仓,换装大推力发动机,增加航程,但是那样得到的飞机,就不再是歼31了。

图为海军型歼31战斗机设想图,不知道歼31未来会不会真的会登上航母。

因此,歼31的隐身很全面,战斗力相比于四代机也有优势,但是相对而言,和五代机比起来,歼31又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全面处于劣势,远不能称之为强大,这也是他如今被推向了外贸,在国际市场寻找销路的原因。


海事先锋


作为四代隐身机FC31的小身板就是个坑,进入喷气机时代以后战机大型化是趋势,看看我们歼5、歼6、歼7、歼8I/II、歼10、歼11、歼20,总体趋势越来越大。尤其是四代隐身机所有设备都必须集成在机体内,才能有效执行各种任务。战机列装部队后会有后续型号推出,新型号的功能越来越齐全,机载设备也会越来越多。非隐身飞机可以通过外挂任务吊仓,来解决作战能力拓展问题,四代隐身飞机只能把更多的设备安装进机体内部,这就要求四代机有足够的内部空间冗余,否则会给后期改进型的研制,带来不可想象的困难。

一架战机的使用寿命平均按三十年计算,寿命中期很可能会进行一次升级,如果内部空间已经被挤占一空,升级工作很可能无法进行,现在美军的F22就因为内部空间不足,如果想要升级就得重新设计甚至放大机体。F35研制之初的设想是作为一款廉价的多用途隐身飞机,与F22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方式。可随着研制过程中新的作战样式出现,对F35战机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满足新的作战需求,需要把更多设备塞进本就不大机体内部。在把F35机体尽可能放宽后,机体内部空间依然不能容纳全部设备,不得已在机体上增加了各种鼓包,最终才勉强把所有设备塞了进去,美军赋予F35战机的绰号是闪电II,但因为机体过于臃肿被中国军迷调侃为肥电。

再看作为四代机的FC31,选择了类似三代中型机的尺寸,而且还是最不适合与歼20搭配的双发设计。机体内安装两台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双发中推涡扇发动机的耗油量,普遍高于单发大推涡扇发动机,为了保证足够的作战半径,机体内部需要安放尽可能大的内部油箱。四代机的内部弹仓还要占去一大块空间,这样以来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用来安装四代机越来越复杂的机载设备了。

就算现有机体内部空间足够安装现有设备,也没有多少空间作为设计冗余,用作未来改进型号的设计,与寿命中期的技术升级了。FC31设计之初的双发中型定位,就与战机机体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相违背,任何一款工业产品,设计的越紧凑,各部位关联性越高,未来升级越不可能,所以,FC31的双发中型机的定位,就已经走进了设计陷阱。

气动布局过于保守也是被军迷诟病之处,国产航空发动机推力不足,是众所周知的长期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升。发动机推力不足就需要在气动布局上弥补,走歼20气动布局的不寻常之路,才是弥补国产飞机心脏病的唯一途径。可惜我们看到的是FC31的常规布局,这种常规布局对发动机推力大,有成熟矢量喷口技术的F22不是问题,凭借强有力的矢量发动机,常规气动布局的F22依然可以实现超机动。

综上所述FC31想在四代机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把FC31现有设计推倒重来,以国产现有大推力发动机为基础,设计一款单发中型四代机。在满足基本作战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把机体尺寸做大,气动布局采用鸭翼设计,辅以更加复杂的飞行控制,使得FC31获得更好的机动性能。通过优化内部结构设计,获得更多可以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为未来新型号性能的提升,以及寿命中期的技术升级,留下足够大的内部空间设计冗余。




雯臣


歼31更准确的说应该是FC-31,它是沉飞自投资金研制的一款多用途中型隐身战斗机。目前,FC-31仍处于研发阶段,还未正式定型服役。整体上来看,FC -31在气动外形和隐身设计等方面,它已经具备了第五代战机的特征。空战时面对第四代战斗机,FC-31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毫无疑问与其他第五代战斗机相比它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FC-31战斗机)

FC-31战斗机采用了单座,双发,倾斜式双垂尾,菱形机身,内置弹舱的气动布局。机身两侧为DSI进气道,采用波束控制理论设计飞机的外形,机身上,下部分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这样可以折射侧面雷达波,有效降低侧面雷达对飞机的探测能力。该机广泛应用复合型材料,使用隐形涂料,其航电系统也是国内最新一代产品,与歼20战机的航电系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目前FC-31安装的是俄制RD33发动机,两台发动机推力却不及一台F-135发动机(F35战机发动机),而且重量还要大。未来FC-31或许会换装涡扇-19发动机,其单台推力最大推力可达10吨,将有助于歼31性能的发挥.FC-31作为一款中型战斗机,由于其机体相对较小,其内部弹舱也只是两个机腹弹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FC-31携带重型炸弹的能力。从这方面看,FC-31应该是一款偏重制空的多用途战斗机

(FC-31大量应用了复合材料)

(RD33发动机)

(FC-31机腹弹舱)

从FC-31目前的状态来看,该机应该具有低雷达可探测性,优异的探测和外部信息综合能力,优异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和强大空战能力,对地和对海目标的打击能力。对于FC-31而言,它目前面临的主要还是设计定位不明朗的问题。

首先,FC-31在空军下一代战机竞争中并没有成功,这就意味着该项目没有空军的支持。FC-31作为沈飞的自研项目,在立项之初,就是本着培训人才队伍的初衷开始的。这也使得FC-31的气动外形和性能指标,采用了比较保守的设计思路,看上去液显得中规中矩。而且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FC-31采用了许多比较成熟的技术,以加快设计和制造的进程。但由于时间有些仓促,FC-31在一些细节方面就显得比较粗糙。例如,歼31的座舱盖外露部分比较小,而后方飞机背脊的尺寸却比较大,虽然这有利于减小飞机阻力,但也对飞行员后方视野造成了一定的遮挡,降低了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座舱盖布局与歼11完全相同,分为前部风挡和向后开启的舱盖两部分,但这种结构会对隐身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歼31的主翼面积较小,难以布置大型油箱,这对于要求大航程的五代战机来说,也显得有些不足。

(歼31两段式座舱)

(歼31的主机翼面积较小)

其次,由于没有空军的支持,单靠沈飞一家来完成FC-31项目多少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就有了将其作为外贸战机或海军舰载机的想法。作为外贸战机,FC-31的价格肯定不会太便宜,而且有能力也有意愿采购隐形战机的国家并多。FC-31各方面性能都显得中规中矩,缺乏独特的亮点。对于外贸战机来说,歼31还需要逐步完善各项技术性能,吸取歼8ⅡM和枭龙的经验,对潜在客户进行相关的定制服务。就目前情况而言,FC-31的各种技术性能还不成熟,远没有达到可以出口的状态。

(歼8ⅡM)

(枭龙战斗机)

作为海军舰载机,FC-31的确比较适合。不过,因为作战环境的需要,海军舰载机需要在航程和可靠性上具备优势。FC-31采用两个机腹弹舱,机翼面积也较小,机翼油箱的载油量也较小,这让他在航程及载弹量方面略显不足。况且,目前FC-31的发动机状态也不理想,换装涡扇19后或许更适合在航母上使用。FC-31能否成为舰载机,这还是要看FC-31的作战能力能否满足海军的需要。

(FC-31要想走上航母还需要满足海军的需要)

综合来看,FC-31的定位基本上与美国的F35战机处于同一类型,它也具备成为外贸战机和航母舰载机的潜力。沈飞目前已经为FC-31项目投入了比较多的资源,相信FC-31最后也不会无疾而终。FC-31项目肯定还会继续,其性能还会进一步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FC-31也将化蛹成蝶,翱翔于蔚蓝的天空。

(期待歼31早日修成正果)


战情解码


“歼-31”战斗机,代号“鹘鹰”。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第五代单座舱、双发、“隐形战斗机”。属于我国航空利剑“双星”之一。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全动平尾的常规气动布局,两侧布置大S弯进气道,设有内置弹舱。然而它现在却出于一个及其尴尬的地位,不被众人看好说不如另一星“歼-20”。其实“天明”想告诉大家不要被大众的眼光和评论给带歪了,“歼-31”还是很厉害的,下面就由“天明”以另一个角度带你从新认识以下,我国航空利剑“双星”之一“鹘鹰”。

一、“歼-31”战略定位

随着飞机和科技不断的更新,大家发现四代机的战斗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战略的要求,所以第五代战机隐形的性能就应时而出。


“歼-31”为“隐形战斗机”,相比其它不是隐形战机的优势就是在其他战机不发现自己的情况下,先发制人把它干掉。它不需要跟别人去硬抗,如果我们让他放弃自身隐形性能的优势去对战的话,那他已经输掉一半了。甚至可能还干不过,因为四代机的载弹量就要比你多,它不需要为了隐形而放弃自身的载弹量或者为了达到隐形性能而改变其他的性能。而当今世界只有五款隐形战机,俄隐形战机技术还不是特别稳定所以最差也能排到第四!所以没有差的战机,只有用没用到位!用己之长克敌之短,方能出奇制胜!

二、“歼-31”战斗机的优点


歼-31战斗机具有高生存力,在气动布局方面有着低雷达可探测性、低红外辐射特性、在航电、电子对抗性能等地方不受经费限制的话,可以安装“歼-20”那一套电子设备、低易损性设计;多任务能力,座舱航电也可以安装“歼-20”那一套设备,包括头盔显示系统,大大提高飞行员的视角,它拥有强大的目标探测和外部信息综合能力、优异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和大离轴角全向攻击格斗空战能力、对地和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适应复杂气象条件和广地域使用能力;优异的综合保障能力;在将来同时也是一款高性价比的五代机。

三、“歼-31”存在的缺陷


当然,它和同代机型相对比的话还是存在这一些问题,如载弹量少、座舱盖的隐形性能稍微差了点,为了减轻重量、增大失速性,将襟、副翼连成一体从而降低它的翻转机动性,但这些都是为了它能成为舰载机而设机的,而导致以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安装的两台RD-93,加力推力才达到2×9500kg,让它在同代飞机中处于劣势状态。当然这一点在当时设计时,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在当时安装RD-33就做好了会换发的准备留好了空间。但是我国“涡扇-15”发动机“峨眉”会安装在“歼-31”战斗机上不呢?如果安装上以上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歼-31”战斗机的性能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这也是一个众人的关注点何以论点,“峨眉”会不会安装在“歼-31”上?有观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和我或者和评友进行讨论,谢谢!)

四、“歼-31”战斗机多方利好消息!


最近“歼-31”战斗机在网上的舆论也是比较大的。也在放出风声说“歼-31”后续会有好的消息,然我们拭目以待!有小道消息说“歼-31”战斗机将成为舰载机入编海军隐形战斗机系列;而又有小道消息说成飞和沈飞将双强合作,以成飞设计“歼-20”的技术和经验、沈飞强大技术和底蕴共同联手,将“歼-31”重新回炉打造出一款性能超越“F-35”的一款能真正多功能的隐形战机。会有多大的改动呢?这个消息哪个才是准确的呢?还是说都是真的?哈哈,这个让我们敬请期待!(作为读者的你认为呢?有不同的想法可在下面评论区进行讨论!谢谢)



五、做为五代隐形战机“歼-31”战斗机的市场还是可观的!

随着材料技术和更新的技术的出现,隐形飞机的隐形能力会越来越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也会更加突出和重要。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歼-31”的市场情况!

1. 美国目前F-22由于对技术的保密和封锁不对外开放购买。


2. F-35也因为价格上涨和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压制慢慢的它的订单量减少。

3. 俄罗斯的“苏-57”虽说好能在400km外进行远程攻击,但是它的隐形技术还不是特别的稳定和成熟,重点放在远程攻击和反隐形上所以,各国对他的期待都不是特别高。

4. 中国隐形战斗机“歼-20”根据一般的惯例是在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和第六代机型没有开发出来也是不会向外出口的。

5. 最近风声舆论超大的“巴、土联合制造五代战机”的消息也是很大,但是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官方也没有出来证明!是真是假谁都无法知道,说不定也有可能是用于震慑印度购买“阵风”或者“F-35”也有可能。

6. 所以这就为“歼-31”战斗机提供了很大的市场优势!

(嘿嘿!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是怎样的呢?如有不同想法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进行大讨论!如有如有认同小编观点的请给小编点个赞、留个关注!因为后续文章更精彩!谢谢阅读!)


墨家荊天明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假设。

歼31有合理的隐身外形,应当具有不错的隐身性能。

没有侧弹舱,只有机腹两个弹舱,可能容纳6枚中距离导弹。

目前验证机上没有机炮。

6个外挂架可以挂6枚中距弹。

对地攻击时弹舱4枚炸弹,机翼4枚炸弹,两个副油箱。

航电设备应当是相控阵雷达,数字座舱。对三代机具有绝对优势。

价格上应该比F-35低。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保守的沈飞,你让国人怎么说你呢。你先是和成飞的歼20竞争,搞出个隐身极差的三翼面设计的″雪卾”,结果失败,不甘心又自筹资金搞个连三代机都不如的FC31,来忽悠第三世界的穷弟兄,结果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不吸取教训,如今又要搞舰载机,你说就凭你搞的那个小身板31,能干啥?能对付得了F35吗?也不知沈飞那么多的院士是干什么吃的。


我爱你9313


31离成为一款成功的隐身战斗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谈它的战斗力有多强还为时尚早。

首先,无论大家对我国第二款隐身战斗机有多深的期待,目前没有“歼31”这个型号,“鹘鹰”技术验证机目前仍然没有获得军方正式编号,只有外贸编号FC-31,下文我们就以31代指这款隐身战机。

31并不是沈飞方面当年竞标空军四代机的产物,歼20的手下败将另有其机。31是沈飞方面在输掉四代机竞标后,为了获得隐身战机的研发能力、不被成飞彻底踢出战机研发俱乐部,在航空工业集团的支持下自筹资金上马的技术验证机型,这就是鹘鹰的由来。验证机成功试飞后,沈飞方面意图将该型战机推向国际军机市场,获得了FC-31的编号。

沈飞接连在三代机和四代机竞标中输给成飞后,深刻的认识到山寨苏霍伊是没有前途的,痛定思痛之下决定换个活法:看看抄袭洛马有没有出路。

自31这款飞机诞生后,几乎每年都会传出它转正、获得军方户口本的消息。而最新的消息是:以鹘鹰为基础进行大改的机型已经拿下海军四代舰载机项目,而且获得了歼35的编号。到底真相如何,大家耐心等待就好。

31自首飞以来,虽然曝光度很高,在军迷中有非常高的人气,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离一款成功的隐身四代机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首先,目前31只有1.0和2.0两架验证机,无论从设计方案、技术成熟度、试飞进度各方面看,还相当不成熟。

从1.0版本至2.0版本,31的设计方案变动非常大,说明原来的方案非常不成熟。横向对比来看,歼20在研发过程中共有至少2架验证机和6架原型机,从2011年试飞至2017年交付部队,历时6年。目前31只有2架验证机,连原型机阶段都还没到,可谓是八字还没一撇。

2、目前2.0版本的31无论从隐身设计还是机载设备来看,都非常不成熟。

虽然31的定位是一款隐身战斗机,从外观来看确实像有隐身能力,但是另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笔者从来没见过一张31携带龙勃透镜的照片。有人说31在目前阶段并没有涂隐身涂料,隐身性能不佳情有可原,但是对比歼20的黄皮原型机照片,那可是都带着龙勃透镜的。

看这架歼20黄皮机的肚子下面那个圆柱型的小东东,在31上从来没出现过,哪怕是从沈阳飞行数千公里到珠海,也没带这个东西,让人费解。

除了隐身性能让人着急外,目前2.0版本的31还没有搭载全套机载设备,只是预留了空间,无法进行全面的验证试飞。

3、发动机、发动机、发动机!

虽然同样面临发动机的问题,但是国之重器歼20好歹有99M1和涡扇10B这两个型号顶着,而且航发领域的“天字一号工程”涡扇15虽然磕磕绊绊,但是在大量资源的保障下目前已经装机试飞。31作为私生子,获得的资源保障无法跟歼20相提并论。目前31两架验证机都是用仿制RD33的涡扇13,根本不能用来做四代机的动力。网络上传言已久的涡扇19更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31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涡扇19的进度。

4、钱!钱!钱!

现代先进战机的研发成本都是天文数字,动辄上百亿美元甚至数百亿美元。虽然当今中国军费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仍算不上宽裕,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客观的讲,在没有军队立项的情况下,靠厂商自己掏钱完成一款隐身战机的研发是不可能的事情。31离修成正果还差100亿美元和至少5年的时间。

虽然现在的31离修成正果还有段距离,但是31其实还是有着不错的潜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本身的定位:中型隐身战斗机。

作为中型机,31的战斗力无法达到歼20的水准,但是如果作为舰载战斗机,那么在舰机适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海军确定中型机上舰方案并对鹘鹰进行投资,那么31有望成为像F35C那样的舰载战斗机。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FC31采用常规布局,DSI进气道,机身表面光滑平顺,没有太多凸起。说明FC31的雷达隐身性能不错,有可能超越歼20和F35。和F35相比,FC31机体并不臃肿,空气阻力小,说明FC31的飞行性能很有可能超越F35。以中国的电子技术水平,FC31的雷达航电应该与F35和歼20水平相当。大胆猜测一下:FC31的隐身性能超过歼20和F35,飞行性能大幅超越F35,雷达航电水平超过F22,与F35和歼20水平相当。FC31战斗力相当强悍!空战足以压制F35,甚至具备与F22抗衡的能力!


观棋不语C


在歼20战机成为国人骄傲的同时,另外一款国产隐身战机还处在奋斗期,默默地为未来而改变,这就是歼31鹘鹰战机。歼31战机从一开始走的道路就跟歼20不同。歼20是重型战机,而歼31是中型战机。歼20走的是大胆创新的气动布局,歼31走的是主流气动布局。从目前的情况看,歼20更成功些,歼31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想办法攻克。

歼31的原型机最早在媒体上亮相后,就让很多媒体和军迷有一种感觉,似乎这款飞机尺寸偏小。后来歼31公开后,相关的合金飞机模型也开始流行,大家才更真切感受到歼31同歼20在尺寸上的差别。

如果隐身战机的尺寸偏小,从航空技术普遍规律的角度出发,其研制难度就更大。原因是隐身战机需要把武器系统藏在机身内,几乎所有的设备都要高度融合进机身里。一方面设备要走小型化路线,另一方面维修和升级的难度会增加。歼31比较小的机身,无疑增加了这个难度。

现代空战越来越强调飞机的航程。美国的F22战机虽然先进,但其航程不足,作战半径不足780公里,成了跟米格29一样的“短腿飞机”。在发动机技术没有出现本质上飞跃的前提下,能飞多远主要看机载燃油的多少。如果隐形战机机身偏小,会影响其载油量,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点。

虽然歼31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款飞机的优点也突出。由于其机身偏小且机翼较长,从航母舰载机的角度出发,既可以增加机库载机数量,又便于在甲板上大量部署,载重小的飞机也更容易起降。总体来看,歼31还有改进的余地,未来有机会成为一款优秀的隐身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