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赏一字诗

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字非一莫属,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诗中偶尔用“一”字不足为奇,

诗句中多用“一”字且巧安排,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谣》

唐 王建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王建这四句诗中各嵌一则正反意向,东和西,聚和散,来和去,颠和倒。透过全诗,我们在脑海中可以想见一幅场景:田边的溪水汩汩流淌,柔和的晚霞淡淡投入水中。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也准备归家,只剩下麻秆在水中茕茕孑立。诗中的“一”字可用“或”字替代言义,但是破坏了诗的整体意境,换掉“一”字后,也索然无味了。全诗形散而神不散,恬然的田园风光跃然纸上

《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陈沆的《一字诗》又是另外一种情景,帆、桨、渔舟、渔翁、钓钩,极其寻常的物品,不厌其烦的叙述,皆为后面铺陈。渔翁舟上垂钓,神态轻松自然,当鱼咬住渔钩,渔钩一沉,渔翁顿时身体前倾,一“俯”点出气氛有点紧张;随后渔翁后仰,顺势把渔竿拽出水面;“笑”字就好理解了,大鱼到手,渔翁哈哈大笑,人鱼斗志胜出,渔翁心满意足。月出东方,倒映于水中,渔舟唱晚,金风徐拂,波光粼粼的湖面也逐渐恢复了宁静。“一俯一仰一场笑”描写的全是“动”,而“一江明月一江秋”则全是“静”。动静相衬,似一幅写意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哪个“一”字也删不得。

古代一字诗还有许多,有叙述孤独寂寞的,如清末诗人易顺鼎的《天童山中月夜独坐》,有叙述青灯黄叶的,如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一字诗》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供我们精琢精磨,细品细悟。

《天童山中月夜独坐》

清 易顺鼎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

一字诗

清 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