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阳·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城关镇荣湾村

(厚重濮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慧军题写)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姜爱国 书)


咱老家在哪里?村名咋来的?有多少姓氏?出过多少名人?有啥传说故事?一切尽在《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城关镇荣湾村

地理位置

荣湾村,位于濮阳县城北部县政府驻地北2公里,城关镇政府驻地东北2.5公里。东临马颊河,南临昌盛路,西临解放路,北邻华龙区马呼村。

村名来历

荣湾村,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荣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在马颊河向东拐弯处西岸建村,故称荣家湾。后来,李、葛、刘、张、位相继迁居于此,改称荣湾村。

民族人口

荣湾村现有王、李、葛、刘、张、位六姓,其中王姓居多,占全村人口的60%。全部为汉族。全村188户788人,耕地面积700亩。

历史沿革

民国期间全县分十个区,荣湾村归一区所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隶属濮阳县胡村区;1950—1958年取消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归清河头人民公社管辖;1966—1969年,更名为荣湾大队革委会;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荣湾大队革委会更名为荣湾村民委员会,自1986年起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

经济发展

20世纪60年代,水利条件匮乏,粮食产量较低。1970年县化肥厂建厂至1973年投入生产,荣湾村利用生产碳胺的废水,建造提灌站,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业兴起,群众经济收入倍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84—1986年,购置上海50拖拉机5台,从事运输行业,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1987—1989年兴建机窑厂,人均收入再度提高,达到1200元。1990—1995年,出租车4辆,油罐车23辆,均从事运输行业,人均收入达到1800元。1998年,荣湾村富恒彩钢厂投资建厂,投资金额500万元,厂房10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40余亩,安排就业人员60余人。年创利税上千万元,已是赫赫有名的综合性企业。截止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

教育文化卫生

20世纪80年代建一所荣湾中心小学,1997年生源锐减,学校被撤销,学生转入化肥厂子弟小学就读。自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村本科以上大学生46名。2014年投资新建了“卫生室”,一般疾病不用出村。修建了4个垃圾池,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截止2016年,新农合参合率90%。2006年组建了荣湾村戏曲歌舞演艺团,每次演出,都受到四面八方群众好评。

民间文艺

戏曲歌舞演艺团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重大举措。

荣湾村戏曲演艺团2006年组建,代表节目有秧歌舞、彩扇、腰鼓、广场舞等。表演场地不定,开始在新广场综合市场,后在湿地公园演出至今。

荣湾村戏曲演艺团,多年来在城关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文化馆以及村两委班子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好成绩。曾荣获2011年全民健身操广

场舞“开门红”优秀表演奖;2012年九·九老人节“夕阳红”二等奖;2013年本团李娥获“梨园戏韵”青年组比赛一等奖;2014年李娥获“河南好乡音”戏曲大赛二等奖;2015至2016年本团在“好日子”广场舞大赛中获一等奖;文化协管员李娥荣获戏曲一等奖,集体荣获二等奖。

古今人物

王云龙,1925年生,曾任濮阳县工业局局长。

王同阳,1936年生,曾任新乡市人事局人才办公室主任。

李继忠,1957年生,曾任安阳市税务局副局长。

王金瑞,1962年生,现任濮阳市外事侨务旅游局离退休科科长。

历史事件

火烧荣湾村

1938年2月,日寇进攻濮阳后,为了抗击日本鬼子,荣湾、温庄、位庄、马呼四个行政村在荣湾村成立了红枪会,以击鼓为号,组织会员练武强身,以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荣湾村王锡增曾任红枪会会长。

1940年农历九月三十日,日寇进犯荣湾村,在王锡增会长的带领下,全体会员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奋起抗击日寇,利用各种农具、击溃日寇,并把敌人赶到老城北门外。同年,日寇再次进犯荣湾村,此时,红枪会全体会员正在开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日寇突然袭击,杀害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16人,其中红枪会会员三人,房屋烧尽,惨不忍睹。

村中故事

荣湾新村改造四部曲

一、敢当大任展经纶

2011年下半年的时候,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泽京,抢抓城中村改造的机遇,决心改变四分之一以上村民仍居住破旧土坯房、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家园环境。通过权衡利弊,选择目标,他凝聚村两委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开始谋划如何改变村里的整体面貌。一是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广泛探索研究外地的发展成功经验;三是积极申请,努力争取上级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功夫不负有心人

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设想得到了城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14年4月11日,县政府正式批准荣湾村为城中村开发改造村,改造方案获得批准后,拆迁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三、继往开来劲更足

在拆迁过程当中,恰逢换届,民主选举产生了新的村级两委领导班子。新的两委班子再接再厉,一如既往地继续实施拆迁改造工程。2016年镇党委、政府换届后,新的一届镇领导,继续大力推进荣湾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及时予以解决,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直到2017年3月份,荣湾新村全部竣工,村民入住安家。根据县政府每人居住60平方米的安置政策,全村居住改造47300平方米,加上公寓、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共计开发建设面积达60000余平方米。

四、风清气正艳阳春

荣湾村在两届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经过长达七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彻底改变了村里的面貌,树立了城中村改造开发的成功典范,受到上级嘉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衷心拥戴。广大村民称赞说:“两委同心谋略强,椽毫浓墨谱华章。荣湾旧颜换新貌,圆梦复兴奔小康。”

蝎子精恩怨情仇的传说

荣湾村的老人常常讲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村边有一条小河,沿着小村弯弯曲曲的往东流。小河两边零零散散地住着几十户人家,其中河北岸有一户李姓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两人。李家后生名叫李清明,自幼丧父,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李清明家境贫寒,但是他勤快、善良、朴实、孝顺,长得膀大腰圆,英俊结实,是远近闻名的好后生。李清明家无余粮,主要靠上山打猎、砍柴换回一些油盐酱醋等一些生活必需品。偶尔也摘些野菜野果,用来果腹。而李清明的母亲,身体也算硬朗,每日在家洗衣做饭,纺纱织布,生活虽然贫寒,但日子过的也算安静祥和。  

有一天,李清明上山砍柴,摘了些野葡萄准备回家让老母亲尝尝鲜。回家的路上,遇见两位老者坐在青石板上对弈。这两个老者,一个长须飘飘,仙风道骨;一个衣着褴褛,蓬头垢面。两位老者下起棋来,如醉如痴。李清明见两老人对弈入迷,就将摘来的葡萄随手放在两位老者面前的青石板上。这两位老者也没说话,抓起来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局过后,蓬头垢面的老者抚掌而笑,而长须老者略有微怒。  

蓬头垢面的老者笑嘻嘻的对着李清明说道:“后生,老头子吃了你的葡萄,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里有把砍柴的斧子,你看看能不能用上?”说完,手心里凭空出现了一把造型古朴的斧子。李清明知道遇到了神仙,赶紧接过斧子连声拜谢。两老者相视一笑,消失在李清明的面前。  

自从有了老神仙送的斧子,李清明的砍柴速度大大增加。这斧子看起来敦厚无锋,但是无论多粗的树木,往上轻轻一划,便随即倒下。  

秋后的一天,李清明和往常一样上山砍柴。突然乌云密布,下起雨来,李清明加快速度想早早下山。没想到一斧划过,一声凄惨的叫声响彻云霄,原来他不经意间划到趴在树杈上一只碗口大的蝎子,这只受伤的蝎子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李清明吓了一跳,再也没有心思砍柴,冒着大雨急匆匆的回到家中。  

老母亲做好饭菜,倚在门前焦急的等待着,看见李清明回来,会心地笑了。老母亲拿着毛巾给李清明擦了擦脸,催促清明赶紧换衣服。换好衣服,母子两人正在吃晚饭。突然院子里大黄狗狂吠起来,紧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李清明开门一看,一个长相文静秀气的女子,怯生生地站在门外。这女子浑身湿漉漉的,胳膊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还滴滴答答流着血。  

李清明赶紧将女子让进屋里,让母亲找来金疮药包给女子扎好并换下湿漉漉的衣服。这女子换好衣服,喝了一碗热汤,苍白的脸色慢慢红润起来,女子哭泣着介绍了自己。  

原来这女子名叫解百合,住在附近村子里。解百合和父亲相依为命,父女两人靠进山采草药为生。今天父女两人在百丈崖采草药,突然从岩洞里面窜出一只三丈长的大蜈蚣,解百合的父亲为了保护百合,被大蜈蚣活生生地吃掉了。  

李清明听后不禁义愤填膺,天一亮,他就提着斧子,来到了解百合说的百丈崖。说来也巧,雨过天晴,一条三丈长的大蜈蚣,正趴在青石板上晒太阳。李清明二话没说,一斧子砍了上去。这斧子不亏是神仙所赠的神斧,铜头铁身坚硬无比的蜈蚣精竟然被李清明一斧子砍得肝脑涂地,一颗明晃晃的大珠子从蜈蚣的肚子里面滚了出来。  

李清明捧着明晃晃的大珠子,高高兴兴的回到家中,将珠子送给了解百合。百合看着俊朗硬气、心地善良的李清明,芳心暗许,羞答答地接过珠子,在李家住了下来。解百合留下之后,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欢乐,也减少了母亲的寂寞。百合把李母看作自己的母亲,李母也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待,一家人过得非常开心快乐。  

在李母的撮合下,李清明和解百合结成了夫妻。两口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没过几年就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取名小满,女儿名叫小雪。一家五口过得红红火火,让乡亲们很是羡慕。  

时间过了许久,有一天,李清明到集上去卖柴。突然一个长须道袍的老者拍了清明肩膀一下。清明抬头一看,非常欣喜。原来这老者正是当年山中对弈的老神仙。老神仙趴在李清明的耳朵上低声说道:“后生,当年吃了你的葡萄,也没有什么给你,今天我就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的妻子是一只蝎子精,你要是想和她一直生活在一起,就把她的贴身红背心烧掉。她就不能变回蝎子精啦。”说完,长须老神仙突然就消失了,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回到家后,李清明没敢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怕吓着老人家。待百合睡熟后,他慢慢地脱下妻子贴身的红背心,然后放到灶底下烧掉了。百合醒后发现不见了自己贴身的红背心,大吃一惊。慌忙问自己的红背心哪里去了?李清明深情地对着妻子说,红背心让他烧掉了,想让妻子永远陪在身边。百合听了,非但没有发火,反而信任且爱怜地偎在李清明身上。  

原来,解百合就是当年李清明砍伤的那只蝎子精变的。当年解百合被蜈蚣精追杀,受了重伤,逃出来趴在树上休息,没想到被李清明砍伤了手臂。解百合追到李家是准备来报仇的。可是她来到李家后,李清明帮他杀了蜈蚣精,并将蜈蚣精修炼千年的内丹给了自己,而且李母和李清明待她那样好,她便打消了报仇的念头。百合已经厌倦了修炼的寂寞,自愿嫁给清明,想留下一男半女报答他母子俩,然后继续自己的修炼之路。谁知道李清明烧掉了她贴身的小红背心,使她再也不能变回蝎子精了。从此,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蝎子精解百合,爱恨情仇,恩怨分明,最后有了一个美满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