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知难敌建文帝的百万雄师,为何仍铤而走险?

向敬之

《明史·成祖本纪一》开篇有云:“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籓北平。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

燕王朱棣防守与打击北元反攻势力有功,俨然成为了替朱元璋拱卫北疆的人气长城,但是,燕“王节制沿边士马”,只是战时,封皇命行指挥大权。

平时,朱棣作为藩王,手下真正接受他的调遣的,只有皇帝赐予的护卫团队。顶多加上在战时,因为血拼战场,而暗结的国家武装部队的部分大将们,暗通款曲。


《山河月明》冯绍峰饰朱棣

驻扎在北平的军队,隶属于大明王朝的中央政权。没有皇帝的敕令,他们是独立的,与燕王保持着响应的距离。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新君建文帝害怕诸藩王利用进京吊孝的机会,互相联络。于是,建文帝拿出了一道太祖遗诏:“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明史·太祖本纪三》),将闻讯前往金陵奔丧的诸王阻隔在京师之外。

已然成了皇家辈分最高的长辈,皇四叔朱棣,也只能在北平另设灵堂,对着朱元璋的遗像痛哭一番。

毕竟死的,是他的亲爹。

更何况,朱元璋对他疼爱特殊。

按太祖遗诏:“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明史·太祖本纪三》)高皇后去世时,被太祖要求天下臣民持服二十七日的规矩,被朱元璋生前大打折扣。建文帝还是“诏行三年丧”(《明史·孝闵帝本纪》),但是年轻的他,有仁孝之怀,却无政治之能,在即位不久,就将兵部侍郎齐泰升为本部尚书,进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命二人参预军国大事。


建文帝朱允炆

齐泰与黄子澄,都是太祖旧臣,也是忠于故太子朱标的儒臣。他们极力维护新君的皇帝权威,急不可耐地改革吏治,密谋削藩。

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成为了建文帝的第一道削藩令的打击对象:议罪革爵,降为庶人,流放云南。

继而,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齐王朱榑被降将革爵削藩,贬为庶人。朱柏更是畏罪自焚,在诸王中引发了震动。

虽然建文帝的削藩令,并未直指朱棣。但是,他在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责成他们严密监控朱棣。与此同时,建文帝还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朱棣防范措施。

此举,不但在军政上将朱棣陷入重围,同时在北平外围驻扎了大批阻击部队。

虽然朱棣争取了不少旧将带着所属野战军加入,但相较于兵力,他无疑不是建文帝庞大的中央军的对手。建文帝初命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统帅三十万大军,后又给二任大将李景隆五十万兵马,而朱棣最初不过是王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等的率众拼杀。朱棣为了激励士气,不惜带着儿子朱高煦到前线冲锋陷阵,几次陷入重围。


电视剧《大航海》唐国强饰演朱棣

朱棣自知实力不济,所以在起兵之初,为自己谋逆造了一面堂皇的大旗:靖难!

他四处宣扬,他援引皇明祖训,清君侧,诛奸臣。

但还是只有数千人马,不敌朝廷的百万雄师。于是,他想到了设计圈套,甚至承诺平分天下,将宁王及其能征惯战的朵颜三卫精锐,绑上了造反的战场。

建文帝与齐泰、黄子澄,就是想逼朱棣造反,然后迅速将其消灭在做大之时。

他们只想到了让朱棣投鼠忌器,却没料到朱棣身边有一个催促他铤而走险的政治和尚——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