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开始认字,6年出版5本书|“80”后逆袭奶奶的学习之道

有这样一位老人——

60岁才开始认字;

75岁开始学习写作;

78岁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在6年的时间里,她出版了5本书,受到无数读者的好评。

老人和她出版的五本书在一起。

其中第一本作品还入选“新浪好书榜年度30大好书”。

“豆瓣读书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无论是名人大家,还是普通读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中央电视台“ 读书 ”主持人李潘:

在读完《乱时候,穷时候》,认识了作者姜淑梅老人之后,我对于老年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勇气。

新浪微博网友:

姜淑梅的作品“摆事实不讲道理” ,平铺直叙,清似流水,文字浅白,如话家常,却读得我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好文字,好故事。

马国兴(作家,《读库》特约审校):

忽然想起老家俗语:“ 不怕起点迟,只要起点高。这已不仅仅是老有所为的故事了,更是一个励志的传奇。”

这样一个老人,在让我们钦佩之余,不免好奇:

她到底是怎么学习的呢?从零开始学认字,最后竟然出版了作品。

她的学习经历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在知识焦虑的今天,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但多数时候都收效甚微。那么,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从而更好地学习呢?

01-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

作为一个既不认字也不会写字的人,老人开始学字,源自当年的一起意外事件。

当时她的老伴在一起车祸中丧生,之后她的心情非常沮丧,干什么都提不起力气。

为了缓解她悲痛的心情,女儿建议说不妨学学认字。

就这样,老人开始了学习之旅。

老人一开始不认字,从零开始学习,值得钦佩。


对老人来说,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是真正为了学到东西。

这就是她的学习信念。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知道为什么去做。

对老人来说,她从认字当中获得了乐趣,于是要坚定地把这件事进行下去。

在她看来:我要学认字,这事儿,有劲儿!

有目标,有信念,就能勇往直前。

英国作家撒姆尔·巴特勒说:

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

一个人做事,如果只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那么这件事就不会做好。中间如果出现一些困难,那就很容易放弃。

很多人在一开始立下了flag。信心满满地要学这个、学那个,后面往往不了了之,多数时候就在于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没有坚定的学习信念。

都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没有这个“志”,那么这个“事”很可能会半途而废。

只有有了学习信念,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对每个人来说,不管学习基础如何,都要有这股精神头。否则,很可能学着学着就泄气了。

姜淑梅老人就是有了坚定的学习信念,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才把认字这件事当成了一项必做功课。

她说:认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

坚持、专注,就能有所收获。

最终,她从认字到写字再到写作出书,活出了不一样的自己。

02-用自律约束自己前进

当然,有了坚定的信念,并不代表就能把事做成。

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容易的。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既有外界客观条件的困难,也有来自内心的阻碍。

比如——

学习累了时,人就很想放弃;觉得没有什么成就时,也就不想再继续。

所以,需要自律来约束自己。

姜淑梅老人是怎样做的呢?

第一:早起。

她早起不懒床。每天凌晨三四点天还没亮就摸黑起床,打开台灯开始写作。

不难发现,很多有所成绩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这段时间没有人打搅,可以集中精力做想做的事。

每天能够早起哪怕半个小时,专注学习半小时,每天就能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半小时的时间,日积月累将是巨大收获。


每天早起写作,精神值得钦佩、


第二:勤奋。

老人每天坚持写。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她一直在写。

人们都说做一件事很简单,但坚持做一件事就不简单。

有多少人都是三分钟热度,做着做着就放弃了。

其实,如果能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时间复利的效应就会发挥其巨大魔力,给人带来惊喜。

《人生效率手册》的作者张萌,上学时,连续1000天,每天早起去小树林里读外语;

钟南山每周坚持做运动。83岁的年纪,跑步、游泳、引体向上……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股神”巴菲特常年坚持读书、学习。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评价他说:“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一个自律的人,必定是懂得把一件事坚持到底的人。

一个自律的人,也必定能成为有所成就的人。

第三:专注。

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对姜淑梅老人来说,专注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她只专注于认字写字,不去分散精力做其他的事。

另一方面,她每天能够长时间保持一件事——每天只做一件事。

集中精力做事,才能更有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太多,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

我们常常是做着这件事,就觉得那件事也不错。

经常是做着做着工作,学着学着课程,就想看看网页、刷刷某音,让自己的注意力不断地变化。

而注意力是很稀缺的资源。你在这件事情上投入得多了,在另一件事情上必然会有所减少,这样,效率就会降低,效果就会减弱。

一天下来做不了什么事,更别提把做到极致。

所以,学会简单做减法,把注意力放在最该做的事情上,踏踏实实把事做好,这样才是成功的保障。

03-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得不说,学习并不是只要投入了时间,就能产出良好的效果。还要有一定的方法。

从姜淑梅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下面四个学习方法:

首先,学习方法要适合自己。

老人的识字方法很值得我们思考。

她把学到的字用来编成快板,编成歌词,然后让孩子们写在纸上,照着一遍一遍念。

这种看似寓教于乐的方法,对她来说就很有效。

学写字不容易,只要想学,就不晚。

所以,我们每个人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看过很多学霸的学习经历、分享,不难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

比方说,有的人习惯于默诵记忆;

有的人习惯于把知识要点编成顺口溜;

还有的人喜欢画成思维导图……

但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其次,一遍一遍重复。

林语堂在谈到学习英语的经验时就说:

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

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

我们很多时候记不住所学的东西。并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因为重复的次数不够。

当一个单词或者定义只看一两遍的时候,只能形成一个短时记忆。

如果能够在脑海里随时回顾,一遍一遍记忆,那么印象肯定就会加深

。时间长了就形成长久的记忆,牢牢地刻在脑海里。

姜淑梅老人就是这样,一遍一遍念。最后把字给记住了,学会了。

第三,注重积累,时刻留心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积累。

一个是关于知识本身的积累。

再一个就是时刻留心,从多角度充实知识库。

姜淑梅老人为了学认字,上街看到广告牌、宣传单或者是公交站上,只要是不认识的字,就向人问。

在她的生字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笔记本被翻得卷了边,里面记着各种口语、土话里的生僻字。

在素材积累方面,她写的故事,有的是在老家经历的,有的是在逃荒路上听来的,也有是从邻居乡亲那里“顺”来的。

故事写完了,就接着回老家搜集。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库。老人回老家搜集各种素材。

她有贴身三件宝:笔记本、笔和录音笔。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为了不错过任何好故事。

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多观察,就能不断积累。

第四,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任何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项大的工程,也都是多种小细节组合而成的。

当我们面对一项庞大工程时,往往会被吓到。此时就需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循序渐进地开展。

淑梅老人喜欢看戏曲频道,因为屏幕上的字幕滚动很慢,可以慢慢看,慢慢练,慢慢记。

刚开始学写字时,也不是那么顺利。

握笔时,手一直哆嗦。横也写不直,竖也写不直,字写得歪歪扭扭。一天都写不了一句话。

通过不断练习,连各种说明书和废纸壳的背面都不放过,只要能写的地方,都拿来练字,一天天坚持,后来就慢慢熟练了,从一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到写上一两千字。

在读书方面,最开始是看图画书,后来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再后来看莫言的作品……

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从姜淑梅老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就是要从少到多,从易到难。

在这个过程中,心态要平稳,别着急。

试想,如果连一个字都写不好,又怎么能写出文章呢?

所以,打好基础是关键。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后面的学习进度也会加快。

最怕一开始就贪多求快。学着学着就学糊涂了,然后就丧失了信心,最后放弃。

任何事情都是由易到难,这样才能稳步前进。

04-有结果思维,以成果为导向

姜淑梅老人有三个目标:

认字写字;

出书;

当画家。

她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引下,逐步行动。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知道要做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行动。


这就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结果思维。

学习不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创造价值。

在一开始学习时,就要告诉自己,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因为,在不同目的的指引下,所需要付出的行动也不一样。

拿学英语来说,考托福、雅思和练熟口语,达到和人交流的目的,学习的过程和内容是不一样的。

姜淑梅老人的学习目的,就是要求自己把字写好之后出书,还要自己在90岁时成为画家。

这样,就能更有意识地行动,而不是盲目付出。

对我们来说,如果能够给自己设立一个结果的标准,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比方说在学某项技能之前,最好看一看是否有什么相应的证书。要求自己考一个证书来证明一下。这样,在学习时就能按照最终的结果来要求自己。

或者说,要通过学习产出一个结果,那就需要先弄清楚——

需要学习什么基础知识;

需要掌握哪些内容……

从而很好地指引自己的学习方向。

比方说要学写作,那就不妨定一个目标:为了出书、卖掉版权。

然后倒推回来:出书需要具备怎样的文字能力?

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

学习插画,也不妨要求自己,学完之后能够让学习价值得以体现,比如签约变现。

学了编程,那就做几个小游戏,运行一下……

总之,以结果为导向来要求自己,才能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姜淑梅老人说:她写下以前的苦,是为了让人们珍惜现在的甜。

而从她的身上,我们学到的并不单单是那种上进的力量,更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带给我们的激励。

结语:

不怕起步晚,千万别偷懒。

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认定一件事就别放弃,哪怕是从零开始也要坚持下去。

有目标,有动力,有行动,最终就会收获奇迹。

我是琦亭。爱生活的自律者。每天早起读书、锻炼。在60天内减掉20斤。

我在这里分享生活和成长故事。

如果您想交流自律心得,不妨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