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子故里,任我如何思忖,也难顿悟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

老子的影响力不仅对于中国,放眼全球,都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世界重量级的伟大人物,我对它的了解也无非是停留在一些书本里所了解到的概况。直到上次去河南鹿邑出差,才有了机会去拜谒了坐落在此的老子故里。

赫然耸立的老子雕像,以27米的高度俯瞰着世界。之所以如此设计,是由于道家文化中,对3、6、9这些数字非常推崇。雕像的基座就是6米高。而27则暗含了3、9。这座巨型的塑像是用365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寓意着老子所倡导的精神,每一天都应该牢记。

太清宫始建于公元165年,也就是东汉年间,后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缮与扩建,在唐玄宗时达到鼎盛。金碧辉煌的规模俨然成为一座皇宫。可惜的是毁于唐末的战乱,若能传承至今,该是多么珍贵的历史文物啊。

后来太清宫虽经宋代重建恢复往昔的样貌,并立碑昭示。然而随着岁月变迁,朝代更迭,依然未能完整的起来幸存,现在还能够看到的古迹建筑只有太极殿的五间房屋和三棵古柏了,这与当初600多座亭台楼阁的规模,实在相去甚远,让人倍感惋惜。靠近太极殿的古柏,据传是老子亲手种植的,树龄已高达2500多年。在相关的史料中,对太清宫内的这些又称桧柏的树木多有记载。

殿内正中身披金色道袍的便是老子神像,原物早已不复印存在,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塑的。两侧站立着唐朝历史上的四位皇帝。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老子本名叫李耳,唐朝皇帝为了提升家族的尊贵地位,便以老子后裔自居。但是否真的有据可依,我持保留态度。不过这到是足以证明在唐朝年间,太清宫的确是以皇室家庙的身份而存在。

供奉有道教最高天尊的三清殿。面对三位祖师庄重威严的姿态,给我一种压迫和紧张的感觉,匆匆退出。

玄无殿内的老子铜像,制作精美,手持如意钩,衣袂飘飘的神态,将这位思想家、哲学家的智者风范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子故居的规模可不小。除了功能齐备的众多院落,还有小桥流水的风光及放牧牛羊的草场。其中宅院里的东堂属于老子讲学传道的场所。而明堂用来接待贵客,传闻孔子便在这里接触到老子治人事天之道的思想精髓。西堂类似于客房,供老子的门人弟子们留宿。整个故居内最高的建筑是望楼,但并不是登高望远的消遣用途,而是为了瞭望警戒。只是我不太理解建造它,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友友们能帮我科普一下吗?

与如此宏大的院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子寝室,本以为奢华的场景,简朴的程度远远出乎我的想象。看来这位伟大人物绝不是拘泥于追求生活享受,而是始终不辍的痴迷于学术研究。

先天太后之赞碑,是景区内保存最完好的碑刻,系宋真宗当年拜谒太清宫时,有感于老子母亲盖世功德,有感而发遂亲自撰写、书丹并题名的一篇碑文,故又被称为三御碑。而它之所以能够保存到今天,完全是因为选用了极其坚硬的石材,才得以让我们欣赏到这罕见的宋代文物。

这座外形不太起眼,看起来斑驳沧桑的建筑,千万不能小瞧,里面供奉的可是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三位圣人的母亲塑像。

众妙之门,是后人取自老子的经典名作《道德经》中的内容:“玄之有玄,众妙之门。”站在门楼下,任我如何思忖,也难以顿悟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但回想今天的行程至少让我对老子又增加了些许的认知,觉得不虚此行。

行摄日月感谢您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