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功效如此之大,“心地”这块镜子擦得一片光明


司马光留下的“传家宝”

宋朝司马光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临终的时候,儿孙后辈们跪地围绕,求他给留下一句话,作为传家宝,也可以说是“家训”。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在生命尽头,他肯定会给后代子孙留下最有价值的人生体悟,更何况司马光还是当之无愧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此时说的话绝对24K。

司马光想了一想说:“最紧要是要做到一个‘诚’字。”儿孙中有聪明的,接着问:“诚’字太抽像,落实到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司马光就说:“从不妄语下手。”

唐宋时期佛法已经是很主流的思想,这从唐宋八大家的诗词文章中就可以看出,王维参禅、白居易念佛、苏轼诵经这都广为人知,而“不妄语”又是佛法中的根本大戒,可见“不妄语”已很好融入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生活。


一体多用的佛道儒

《论语》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一个人花言巧语,处处取悦于人,他心中必存有不可告人的自私目的。如“巧言令色”是流俗,是小人做派,如何避免,就要在“诚”上下功夫。要“不妄语”,就要“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持续不断的“自省”,在内心生出规正自己言行的力量,从而做到心地光明,言诚心敬。

老子说要“守静笃,致虚极”,庄子提出“心斋”,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言“静以修身”,通过这样的做法,自然销尽心中妄想,“诚”的目的自然实现。

佛法思想更把“不妄语”给进一步具体化,“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做到这三点,也就做到了“不妄语”。许多学佛人都是修“闭口禅”,也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不说话,修这个,进境很迅速。

做到“诚”字,就会把“心地”这块镜子擦得一片光明


下面的话,主要是依据忏云老和尚的开示来言了:

这个诚,要紧在至诚恳切。不妄语能把我们不生不灭、不一不二的本觉理体,好比镜子的玻璃擦干净,依体起用,这时候才能合乎佛法。心里要是不诚,那个体不是纯净的体,起的作用也就是不纯净的作用。

这个诚是我们民族的圣贤传留下来的,要在佛法说,就是十大愿王的“一者礼敬诸佛”。敬到极处就是诚到极处,达到本有的心源、心地。依这个心源发挥的,都是自利利他,都好。

忏云老和尚更进一步说,无论做事、修身,都需要从“诚”字下手。印光法师也说,“一分恭敬,一分收获”,“竭诚尽敬,妙妙妙妙!”要竭尽这个诚,至诚恭敬到极点了,妙不可思议的佛法都从这里发挥出来。

还有,禅宗祖师说,要是一直参到本来面目、不生不灭的心,以至于没有能不生不灭、所不生不灭的那个心,而心又在不生不灭中。就是《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最初从反闻闻自性下手,下手到极处了,就是耳根圆通,得果、证道了。

打禅七,要是七天,心都在话头上、无生上、本来面目上。

本来面目、话头、无生、参个“无”字,都一样的意思。从不目,生不灭的心开始,那是纯善的根,从那儿启发,再多修些福德,也可说是在诚字下功夫,那么七天这个运气能转。